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種節稅避稅的暗箱操作行為稱為稅收激進活動,公司現金流低、高管人員為追求更高的收益時,稅收激進度高。
【關鍵詞】稅收;稅收激進度;影響因素
一、引言
我國經濟出現轉軌,同時新興市場出現許多經營方式,我國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行為受到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因素和制度因素。稅收籌劃作為一種經營活動,能為企業獲取或節約更多的現有資源。它不僅受到轉軌經濟制度因素的影響,更受到企業內部財務狀況和管理層的制約。企業實施稅收籌劃具有非違法性,相關學者將各種節稅避稅的暗箱操作行為稅收激進活動或稅收侵占行為。
二、影響稅收激進度的因素
關于稅收激進度的研究,國內文獻較少。國外文獻有從影響稅收激進度的因素入手研究的,也有研究稅收激進度產生的影響,以及怎樣監督稅收激進度。影響稅收激進度的因素又分成三個層面:企業水平層面、管理者層面和企業戰略層面。企業層面包括資本結構、所有權性質、現金流等;管理者層面主要是管理層的薪酬激勵;企業戰略層面主要是企業采用的策略。稅收激進度影響的方面包括:財務報告的粉飾、信息的透明度和財務欺詐行為。對稅收激進度的監督主要從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政府監管機構、媒體來研究。國家的宏觀環境影響著企業的稅收激進度。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存根本,離開現金流企業的生產經營沒有進行下去的可能。企業的現金流主導著企業的諸多決策,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稅收激進行為上,企業管理者的稅收激進行為與公司高管是否存在一定聯系?本文主要分析現金持有量和管理層對企業的稅收激進活動的影響。
三、對稅收激進度的分析
稅務機關直屬企業現金流的重要索取者,而通過稅收籌劃可以減少向它支付的金額。當企業的現金持有量較少時,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為規避這種風險,企業管理層可能會同意采取激進的稅收活動,采用稅收籌劃的最大好處就是財務報告上的利潤增加。首先,現金是一種非常易轉移的可替代的資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稅收激進行為加劇了企業信息不透明,加劇企業資產轉移行為,從而使企業現金持有浪費率上升。其次,稅收激進策略減少稅收支付或達到其他目的。例如隱瞞真實的財務杠桿或減輕企業賬面利潤的操縱痕跡。盡管稅收激進行為需要額外的現金支出,它可能不需要相對等的現金節約來抵消現金支出。采用這種策略得到的暫時性收益比未來的收益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企業在稅收活動方面會根據自身狀況采取不同的策略,當財務狀況良好時,企業不會冒著違規風險進行過度的稅收激進行為,只有當財務狀況比較差,且企業沒有其他途徑改變這種狀況時,才會采用激進的稅收行為。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使得管理層有機會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從而進行激進的稅收活動,通過稅收激進活動而給企業獲取的留存資源成為一種代理成本,這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相關學者發現公司信息不透明會惡化代理沖突,因為它阻礙了公司現金流等這類特殊信息,使得管理者發生抽租行為而不被發現。Khurama和Moser(2010)發現稅收激進度高的公司更容易產生內部投資行為,投資于凈現值為負的項目。這都說明公司的管理層在決定公司采取何種稅收政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者可以通過控制董事會而剝奪所有者財富,占用公司資源為自己謀取更多福利的可能性,從而產生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稅收激進活動也屬于盈余管理的一種,管理者必須衡量稅收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當公司表現不佳時,管理者愿意通過盈余管理來提升公司業績和形象,以達到股東和外部投資者的預期。根據信號傳遞理論,這一利好消息傳遞給廣大投資者,不僅有利于公司市價的提升,更能提升管理者的專業形象。
綜上所述,現金持有量低和高管為追求更高收益時,稅收激進度高,深層次研究企業的避稅動因能為國家制定更合理的稅收政策提供依據,同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法制環境得到完善和凈化,讓企業專心致力于優化自身業績,而不是依靠修改賬面數據來迎合投資者。要真正做到做大做強的目標,必須依靠專業團隊的管理和科學的方法。這樣就能強化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國際化大環境下,能憑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占據一席之地。
參 考 文 獻
[1]Harford,J. S. Mansi and W. Maxwel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Cash Holdings in the U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 87): 535~555
[2]Desai, Mihir and Shammika Dharmapala.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Firm Value” The Review of Econnomics and Statistics.2009,91(3): 537~546
[3]Rego and Wilson .Equity Risk Incentives and Corporate Tax
Aggressivenes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Forthcoming.2011
[4]吳聯生,李辰.“先征后返”、公司稅負與稅收政策的有效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7(4):61~73
[5]金鑫,雷光勇.審計監督、最終控制人性質和稅收激進度[J].審計研究.2011(5):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