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信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舉足輕重,然而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會計信息失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阻礙力。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有管理體制的弊端還有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違法處查力度不夠等原因,要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就要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并加大對會計違法處查的力度。
【關鍵詞】會計失真;原因;對策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管理體制的弊端。在我國,會計行業的管理者具有極高的權力,在企業內部,管理者直接領導從業人員開展工作,從業人員一切聽從領導指揮。在這樣一種管理體制下,管理者權力膨脹,利用自身的一權獨大的優勢任意擺布從業人員,讓他們服從自己的意志。由于會計法規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使得一些行為并不違反法律,但其合法而不合理,會使企業的經濟交易出現虛假,致使會計信息失真。(2)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從整體來看,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具體表現在業務水平達不到要求、缺乏職業道德素養。不少會計從業人員都是中專學歷,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具備專業的知識水平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對會計制度沒有明確的認識,加之入職后不加以學習,知識的欠缺使得他們的認知思維具有局限性,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碰到有難度的業務很難做出正確強有力的解決措施。另一方面,一些會計人員政治立場不堅定、思想覺悟不高,容易在利益的驅使下產生動搖,通過做假賬、虛開發票等不當行為牟取利益。一些員工在領導的壓力下不敢揭露違紀違規的行為,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法分子的猖獗活動。(3)違法處查力度不夠。會計法規的違法行為處查力度不夠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審計部門、會計檢查科等單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對違反會計法規者不執已嚴厲的處分,使得違法的機會成本減小,不法分子活動猖獗,在巨大的利益誘惑和低廉的機會成本面前,他們不惜以身試法,走入歧途,直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范圍大、程度深,對社會造成了極大地危害。1985年,我國頒布《會計法》,但是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因為違反《會計法》而直接受到處罰的案例一個也沒有,這種現象表明,在地方保護主義下我國執法系統辦事效率低,在公眾面前沒有權威性,而不是因為會計行業沒有違法行為發生。
二、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完善管理體制。會計行業的管理要加強審計和監督。審計機構要體現自身的職能作用,對企業開展嚴格的審計工作,并對企業領導進行聲譽評價,避免部分管理者專制獨裁,使從業人員擺脫領導的控制。聲譽對企業家來說是一筆無形的資產,良好的聲譽可以使他們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促進企業長期持續的發展。因此為了取得良好的聲譽,管理者必定會加強自律,在行業做出表率,督促內部人員不斷加強學習。另外,要完善監督體系,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相互監督既能約束對方的行為,防止違紀違法現象和會計信息失真事故發生,還能刺激彼此間的進步。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一旦發現違法犯紀行為一定要果斷處置,這樣才能使互相監督具有意義。(2)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既要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技能,也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企業招聘會計人才要提高門檻,把那些“走后門”和渾水摸魚的人拒之門外。還應當定期組織技能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加強對會計制度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積極應對,靈活處理。此外,還要進行業務考核,促進員工積極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辦事,有自己的道德準繩。為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集體主義,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企業中樹立典型,鼓勵員工加強自律,并對違法犯紀的領導或員工進行揭發,從思想根源上抵制歪風邪氣,與不良的社會環境做斗爭。(3)嚴處會計違法行為。法律具有強制性,能夠對公民的行為進行約束,要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就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行為進行嚴加處置。只有充分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才能有效制裁會計從業人員的不法行為,及時清理行業的“毒瘤”。執法部門要加強檢查,一旦發現違紀違規現象絕不能姑息。各級法院、公安、檢察院要對不法會計人員進行處置,企業單位要將不法行為公之于眾,尤其是違法犯紀的領導,通過曝光從業人員的不法活動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讓其他人員引以為戒,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參 考 文 獻
[1]閆長如.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淺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0(4):11~14
[2]黃捷.芻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對策[J].價值工程.2010(13):22~25
[3]張艷霞.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方法[J].現代經濟信息.2009(3):9~11
[4]段曉東.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0(11)
[5]李雪.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與治理對策[J].農場經濟管理.2008(4):8~12
[6]王艷紅.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