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要,而對目標的管理愈加成為主流,倍受理論界和實踐家的歡迎。如何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做到以人為本,將人才的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成為企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從我國企業目標管理的現狀出發,分析了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地解決方案。
【關鍵詞】以人為本;目標管理;重要性
一、目標管理中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以人為本”就是指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人為本,不拘一格地引進和使用人才,并且在工作中真正地關心、尊重、信任他們,從滿足人的最根本的需求出發,充分調動人的激情與活力,使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從而產生出巨大的企業動力和社會推動力的模式。這種理念應該貫穿于整個企業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其中,人應該處于管理的主導地位,人的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應該堅持以人文本的理念,貫徹人本論的管理策略。管理大師德魯克于1954年提出了目標管理這一管理理念,這是管理歷史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它實際上一種以人文本理念的另類闡釋。通過設定一定的目標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通過調動他們的激情和活力,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能夠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這樣的手段,因為員工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自我的調節,實現“自我管理”,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會有很強的競爭力,也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去應對各種復雜的局面,比如:評先進、優秀等等,很多人都非常優秀,但是名額有限。但是工作成績的好壞還容易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外在因素肯定會打擊一些工作突出,態度認真的一批員工,使他們的積極性受損害,自信心下降,因此,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要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下去,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讓人的熱情和活力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我國實施目標管理的現狀
(1)很多企業內部因為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員工之間關系很緊張,缺乏合作意識,同時員工的工作壓力很大,工作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任務,因此,沒有多大的激情。(2)即使完成了工作任務,但是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企業的掌控,事與愿違。比如,地產公司為了趕工期導致工程質量出現很大問題,嚴重影響居住條件。(3)行業內有許多假冒偽劣產品以及造假的現象,安全問題和質量問題讓人們很是擔憂。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對市場的掌控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不良現象的出現,偷工減料、質量不合格、化學成分過多等等,這些都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三、如何在管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1)以人為本,不斷激發企業管理的新活力。當今世界的企業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和市場的競爭,更是人力資源的競爭,高質量的人才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源。鄧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成為生產力中最重要的環節。企業只有擁有先進的人才,才會確保它的經濟不衰敗與長足發展。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廣大員工在企業中的主體作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的成敗。因此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人的作用,實現人才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將人力資源放在戰略資源的位置來看待,加強對人才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力度,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自我價值,引導員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從而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傾聽員工呼聲,與員工零距離親密接觸。企業中,人數最多的,最關鍵的就是員工。溫和而堅決地砍掉自上而下的重疊機構,設計一種平等的新組織,疏通言路傳播信息的通道,尊重各級員工的意見,博采眾長,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共享成果,多為員工謀取福利,在為員工辦實事、得實惠上下工夫,解決員工的物質需求,了解員工的具體情況,著力解決職工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在企業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逐步減輕職工的勞動強度,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努力提高員工收入,讓廣大職工充分享受企業改革發展成果,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親和力,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取得員工的支持、配合,這樣才能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熱情,從而爆發出撼天動地的力量。(3)完善員工績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公平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充分反映和真實體現人才的成績和作用,肯定人才的貢獻和價值,使人才有盼頭、有奔頭、有干頭。受到了企業的重視和社會的尊重,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活力,才會積極地投入到生產過程中。
實踐證明,目標管理是一種比較有效地管理模式,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地融入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從而滿足市場對企業的發展要求,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最終提升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陳錫貴,岳媛媛.企業人性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路徑探析[J].價值工程.2008(3)
[2]王瑋.以全面預算管理帶動企業管理水平提升[J].中國經貿.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