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6年5月8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以來,定向增發不論在數量上還是金額上都已經成為了證券市場上最受青睞的再融資方式。本文從定向增發類型出發,研究項目融資型定向增發對公司長期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這一角度對定向增發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關鍵詞】定向增發;長期業績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定向增發,也就是海外常見的私募,從2006年5月8日到2011年12月31日,我國A股市場上滬深兩市的三種融資方式共實現再融資910例,融資規模達15382.83億元,其中定向增發739例,占再融資公司總數的81.21%,融資規模高達13187.11億元,占再融資總規模的85.73%,可見定向增發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再融資方式。按照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宣告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的用途,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項目融資型定向增發、資產并購型定向增發和財務重組型定向增發。這三類中因為項目融資性要考慮項目完工年限,因此研究較少,本文將主要分析此類定向增發對公司長期業績的影響因素。
二、文獻綜述
Lougran Ritter(1996)以美國在1979~1989年進行增發的1338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觀察增發公司在增發前后的利潤變動情況。研究數據表明,研究樣本普遍存在增發股票前利潤持續上漲,而發行后利潤卻不斷下降的現象。Mclaughlin等(1998)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研究發行新股的公司在增發后業績變化的情況,采用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的方法,分別與同類型的公司和本公司增發前的經營業績進行對比,實證結果表明增發新股的樣本在增發后會出現經營業績的下滑。Barclay、HoldernessSheehan(2005)認為定向增發是公司管理層為了鞏固地位而引進消極投資者的行為,因此定向增發并不會改變公司的財務績效。
黃華繼和陳立貴(2009)以2001~2004年在我國A股市場實施公開增發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樣本的經營績效進行打分,以此考察增發新股上市后三年公司的經營績效。章衛東和李海川(2010)以2006~2007年在我國滬深A股市場實施資產注入型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比較樣本在注入相關資產和注入非相關資產時公司的短期公告效應和長期財務績效的不同。從國內外學者關于定向增發財務績效的研究結果來看,不論是短期績效還是長期績效,國外學者普遍認為定向增發不會提升公司的財務績效,而國內對定向增發對公司長期業績影響的研究較少,對短期績效的研究由于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
三、項目融資型定向增發經營績效分析
一般,理性的經理人會選擇具有盈利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盡管在項目的建設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要上市公司所在的行業和資本市場不出現較大的變動,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可以產生盈利能力的。因此,筆者認為進行項目融資的上市公司,會在融資項目完工后改善公司的財務績效。即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項目融資比例越高,其項目完工后的財務績效越好。
任何上市公司改變現有的經營方向和業務結構都是有風險的,然而改變業務結構意味著可能是上市公司對市場環境的變化作出的應對,也可能是為了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體現出其積極的一面。筆者認為只要上市公司作出了投資新項目以改變現有業務結構的決策,必定是權衡二者利弊后,才付諸實施的。因此,改變原有業務結構的定向增發會提升公司的財務績效。
現在定向增發已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手段或公司合并手段,成熟而理性的公司管理層發現定向增發也可以成為一種優化資本結構的手段,通過引導機構投資者認購新股,可以重新配置公司的資本結構,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從而達到提升公司業績的長遠目標。另外,從監管的角度看,新引入的關系投資人即機構投資者能夠對經理層的行為起到監督作用,從而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的治理情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財務績效。
本文以項目融資型定向增發為切入點,分析了項目融資型定向增發對公司長期經營業績的影響因素。目前距定向增發規則正式實施已經六年,初步具備了考察定向增發對公司長期經營業績的影響,因此,本文對項目融資性定向增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參 考 文 獻
[1]郭蘭英,紀磊磊,侯增杰.2010定向增發模式下整體上市企業財務績效分析.財會月刊.12月中旬
[2]吳德滿.2009我國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經營績效實證研究.廈
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Loughran,T,Ritter,J.R.1996.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firms
conduct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Iowa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