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本農田作為老百姓的“吃飯田”、“保命田”,現在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城市擴張使得城邊、路邊的優質基本農田逐步被吞噬, 工業化、城市化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形成正面對抗,基本農田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著眼于城市擴張和基本農田保護的矛盾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本農田;城市化;土地利用規劃
城市化發展的過程是城市地域空間不斷向外延伸擴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的過程。我國城市目前在發展中多數采取向外擴張的方式,商業、住宅、工業用地不斷增加;在利益的驅動下,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益和凸顯政績,紛紛設立開發區。這使得基本農田被侵占的幾率大大增加。
一、基本農田和當前城市擴張現狀的主要矛盾
(1)城市擴張對基本農田的物理破壞。一是數量劇減。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和農地缺乏強有力的保護,使城市郊區的基本農田很容易轉化為非農用地。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民進城務工,致使城市郊區基本農田撂荒,造成了基本農田的隱形減少。二是質量下降。城市郊區的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城市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不當,都對基本農田造成了污染,土壤質量嚴重下降。(2)城市擴張對基本農田的生態破壞。在城市地區,人口密度極高,城市廢氣排放量巨大,植株相對低矮的基本農田可以有效地促進空氣的自由流通,緩解空氣污染;耕地具有很強的吸煙滯塵、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等功能;與同等面積的喬灌木綠化隔離帶相比,基本農田在吸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等方面,也具有優勢。因此,失去城市郊區的基本農田相當于失去了城市生態保護圈。(3)城市擴張中對農民失去基本農田的社會破壞。建設用地比農用地具有更強的經濟效益,作為城市擴張的主導者,政府及有關部門極力將基本農田盡快轉化為建設用地;農民看到了“農轉非”獲得的土地補償,都紛紛將土地奉獻出來,這些短期行為對農民以及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耕地的減少導致基本糧食生產不足,農民在當下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形勢下,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塊土地,而是基本的社會保障。
二、協調城市發展和保護基本農田的建議措施
(1)基本農田保護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相銜接。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建設用地與農用地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兩者要協調發展,必須將城市規劃與基本農田的保護結合起來,做好基本農田保護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的銜接。城市發展要依照集約發展的原則做好規劃,避免“攤大餅”式的開發。應劃分基本農田和確定城市增長邊界來控制城市規模,控制城市建設用地對耕地的占用,減少城市用地的浪費,使基本農田的保護工作和城市建設工作協調進行。(2)落實好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工作。耕地具有不可恢復性或是難恢復性,因此,城市郊區的基本農田保護重點是盡量做到不占用。地方政府往往將地理位置較好的基本農田預留為建設用地,再將一些邊遠地區的農地劃入基本農田,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基本農田的質量,而且對基本農田的成片作業造成了極大阻礙,造成了城市郊區農民與政府、開發商的大量糾紛。因此,在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時應具有戰略性,注意集中連片,將大面積優質高產的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3)明確責任,運用經濟手段激勵農民。現有的法律條例缺乏明確的基本農田保護問責制,另外,基本農田保護的根本性問題就是比較利益較低, 缺乏經濟激勵。曲福田說,真正保護耕地關鍵是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因此應出臺更完善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明確各方責任,加大獎懲措施,從根本上重視基本農田的保護工作;要增加對基本農田的投入,增設基本農田保護基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運用經濟杠桿調節農產品價格,充分調動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提高基本農田的生產力的積極性。(4)建立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體系。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體系將管理智能化和網絡化,可以確保各級相關部門準確及時地掌握基本農田的現狀與變化情況;將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的內容進行歸納,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利用互聯網把各地數據匯總,建立數據日常更新維護制度;利用多種形式——數字、圖、表展現基本農田的變化,并實時更新數據庫相關信息,建立基本農田動態監測制度。充分利用“一張圖”工程成果,動態掌握基本農田變化信息,加強基本農田監管,全面提升城市郊區的基本農田保護水平。
參 考 文 獻
[1]董濤,孔祥斌,譚敏,張青璞,劉小剛.大都市邊緣區基本農田功能特點及劃定方法[J].中國土地科學.2010(12)
[2]蘇珍,吳克寧,呂巧靈.城市化進程中對耕地保護的再思考[J].三農問題研究.2007(5)
[3]曹端海,杜新波,王興,楊景勝.基本農田應納入禁止開發域[J].CHINA LAND.2009(5)
[4]程鋒,王茹,鄖文聚.淺談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J].資源與產業.2009(4)
[5]白蘭.淺談基本農田保護與城市空間規劃[J].西部探礦工.2010(6)
[6]楊肖光,姜浩然.大城市周邊基本農田保護區發展研究[J].蘭州學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