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分析企業資本運營的概念入手,探討企業資本運營的目標,并提出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資本運營;生產經營;企業價值
一、資本與資本運營
(1)“資本”的界定。“資本”、“資金”、“資產”這三個概念之間非常的接近,但又存在著細微的差別。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可理解為一定的資源和價值;區別在于它們的側重點不同。“資產”側重于強調某種資源或價值的“權屬”、“產權”、“歸誰所有和支配”這樣的意思,如我們經常說某人擁有多少“資產”,而不說某人擁有多少“資本”,在強調擁有和控制某種資源時我們用“資產”這個概念。“資本”側重于強調資源和價值的來源——資源是怎么來的,是誰投入的,同時,“資本”也強調“本金”、“原始投資”意思,所以“資本”可以理解為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價值。“資金”側重于強調資源和價值的存在形態,如我們經常說“貨幣資金”、“實物資金”、“資金周轉”等。(2)“資本運營”的界定。資本運營就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資本增值為目的,對自己所擁有和控制的資源進行運作的經營活動。典型的資本運營活動是:上市(含:直接上市——IPO、間接上市——買殼上市)、收購(既:控股合并、股權投資)、兼并(既: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兩家以上公司組成新的公司,原公司滅失)、重組(含:業務重組、資產重組、債務重組、股權重組)。(控股合并——指的是合并方(購買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對被合并方(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被合并方(被購買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獨立的法人資格并繼續經營的股權投資行為。吸收合并——指的是合并方(購買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對被合并方(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被合并方(被購買方)在合并后失去獨立的法人資格的股權投資行為。新設合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合并后,成立一個新的公司,參與合并的原有各公司均歸于消滅的公司合并。重組——是指公司或企業集團內部,對組織結構、股權結構、債務結構、資產或業務進行重大調整的資本運作行為。)這些內容屬于狹義的資本運營的概念,是資本運營中最核心、最精華的部份。廣義的資本運營概念包含的內容更多和范疇更大,在這里不作探討。(3)資本運營與生產經營。資本運營既不同于生產經營又與之密切相關。資本運營與生產經營的根本區別在于兩者涉及的經濟關系不同:生產經營活動涉及的是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關系,價值是雙向移動的,即買賣雙方付出的代價是對等的;而資本運營活動屬于投融資活動,涉及的是債權債務關系和所有權關系(或者叫產權關系),價值是單方向移動,例如,當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到企業時并未立刻獲得相應的價值;生產經營的重心是成本和利潤,資本運營周期更長、運營的復雜程度更高、著眼于更長遠的利益目標,價值最大化。
二、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
(1)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進行資本運營的一個根本目標就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之間的兼并、收購(簡稱并購,MA)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企業價值快速增長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體現在:一是使企業現有資產規模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增加,縮短了企業資產建設、擴建和改造的周期;二是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改善企業的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企業能在很短的時間里突破自有資產和技能專用性的束縛,迅速掌握缺乏的核心技能和專有知識。并購在企業價值增長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它是企業在短時間內突破資產約束極限,擴大經營范圍、調整核心業務、實現超迅速增長的捷徑。(2)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企業價值是指在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企業的價值并不是取決于過去和現在的收入,而是取決于未來的現金流等因素,具體來講,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是:一是預期未來凈現金流——是用現金注入減去流出的凈額,可以用凈現金流(NCF)、自由現金流(FCF)來衡量,它的大小與企業價值正相關;二是增長率(g)——可以理解為企業現金流的增長速度,增長率的高低代表了企業的成長性,代表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它與企業價值正相關;三是經營收益率(OP)——它以稅后凈營運利潤除以銷售收入比率來衡量,它的高低體現了公司業務的盈利能力,與企業價值正相關;四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它反映企業的籌資能力和風險的大小,它的高低與企業價值負相關;五是經營年限(T)——也可稱為企業的壽命,它可以反映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它的長短反映企業持續獲得正現金流的時間,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三、資本運營提升企業價值
(1)資本運營提升企業發展速度。發展速度可以說是當今企業競爭的一個有力武器,哪個企業能夠更快地研發出新的技術和產品,哪個企業能夠更快地占領市場,往往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主動權和有利地位。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本運營的支持。但需要發展速度不光是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更應該是質的提高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2)資本運營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要提高利潤率可以從兩方面入手:提高產品價格和降低成本,在這兩方面,資本運營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3)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與財務風險。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的高低與企業價值負相關,企業資本運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較低的成本融資和努力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在企業資本運營中,必須考慮如何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4)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2011年1月舉行的“中國企業金融高峰論壇”上,專家認為,我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三年,而資金不足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只有全面提升企業金融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壽命短和融資難,而我國企業所欠缺的恰恰是企業金融能力。可見,企業資本運營能力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我國企業必須加強資本運營能力建設,從而促進中國企業從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向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的模式轉化。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國的資本市場還處于幼稚期,還很不完善,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聯系的渠道還很少,企業找資金難,資金找好的項目也很難。所以,這不僅是企業和投資者的事,主管部門也有義務構建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企業和投資者搭建更多的投融資平臺。
四、資本運營更應注重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無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是資本運營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于資本運營的目標有不同的看法,無外乎三種:利潤最大化、資本增值最大化(也叫股東財富或所有者權益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關于企業價值可以體現三個方面:(1)企業的經濟價值。企業的經濟價值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狹義的企業價值,企業的經濟價值是資本運營的重要目標。(2)企業的社會價值。企業的社會價值也可稱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追求企業經濟價值最大化的同時,還要考慮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某些時候,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并不一致,企業的有些活動在提升經濟價值時,并不提升社會價值。這就需要主管部門加以規范和引導。那么,資本運營如何體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呢?個體行為構成社會的整體行為,企業資本運營結果就關系到社會資源是否得到優化配置、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國際競爭力是否得到提升以及國民經濟效率是否得到提高等等。所以,資本運營不僅是企業自己的事,是影響整個社會的大事。(3)企業的文化價值。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宗旨和使命,企業文化價值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價值依據,同時又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資本運營活動不僅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文化產生影響,同時又是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文化的產物和具體化,成為經濟社會文化功能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價值是承載員工利益和價值的載體,規范、凝聚、體現并實現員工的利益和價值。企業的文化價值目標,應該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民族利益、企業利益、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
參 考 文 獻
[1]芮桂杰.從戰略高度重視國有資本運營[J].國有資產管理.2012(5)
[2]周維秀.試論資本運營與生產經營[J].管理世界.2002(11)
[3]杜心靈.工業企業國有資本運營績效的評價方法及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5(12)
[4]李榮融.國企改革的四大重點[J].中國企業家.2006,1(2)
[5]邵素梅.加強國有企業投資管理的建議[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
[6]劉曉云.我國企業資本運營問題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