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管理者,如何控制金融衍生品的風險和知曉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品的情況;作為投資者,需要管理當局怎樣披露金融衍生產品的信息。本文從以上兩個問題出發,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控制程序及信息披露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金融衍生產品;控制;信息披露
中國人民銀行2012年4月14日發布公告表示,從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5‰擴大至1%,伴隨著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的提高,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已經終結,在完善交易機制的配合下,人民幣將進入真正雙向波動的新時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丁志杰教授曾在經濟參考報中提到,擴大匯率波幅是增強匯率彈性的重要制度改進;市場機制將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甚至基礎性作用。金融衍生品市場基礎設施趨于完善,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企業面臨的金融市場風險可以通過購買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鎖定遠期匯率,進行風險對沖。但是,在金融衍生品為當今企業規避風險做出居功至偉貢獻的同時,其同樣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從現今空前繁榮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來看,由于其高杠桿的運用,任何原生金融產品的小幅波動,都會導致金融衍生品的價值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放大。高風險帶來的價值波動,一旦企業風險控制出現偏差,金融衍生品帶來的沖擊甚至會超過原生產品價值變化,而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可彌補的影響。很多企業在運用金融衍生品時,缺乏專業人員及有效的管理,致使利用金融衍生品對沖經營風險的初衷,轉變成了投機。
一、金融衍生產品的控制程序
傳統的投資需要經過十分繁瑣的程序:投資規模的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審批通過等。但是,金融衍生產品本身具有十分大幅的波動,幾天、幾小時甚至是幾分鐘都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傳統的投資授權審批程序無法滿足金融衍生品的需要,針對這種高風險同時又快速波動的金融產品我們一定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加以約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在金融波動的浪潮中,抓住對企業有利的行情,同時又能在可控范圍之內,本人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預先確定金融衍生品的預算。金融衍生品的最大特點是杠桿性,其高杠桿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國儲銅、東航油事件、巴林銀行等一個個巨虧案例的教訓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我們。而預先確定金融衍生品的預算就是要把風險確定一個極限值,公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金融衍生品所帶來的風險。
2.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向預測與風險分析。雖然金融衍生品可能價格短則3~5個小時、長則3~5天有偏離基本面的情況,但是其價格的變化總是隨著各種經濟數據和宏觀政策進行上下波動,所以在進行金融衍生品投資前,需要對金融衍生品的變化方向做出預測和分析。該種決策應該由少數幾人完成。
3.金融衍生工具出現價格變動過大時的措施與風險管
理。金融衍生產品受各方面信息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過激反應,此時如何應對才是對企業最有利的。本人依據不同情況,給出了如下建議:(1)相信市場對該衍生產品發生的反應是過激的,而且沒有重大不利的消息,決策者十分肯定會回歸某一合理價位。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適當調整一次止損價位,等待價位的回歸。(2)市場價位一再偏離我們的預期,此時我們應該果斷平倉,讓損失結束在可以承擔的范圍內,重新對市場做出分析,檢查是否有未曾錯漏的重大信息。雖然這條建議十分簡單,但是如果能夠遵守,我相信東航油、巴林事件等都可以避免發生。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太過相信原先的判斷,因而一再擴大風險敞口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
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的業務匯告。每次進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應及時對其情況進行匯報,以便管理層隨時掌握有關情況,做出對企業有利的決策。
二、金融衍生產品的信息披露
上一部分針對企業內部管理層進行風險的控制程序提出了本人的觀點。而相對于投資者來說,無法在第一時刻掌握企業內部第一手的資料,管理當局如何披露金融衍生產品的信息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要,本人有如下建議:
1.披露企業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意圖是投機還是套期保值的說明。從《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規定的角度出發,企業很難達到套期保值會計的要求。也許當初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在豐厚利益的誘使下,變成了投機行為。所以,本人認為企業在表明套期保值意圖時,還需要附上交易的記錄證明其意圖真正得以實行。
2.及時披露企業持有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交易方向、交易數量以及止損的條件。《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第十四條規定企業所披露的金融工具信息,應當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就金融工具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重要程度作出合理評價。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會計報表附注信息只要求披露有關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的信息,而對于貨幣風險、商品價格變動風險等其他市場風險因素并未作強制要求。一般而言,企業除披露金融衍生品持有的意圖外,還會將其浮盈或浮虧的金額進行披露。本人認為此類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能夠滿足投資者的需要。瞬息萬變的金融衍生品價格,其浮盈或浮虧只是某一固定日期的歷史數據,投資者在接收到此類信息時,少則幾日多則數月,所以必須了解金融衍生產品更加詳細的信息,才能對企業的情況作出判斷。而及時披露企業所持有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交易方向、交易數量以及止損的條件,可以快速全面反映企業在金融衍生品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和收益。
3.金融衍生產品相關風險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披露。企業對金融衍生產品風險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風險偏好,許多中小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也存在不同的風險偏好。本人認為信息披露力求真實、完整,才能讓投資者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資。加強投資者與企業管理者的信息溝通,促進資本市場更加有序和健全的發展,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4.金融衍生產品相關信息披露的時間。一方面金融衍生產品價格變化會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三十條: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衍生產品的公允價值體現為初始購買的價格,該價格可能為零或只有很少的交易成本,隱含的巨大風險卻無法在企業的賬面體現,所以,一旦交易的衍生產品數量超過一定額度,需要在較短時間內作為重大事項進行信息披露。
以上是本人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控制程序及信息披露問題的幾點改進建議,按照上述觀點改進金融衍生工具的控制程序可以幫助管理層從總量上對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控制,隨時掌握有關情況做出對企業有利的決策;按照上述觀點改進金融衍生產品的信息披露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投資金融衍生工具的種類、交易方向、交易數量以及止損的條件,了解企業的風險偏好,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資。
參 考 文 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政部.2006
[2]《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財政部.2006
[3]《企業會計準則第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政部.2006
[4]《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2002
[5]《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金融工具:揭示和呈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95
[6]王瑞鋆.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J].時代金融.
2012-02-03: 23
[7]李靜思.對企業套期保值業務信息披露的建議[J].財務分析.2010-8-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