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代的對華政策非常成功。這一政策形成于1972年至1982年間,具體體現在三個聯合公報和《與臺灣關系法》之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政府,并明確了美國對臺灣安全的重要性。然而政策機器的確需要定期維護保養。美國與臺灣的關系是美國對華和亞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調整,而且在安全、貿易和外交領域或許需要更換一些零部件。
美臺關系有些問題必須解決:雙方無力解決失靈的軍售程序,臺灣對自身防御投資不足,臺灣進口美國牛肉的安全糾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雙方貿易沒有進步,以及美國與一個亞洲地區勢力沒有充分的官方接觸。
美國應該簡化效率低下且不可預測的對臺軍售程序。目前,臺灣立法機構為武器計劃撥款,卻不能保證美國會批準這種計劃;相反,美國批準軍售,卻不能保證最終交付這些裝備。四個主要部門——美臺雙方的行政和立法機構——應該進行協作,以形成一個可預測和更可靠的程序。
美國應鼓勵臺灣增加對自身安全的投資。馬英九總統已經承諾,臺灣將拿出國內生產總值的3%用于國防,但尚未采取有意義的步驟——2010年臺灣防務開支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臺灣似乎過于依賴美國,對自己的防御投入不足。
美國與臺灣缺少軍隊間和高級別外交接觸,削弱了2013年五角大樓財政優先項目的目標,即擴大美國對那個地區的投入。美國起碼應該按照其代價公開重新檢討這一政策。
美臺關系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現在美國有一個短暫的窗口機會,讓一個重要的友好關系回到正軌上來。今年秋季,中國共產黨將進行近十年來的第一次領導層換屆。新的政治局今后兩年將致力于鞏固權力,更加內向和反對冒險。這一時機與美國眾議院今年春天預計將重新審核臺灣政策法案不謀而合。美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來糾正與臺灣關系中出現的問題,以免關系破裂而需要進行昂貴的修補。
編譯: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