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女兒雅雅做作業的速度非常慢,整天吵著讓我們給她請家教。
我曾給她報過好幾個“晚托作業輔導班”。咨詢的時候人家吹得天花亂墜,稱專業的老師將如何進行“一對一輔導”,讓孩子的做作業速度提高一倍以上。試聽課的時候,女兒感覺還不錯。過了一個月,雅雅就開始抱怨老師輔導不認真了。
有一次,我去家教學校接雅雅,發現一個家長在吵架。據說她讓孩子帶錢交學費,孩子將學費直接交給了自己的作業輔導老師,老師看到學費數額巨大,便攜款逃走。這個家長氣得要報警,跟校方大鬧一通。
看到這一幕,我確認一點:家教隊伍老師的素質魚龍混雜。拐掉錢還是小事,要是拐掉人那可就麻煩了。
于是,我從正規的高校家教服務中,給女兒選了一位大學生姐姐做家教。女兒和這位姐姐相處愉快,然而大學生沒有教學的經驗,她只會就題論題,女兒又不擅歸納總結。補課效果還是不好。
怎么辦?我嘗試溫習女兒的課本,自己給她做“老師”。但是,現在孩子的功課比我們小的時候難多了。我常常被老師稀奇古怪的題目難住,充滿了挫敗感。
想給女兒找一位在職的初中老師做家教,真比登天還難。學校里上班的老師們工作忙碌,也不缺錢花。我們這種平民老百姓,怎能請到呢?
二
被女兒的成績“逼上梁山”,我決定將“請家教”當做一項家庭大事來抓。說實話,孩子的問題對家長來說都不算什么大問題,但忙碌的家長抽不出精力來顧及孩子,小問題才不知不覺變成了大問題。
我開始在網上的“家長群”里虛心求教,有一位家長的思路給我啟發:
“給孩子找家教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可以脫離家教。為什么不先花時間和孩子好好分析一下她需要家教的原因,也許仔細分析之后,你會豁然開朗——也許,孩子并不需要家教?也許,孩子的某個朋友可以幫助他?也許,孩子領悟到自己的學習方法需要改變?也許,孩子更好利用學校老師答疑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就這樣,利用女兒放暑假的時間,我抽出了一個周末,和女兒一起仔細研究了她上學期的期末考卷。
每一道錯題,我都問女兒為什么錯,應該怎么做。失誤原因是馬虎粗心?題意理解錯誤?運算速度太慢?知識點遺漏?考場上緊張?
我們列了一張表格,將女兒的42道錯題的錯因進行了統計。我還用電腦制作了數據分析圖,女兒一看就驚呼:
“媽媽,我有一半的錯題是我會做的!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有學習障礙。”
“什么是學習障礙?”
“就是老師講錯題的時候,我全部能聽懂。碰到相似的題目,我又不會做了……你說我腦子是不是不開竅!我就是很笨的。”
這大概是女兒學習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自我定罪”好像一個巨大的包袱一直壓在她背上,讓她喘不過氣來。女兒告訴我,她只要一看到比較難的題目,就好緊張。耳邊仿佛有個聲音說:“你看,這是你錯過的題目吧?你肯定做不出來……”
聽女兒這么說,我靈機一動:“雅雅,如果現在你是家教老師,現在遇到一個像你這樣的學生,你會怎么教她呢?”
女兒想了想說:“我會鼓勵她不要灰心,靜下心來試試看,也許就做出來了。其實,考完試以后,很多錯題都能做出來的,就是因為考場上心里緊張,腦子就一片空白。”
于是,我鼓勵女兒自己嘗試著扮演“家教老師”的角色;而我來扮演女兒的角色。我請她把錯題給我講解一遍,女兒講得很好,分析得頭頭是道。只有3道題目,女兒講不清楚。
面對這3道她完全不會的題目,她說:“媽媽,這3道題目我去問同學,明天晚上我講給你聽好不好?”
三
第二天晚上,我一下班回家,女兒就高興地說:“媽媽,你準備好了么?我要給你做家教了。”
女兒拿出了一個寫著“備課本”的新本子,上面認真記著這3道題目的解題思路。她還準備了幾道相似的題目,讓我做。女兒的夢想就是做老師,如今她真扮演起“家教老師”的角色,她的勁頭可足了。
我故意做錯,女兒趁機好好教訓了我一頓,跟我講起了“舉一反三”。看著她興致勃勃的樣子,我好高興。這孩子的學習潛力真是超過我的想象,她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補上了遺漏的知識點。據說,同一道題目,她請教了3個同學,還給老師打過電話。通過分析比較之后,她自己琢磨出了這種題目的解題思路。
“媽媽,這幾道類似的題目是我自己從題庫里找出來的哦!”
我說:“你怎么找的呢?”
“用心找唄,做老師的給學生出題目,總是挖空心思要找些易錯的題目才好,呵呵……”
那個晚上我們相處得非常愉快,接下來,我和女兒又找出她上學期期中考試的題目,一一分析,讓她繼續給我當老師。
就這樣,2012年的暑假,我每天晚飯后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女兒。我扮演學生的角色,讓她給我做“家教老師”。我們用兩個月的時間,把初一初二的大考卷子都研讀了一遍,主要的知識點都過了一遍。我還給女兒借了高一的課本,讓她提前“備課”,周末的時候給我這個老媽講課。
這個暑假過得很快樂。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了中考的壓力;更是因為我們找到了一套“快樂學習”的方法。女兒馬上就要進入高中階段的生活了,看著她漸漸找到了自信,提高了自學的能力,我好放心。
也許每個孩子的具體狀況不太一樣,找到最能激發孩子求知欲的方式,讓孩子在學習中樹立自信心,是每個家長的責任。
與其把責任丟給老師和學校,還不如主動擔當起來。家長付出的只是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比起孩子的后半生,這個代價很值得。
(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