面對生活的多重壓力,我們每個人都行色匆匆,身心俱疲。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們不妨放下包袱,擺脫拖累,預留一些適當的空間,讓自己的心好好地放松。
朋友講:每天黃昏,她總是聽到鄰居家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外行人都能鑒別出來,其實那鋼琴彈得并不出色,可彈奏者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同一個時段彈奏同一支抒情的曲子。聽得久了,朋友忍不住好奇地敲開鄰居家的門,探尋似的問那個演奏者:“您是音樂老師?”鋼琴旁站起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他抱歉地笑笑:“不!我是搞建筑設計的,常常跟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彈琴只是我權當消遣的一件無用事,是不是我笨拙的演奏打擾了您?”
朋友一下子明白了彈琴人的用意:他僅僅是想在繁忙的生活間歇,讓自己做跟職業、愛好毫無關聯的事情,他只是想通過演奏求得自己心靈片刻的安寧。
是啊!人生在世,真的有必要給自己預留一些空間和時間,做一些所謂“無用事”,讓心靈自由呼吸,給自己超然物外的感覺,活出本色而真切的人生。
仔細想想,其實有很多感性的詞可以讓我們的心回到一種原初的狀態。比如:童年、老家、父母、朋友等等。如果你真的累了,何不回老家轉轉呢?在老家熟悉的山水間徜徉一番,勢必能勾起很多年少的回憶,而那些清純時光的美好記憶,如同潺潺的水流總能洗去我們心靈中滿布的灰塵;如果你真的累了,何不跟父母住上一段時間呢?讓自己再次成為一個懵懂的少年,再在父母面前撒一次嬌,再讓他們的嘮叨充滿我們的耳鼓,如同冬日里沐浴溫暖的陽光,我們疲憊的心田哪還會留下一絲的陰影?
給自己預留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快樂像彌漫我們周遭的空氣,讓舒爽像一盞解渴的茶水,大家都把生活過成一部有張有弛的戲劇,還有什么能拖垮我們?
責編/張立平 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