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華酒店不只可以是佇立在繁華鬧區街心的摩天大樓,也可以奢華得很袖珍。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首次推出精品酒店的概念,之后迅速被各地接納并引入。
精品酒店通常地處一個城市的心臟位置,是這個城市文化、時尚和歷史的代表。
在紐約,你入住的精品酒店總離不了曼哈頓;
在巴黎,下榻的精品酒店可能就在香街上;
而在北京,精品酒店多藏于胡同里。
皇城根邊兒,歷史上達官貴人的舊宅,沒有比老胡同更能凸顯精品酒店地域特色的地方了。
杜革——以設計取勝
杜革的建成始于其經營者杜革女士對兒時四合院生活的緬懷之情,是清朝三代大臣府邸索家花園舊址的一部分。著名導演兼設計師劉利年和其來自比利時、曾為比利時皇室設計珠寶的太太被特別邀請打造這座精美而奢華的小型酒店。與傳統的四合院外觀相對應的,是其中西合璧的室內設計風格,別有一番洞天。
牡丹亭
牡丹作為中國的標志之一,代表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設計師圍繞“牡丹”這個主題設計了這個房間,特別設計的整套紅漆家具,并置于鑲嵌有大大小小牡丹花的粉紅色手繪玻璃墻旁,成為這個房間的主要標志。
皇宮
這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過去西方皇室在他們的莊園里創建的“中國式房間”,為此設計師選擇了透著古老氣息的鍍金壁紙,做成鳥和櫻花裝飾整個房間。斑駁殘缺的藍白色相間,粉末質感的色調和其他“古跡余蔭”賦予設計師重現北京故宮華麗皇家套房的靈感。
竹屋
竹屋由于素白色的裝飾和明凈的燈光而顯得十分樸素。以單色調為主的優雅簡潔,是古典與現代中國裝飾的和諧相融,強調一種冷靜與雅致。這一套房保留了竹子制成、原本用以隔間的精致雕刻的月洞門,將整個空間切割成臥室和客廳兩部分。以竹子主題為主的玻璃面板將浴室與客廳隔開,浴室的墻壁依然布滿綠色的“竹林叢叢”,讓人恍若步入涼爽的幽靜竹林。
絲綢之路
設計師選擇英國皇家磚紅色漆于內部墻壁的套房,給客人一個巨大的間隔。房間的主題為“絲綢之路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位中國公主嫁給外國的王子。絲綢為主題特征的玻璃面板將臥室與浴室隔開,古董彩色的蝕刻畫和集體婚宴的平版裝飾這些墻,黑色和棕色絲絨的昂貴沙發上織滿了蝴蝶圖案。
金色池塘
該房間的設計主題雖為蓮花,設計師卻賦予了它異國情調。蓮花在中國傳統宗教及文化藝術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金色襯托黑色,展現獨特風華的同時,更喚起人們對它的鐘愛之情。設計師選擇了涂滿白色與金色蓮花的黑色玻璃隔開了臥室與浴室,同時配合黑色調將京劇場景的黑白照片裝飾于黃金羊絨花瓣圖案的壁紙上。
紫檀——居如其名
紫檀精品文化酒店為清朝輔政大臣索尼舊宅的一部分,故在現今,依然保留著它曾侍奉清朝開國功臣的低調。沒有門匾,中規中矩的大門,稍不注意就容易與這片古跡擦肩而過。仿佛只有那比周遭房屋略高的門梁喻示著這里曾經和現在都沒有舍去過的尊貴。
之所以得名紫檀,是因為在這里的所有房間內都使用了貨真價實的紫檀家具,僅用于前臺的紫檀書案就價值上百萬元。除卻紫檀,這里還收藏有許多諸如用金絲楠和海南黃花梨等珍貴木材而制的家具。
在紫檀,你可以充分體驗袖珍型酒店帶來的居家感。地上的傳統四合院有著京味兒的歸屬感,地下西式的建筑格局帶來的是來自歐美豪宅般的體驗。雖位處地下,這里的房間依然亮堂,每個房間都挖有一個“天井”,將地表的陽光直接送到房間。幾十層高樓外投來的陽光很多人都享受過,地表數米以下曬陽光的居住體驗堪稱新奇。
在紫檀全部地面建筑面積上都搭有透明頂棚,從春夏到秋冬,頂棚下的四合院都保持著恒溫狀態。也因為這層阻隔,紫檀特別從山西請來的彩繪大師現場完成的雕梁畫棟,也不會因直接的暴曬或雨水的腐蝕等影響使其褪色。無論刮風下雨,你都可以在院子中央坐仰天空,晴天時就更不能錯過享受陽光的好機會了。
涵珍園——雍容華貴
坐落在京城紫禁城中軸線龍脈一側的涵珍園,是世界著名小型豪華酒店聯盟(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的首家中國成員。這里東臨國子監、西緣什剎海、南望紫禁城,北倚鐘鼓樓,信步于地安門俯仰即見景山北海的一池三山,自古以來就是親王、郡主、貝子貝勒和富豪商賈云集的風水寶地,亦是當時煙花織錦繡,鶯燕唱生平的皇都內地。
涵珍園2008年開業,僅前期打造就消耗近10年時間。共由5座院落組成,其中一部分為清朝北城兵馬司將軍府舊址。進入前廳,正面對的是五扇屏風,這在古代是只有地位顯赫的家族才能享有的權利。天花板上鑲有金箔紙,雕刻有金龍藻井,古時更只有皇室才有如此待遇,故宮的太和殿便雕有此類圖案。涵珍園的室內木刻皆出自與故宮及頤和園相同的工藝,木材家具與裝飾基本為黃花梨、小葉紫檀、雞翅木三種。
為了保留歷史沿襲的痕跡,涵珍園在重新修建的基礎上,亦將前址未廢棄的磚瓦再添新磚。古人講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尤其在大戶人家,竹子高風亮節的代表性在涵珍園同樣不可缺少。刻工精細的燕京八景磚雕,漢白玉雕的門神,價值不菲的太湖石,甚至院內用的井蓋都是用純銅特制的,從各種細節都可以看出設計者和建造者的獨具匠心。
如果說地面上典型四合院格局的中式建筑群是涵珍園應有的景貌,那么地面下隱藏的歐式宮殿著實使人意想不到。涵珍園地下的西餐廳、雪茄吧、酒吧和會議廳是與地上完全不同的風格,大理石的建筑更像在任何一家全球連鎖的五星級酒店看到的景象。不管中式或西式的建筑風格,在涵珍園總能對這里的私密性感到放心,偌大的院子,轉過一圈后幾乎沒有遇到外人,更像在私家庭院內納涼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涵珍園的春天來得比其他地方都早,前院的錦鯉池底設有地暖,一年四季保持恒溫狀態,每年三月,院內的玉蘭便爭先盛開,搶奪京城的“頭香”。一到四月,海棠拿過了接力棒,整個院子彌漫著海棠的香味,在院子里小酌一番,當真是“海棠花下飲”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