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的今天,人們對信息傳輸的需求不斷增長,現代通信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快捷,使信息化傳輸的要求大為增加。本文就傳輸技術如何在通信工程中發揮正要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傳輸技術;通信;應用
一、現代的傳輸技術及其特點
(1)同步數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
-chy)。SDH,是一個將復接、線路傳輸及交換功能結合在一起并由統一網絡管理系統進行管理操作的綜合寬帶信息網,是通信領域在傳輸技術方面的一個重要突破。該技術采用模塊化結構,指針調整技術,不僅可以靈活有效地組建網絡,進行組合和擴展,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因網絡節點之間時針差異產生的滑碼現象以及幀調整過程中信號的時延與誤差。(2)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的先進之處在于可以直接提供ATM接口。基于SDH的平臺,同時結合TDM、ATM、以太網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和傳送,可以為通信工程提供統一管理的的多重業務節點,這樣就實現了對多種業務的處理和傳送。在數據業務方面,多業務傳送平臺具有收斂和匯聚的功能,不僅承載了混合型業務,其中以TDM業務為主,并且實現網絡綜合成本的降低。匯聚層和接入層相對來說非常適合該技術的應用。(3)密集型光波復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這是一種能把光波組合來了通過一根光纖傳送信息的方式。在單個光纖載波的基礎上,多路復用緊密光譜間距,這根光纖可以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將色散和衰減減縮到最小。這樣一來,信息傳輸容量一定時,較少的光纖的總數就能完成所有任務。該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在現有的光纖骨干網上提高帶寬。城域DWDM通過子速率復用,利用波長轉換器適配不同傳輸信號,傳輸容量很大。DWDM環網在為用戶提供不同服務的同時,也為數據業務提供了快速保護。在OADM/OXC傳送平面的的基礎上,增加ASON控制功能基礎上提供波長級大顆粒分配,系統波長數支持8波和16波。IP匯聚點到BRAS之間的帶寬不足問題,經過長期以來的研究,發現DWDM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在匯聚層,網絡結構用的是光通道保護方式,大多呈環形,比較像物理路由的形狀。
二、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
通信傳輸應用技術具有小型化、多功能、一體機的特點。小型化最大的優點就是減少空間、方便運輸、使材料消耗降低。多功能化可以變單一傳送信號的設備為具有直接接入功能設備,這樣就增加了設備的用途和功能,同時使傳輸設備增值業務的能力得到提高。實現多個設備的一體化,也便于統一的管理、維護和監管。這些特點使傳輸技術在通信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1)應用在長途干線的傳輸建設方面。Sdh擁有非常強的網絡管理系統和同步復用能力,除此之外,同樣得到廣泛認可的就是sdh將信息結構等級、傳輸網結構、設備功能、幀結構和光接口標準方面規定的極其明確。在幀結構中安排了大量的OAM比特,從而有更大的網管能力,并且與現有的網絡兼容,還能容納新的業務信號。不僅如此,sdh具有世界統一的網絡節點接口規范,它使1.5Mbit/s和2Mbit/s兩大數字體系在STM-1上獲得統一,一些軟件就可以使高速信號簡單的被分離出來。這些都為sdh能夠廣泛應用于通信傳輸技術和提高網絡的可靠性、靈活性、管理性能以及開發傳輸網的經濟效益提供了前提條件。當然,sdh也有不足之處。sdh長途傳輸網性能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msc之間的距離較遠。同時,edfa的商用化受到大力推廣,也得益于節約成本的便利。(2)應用于本地骨干傳輸網。這和長途傳輸網有比較大的相似度,因為本地傳輸網中的關鍵節點都在縣市中心,光纖進入市區之后鋪設的像管道一樣,一個關鍵的問題就產生了,怎樣才能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光纖資源。可以發現,采用WDM(或DWDM)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最高,沒有EDFA的情況下就可做到一個環網的連接,其價格也更容易讓人接受。DWDM系統經過技術人員的擴展后,成本大大降低,支持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傳送數據業務時應用DWDM技術,采用IP OVER DWDM方式,對于光纖技術、骨干層管道資源比較欠缺傳輸網絡非常必要。網絡投入運行后,障維護人員要以實時監控網絡運行和主動響應網絡故為重點,更新原有的維護方法,將網絡維護好并且提出網絡優化的各種需求。發展全光傳送和交換網絡,建成高速率、高質量、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公眾骨干傳輸系統,向全社會提供質優價廉的“信息高速公路”傳輸帶寬。
以IP為代表的寬帶數據業務像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傳統的承載技術SDH或WDM已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各個運營單位開始把引入多業務節點以及ASON設備作為重點考慮的發展方向。網絡的發展和成長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這種環境是各種網絡業務的基礎。因為傳輸技術,人類的信號傳播更加具有時效性和廣泛性,它的發展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參 考 文 獻
[1]袁占祥.《淺談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2]羅凌.《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應用》
[3]姜英明,孫繼斌.《傳輸通信接入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