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標志。人本管理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對象包括館員和讀者。有雙層意義:一是以讀者為本,盡量滿足讀者需要,為讀者服務好;二是以職工為本,調動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做好服務工作。“以人為本”就是要在圖書館的一切工作中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一切為了人,就是要為讀者提供最周到、最好的服務。
一、“以人為本”圖書館管理的含義
所謂“以人為本”主要指的是把人放在主體的地位,以人為中心來開展管理思想。“以人為本”的管理中,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時候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是指針對圖書館內部的員工的業務管理和行政管理中開展“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圖書館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圖書館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圖書館的館員能夠更好的為讀者服務,根據讀者的實際需要來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多樣性的服務,使讀者能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在工作的過程中,圖書館的館員應該和讀者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這樣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在圖書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1)館員個人發展實行關懷管理。館員是圖書館工作的主體,是聯系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圖書館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體現者和實踐者。圖書館的人本化管理應挖掘館員的新潛力,把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調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放在首位。(2)讀者服務人性化。以為讀者服務為最高宗旨的圖書館工作要以讀者需求為根本,以讀者所想、讀者所急為統領各項工作的行為準則,在讀者借閱需求上以“讀者第一”為原則,以讀者的利益為重,真正做到理解讀者、關心讀者、尊重讀者,使圖書館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在讀者管理中做到“換位思考”,就是圖書館員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力求做到對讀者有深入的了解,了解讀者的心理、讀者的需求,最終達到使讀者滿意的目的。面對活生生的讀者,要投入相當的情感和思考,對各種“規范”之外的問題,給予富于人情味的關注或做出富于創造性的應對,以此增進圖書館員與讀者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建立二者之間的互信關系。(3)閱讀環境人文化。舒適的閱讀環境是形成良好閱讀氛圍、吸引讀者的重要條件。當讀者進入書庫時,庫內工作人員巡庫是必要的。但如果館員頻繁地詢問讀者或不時地在讀者身邊巡視,會使他們感到不安,打斷他們的思路,影響他們的借閱情緒。這時候要等待在旁邊,讀者需要時再伸出援助之手。在制度建設上,應變更那些損害讀者利益的條文,使圖書館各項管理條款人性化、科學化;在服務上,圖書館員應把“以人為本”的辦館理念滲透落實到服務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1)完善讀者服務制度,尊重讀者的權益。尊重讀者的知情權和話語權,關照他們在圖書館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在制訂制度時,充分考慮到讀者的權益,科學合理地進行規范,制度措辭上應減少限制性的語言和措施。在執行時,要做到宣傳在先、警示在前,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違章行為。圖書館在處理與讀者的關系中要融入尊重、理解、信任,避免挫傷讀者使用圖書館的熱情。(2)創造良好的圖書館人文環境。創建舒適的人文閱讀環境還包括:在圖書館的環境布置與裝飾上應符合美學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設計大氣,色彩搭配合理。在圖書館中人文環境是決定和影響人才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關鍵性因素,整潔的學習環境,具備相應的學術氛圍的圖書館,能夠給人一種較強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圖書館的管理中,應加強人文環境的建設,在閱覽室內配置相應具備美觀效果的桌椅,并且燈光要明亮,安裝空調的電器設備,給人一種寬敞舒適的感覺,從而為讀者形成一種精神的樂園,在無形中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3)服務方式多樣化。圖書館要將可用的信息轉化為讀者使用的資源,為讀者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服務。如開展各種形式的展覽、學術報告會,以方便讀者開展文化沙龍活動。為讀者推薦優秀圖書,幫助讀者確立閱讀目標和范圍。加強與讀者的交流與溝通,在圖書館網頁上設立讀者回音欄,傾聽讀者的心聲,接受讀者的監督,幫助讀者解決疑難問題等。讓讀者參與圖書的選訂和采購,提高文獻入藏質量和圖書的利用率。圖書館做到雙休日、節假日不閉館,網上信息全天開放。總之,圖書館要把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以最便捷的服務方式、最優良的服務質量、最充足的服務時間,為讀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4)實行柔性管理,關注館員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對象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在其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轉變為個人自覺的行動。對于圖書館而言,它是以館員技能、目標、戰略為核心,重視館員自身的作用,強調館員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素質,以充分調動館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柔性化的激勵機制,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種需求得到相應滿足,以此激發更高層次的需求。通過制定一套反應迅速、變化靈活、方式多樣的柔性激勵機制,可以引導館員體驗工作帶來的樂趣與利益,也可以盡量滿足其對社會地位、榮譽、自我實現等需要,最終使館員和圖書館本身的目標高度一致,實現館員的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