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目前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從加強部門之間聯系,創新效能監察方式,依靠群眾,“查”“防”并舉等多個方面,就如何組織開展好效能監察工作,提高監察工作本身效能,提出了一些建設性觀點。
【關鍵詞】效能監察;效率
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國有企業效能監察的工作有了長足發展,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改革發展的難點和群眾反映的熱點,作為效能監察的著力點,促進了企業規范管理和效益的提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效能監察的積極作用,在管理層中逐漸形成共識。然而,效能監察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效能監察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做好效能監察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效能監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效能監察定位不準。一是效能監察最終目的不明確。許多企業把效能監察僅限于監督檢查相關經營管理者履行職責行為的正確性,發現管理缺陷,糾正行為偏差,并認為效能監察就是檢查“按沒按規章制度辦事,有沒有違法亂紀行為”,并把查出多少問題、處理多少人員當作成績。這樣的認識簡單地把效能監察等同于執法監察,并未認清效能監察在企業中的地位及其真正目的。二是忽視效能監察的建設職能。有些企業認為,效能監察工作只是一種監控工作,工作的重點是“監督檢察”,而企業的效能建設那是其他業務部門的事,與效能監察部門無關。這種認識有點自縛手腳,嚴重不利于效能監察的開展。三是只注重“查”不注重“防”。許多單位開展效能監察工作重點在于“查”上,即查清多少問題,查出多少缺陷,以達到糾“偏”提高企業效能的目的。但是這種“查”的監察方式往往是在偏差已經出現、損失已經造成后才采取的控制手段,屬于被動控制。和其它控制手段一樣,效能監察工作除了進行被動控制外,還應進行主動控制,即既要開展有效的“監察”,還要注重全面的“預防”。(2)效能監察流于走過場、工作成果轉化差。受人員、物力、時間的限制,在開展效能監察時存在“有多大力做多大事,有幾個人就干幾樣事”、“做完一項算一項,能查多少算多少”,“查出是功勞,查不出也是成績”等現象,監察單位往往把效能監察工作當作例行公事,草草做完后向上級領導交差了事。這樣的工作不可能得到領導的認可,更談不上出成果,提高企業效能,其他部門也就“你查你的,我干我的,查了也沒有用”。(3)缺乏對效能監察長期性、系統性認識。一些單位開展效能監察工作不知道如何選題、選什么題,往往是上級要求什么,開展什么,開展一個完事一個,年年都是那幾個項目,甚至連效能監察報告內容也都大體上雷同。主要原因是效能監察人員對本單位管理情況缺乏總體的認識,對效能監察工作缺乏長遠的規劃。(4)對效能監察與其他工作的關系認識不足。存在兩種錯誤認識:一是將效能監察凌駕于其他業務工作之上。二是過分強調效能監察的“獨立性”,認為效能監察只是專職監察人員的工作,與其他工作無關,監察人員有意地與群眾保持距離,甚至站在別的工作的對立面。
二、如何進一步組織好效能監察工作
(1)加強橫向聯系,形成合力。效能監察是企業管理中的控制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還有:紀檢、審計、內控、法律、QHSE等,這些控制手段應該說都在企業內部起到了監督、檢查的作用,只是各自側重點不同,在具體監督過程中表現方式有所差異。(2)效能監察方式的創新。對于不同的效能監察項目,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種監察方式,要根據監察項目、監察內容、監察時點的不同而選取更為合適、經濟的監察方式,因此除了適用于事后監察的傳統方式外,還要創新一些適用于事前、事中的主動控制方式。(3)緊密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也是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作為效能監察工作也必須緊密聯系群眾、依靠群眾。不聽取群眾的心聲、不接近生產一線,高高在上是做不好效能監察工作的。(4)“查”“防”并舉。注重效能監察的“監察”作用,更要注重期“預防”的作用。要實現效能監察的主動控制,以達到“防”的目的。(5)引入科學方法、提高監察工作本身效能。效能監察工作是為了提高企業效能,效能監察工作也應該考慮本身的“效能”。效能監察的“效能”如何,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效能監察本身的成本,二是效能監察發現的問題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收益;二者的比就是效能監察的“效能”(價值)。
總的來講,目前效能監察工作的開展受到國有企業體制和制度不完善、部分領導不重視、專職監察人員少等客觀因素影響,但也應當看到對效能監察定位不準、認識不足等主觀因素,限制了效能監察工作的開展及其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正確定位效能監察工作,拓寬思路,創新方法,依靠群眾,講究科學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參 考 文 獻
[1]劉占書.《效能監察文件選編》.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
[2]《企業效能監察工作沿革》編寫組.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