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不斷更新,旅游開始與其他產業相融合,以新的旅游業態來滿足旅游消費者多變的需求。而旅游業態的多樣性必將推動旅游業快速轉型升級,強勁發展。本文主要從旅游業態多樣性產生的原因、旅游業態多樣性的體現兩方面進行分析,總結了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特點及趨勢,以期對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新視角;旅游業態;多樣性
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產業分工的邊界逐漸模糊,由此萌生的新的產業業態正成為當前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源泉和動力,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旅游業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在產業創新融合的浪潮帶動下,已顯露了跨界發展的跡象,如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房地產旅游等的興起。旅游業在與其他產業對接、融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并激發多樣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多樣性、創新性正成為旅游業態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
一、旅游業態多樣性產生的動因
(1)旅游消費需求的轉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結構單一,純粹以觀光為主的旅游形式已不能滿足游客多樣的旅游消費需求,如何應對旅游者多樣的旅游需求成為旅游業在新一輪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難題。一方面,快速的生活節奏、巨大的工作壓力,使得休閑旅游項目迅速走紅,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動向;另一方面,旅游消費者對于個性化旅游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促使旅游產品市場不斷細分,像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自駕游、溫泉旅游等主題旅游應運而生;最后,旅游網上銷售、互動和溝通平臺等電子技術的介入,在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殘酷的競爭環境更催生了旅游業態的多樣性。(2)旅游體驗性的要求。旅游體驗作為旅游世界的硬核,旅游經濟作為典型的體驗經濟,將更多的體驗項目納入旅游產品當中是當今旅游發展的主要方向。尤其國民休閑時代悄然到來,旅游者對于旅游產品的品質及旅游活動的體驗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企業一方面要在旅游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推陳出新,跨行業重組和融合,才能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另一方面,旅游業只有與第一、第二產業融合,才能催生更多新穎、令人難忘的旅游項目,以增強旅游的體驗性。旅游體驗性的要求加速了旅游業態的多樣性。(3)經營者對利潤的追求。旅游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旅游在與其他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旅游發展潛力巨大,不僅可以與其他行業產生協同效應,分散風險,還能增強資原利用的可持續性。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旅游業態多樣性的產生。如無錫中視影視基地作為與旅游結合成功的案例,在全國掀起了影視旅游的熱潮;金融、保險業也嘗試著與旅游結合,推出各種與旅游相關的金融產品、旅游險。
二、旅游業態多樣性的體現
(1)市場型新業態。市場需求是旅游業發展的風向標,只有創新出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新模式,才能使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假期制度不斷調整,我國居民的旅游需求呈現層次化、主題化、個性化的特點,這為旅游新業態的出現提供了機會和沃土。從大的層面上旅游可以分為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等;當今的主題旅游有滑雪旅游、攝影旅游、朝圣旅游、親子旅游等;個性化的旅游有瑜伽盛典旅游、徒步之旅、環球旅游、探險旅游等,這些新的旅游業態不僅為原有的觀光旅游景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開創了全民旅游的時代。(2)產品型新業態。產品型新業態是指旅游經營者或開發新的資源或在原有開發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采用新技術,融入新的創新元素的方式,并依托旅游者的需求,開發出的新產品,為旅游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技術進步是業態產生的主導因素,農業技術,航天技術等的介入,形成了農業體驗游、太空游等新的旅游形式,增強了旅游的參與性與神秘性。產業融合是業態產生的渠道,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方面,各行業不斷滲透、融合,促使多業共生的局面形成,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房地產旅游的興起無不證實了這一點。(3)經營型新業態。經營型新業態是指通過經營手段的創新,以使旅游產品更能滿足市場需求,擴展旅游新空間,促進旅游轉型升級的新業態模式。目前我國出現的經營型新業態有房地產旅游、會展旅游、體育旅游等,房地產旅游即采用分時度假的理念,將房地產開發與旅游相結合,即提升了房地產的人文性,同時開創了地產銷售及旅游的新模式;會展旅游熟悉的有世博會、園藝博覽會等,會展與旅游相結合,豐富了旅游的內涵,增加了旅游的功效;體育旅游滿足了體育愛好者的需求,開拓了旅游的發展空間。經營型新業態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旅游形式,更增加旅游的盈利空間。
三、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特點及趨勢
旅游業是輻射帶動性最強的產業之一,目前旅游業與農業、工業、房地產等諸多產業融合,不僅更新了旅游業態,更帶來了其他產業的第二春。旅游業態發展在呈現多樣性的同時,還表現出時代性、虛擬性和定制化與規模化相結合的發展特點及趨勢。
(1)時代性。旅游業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時尚、新鮮的產業,無論從交通工具的更替到休閑主題的更換無不體現了這一點。旅游業總能將當下的時尚產物包含其中,當生活節奏加快,壓力日趨增大的都市居民將旅游消費需求轉向綠色、生態、健康時,鄉村旅游、生態游、森林游等旅游形式應運而生;當時下影視文化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拍攝基地成為年輕人關注焦點時,旅游企業要能迅速反應,推出相應的旅游線路,滿足旅游消費者需求;當人們對于文化品位的訴求越來越明顯的時候,旅游對于環境和文化的保護作用也越來越被重視,與此同時大量的文化之旅成為新時代的寵兒。總之,旅游總能把握時代命脈,緊跟時代節拍。(2)虛擬性。網絡在旅游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表現在:一方面,攜程網、去哪網等大量網絡平臺興起,為旅游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并且實現了旅游產品的跨界、跨區域的宣傳和銷售,旅游企業不需要離開公司,就可以對自己推出的新的旅游產品進行宣傳和銷售,而游客亦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對旅游產品進行了解,甚至完成購買,大大節約了宣傳和銷售的成本;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發展與網絡相結合是大勢所趨,現在是網路科技時代,旅游的體驗性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加以展示,虛擬網絡的介入為旅游產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與旅游產品直接相關的產業發展也與網絡相結合,游客在旅游之前可以在網上查找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選擇價格合適、評價高的旅游目的地,并進行酒店、交通等相關產品的預定。可以說旅游與虛擬網絡相結合,一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監督,另一方面方便了旅游產品的銷售。(3)定制化與規模化相結合。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旅游消費者已經開始厭倦走馬觀花式的大眾旅游,對于旅游產品的形式、內涵以及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化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眾所周知,旅游產業也需要通過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所以,為了滿足不同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旅游業要將“定制化”和“規模生產”結合好,即要突出個性鮮明的旅游產品,同時也要滿足大眾需要,生產可以普遍接受的旅游產品。
參 考 文 獻
[1]鄒再進.旅游業態發展趨勢探討[J].商業研究.2007(12):156~160
[2]馬麗卿.長三角地區旅游業態分析與海洋特色產品鏈構建[J].城市化.2009(2):31~34
[3]王慧敏.旅游產業的新發展觀:5C模式[J].中國工業經濟.2007(6):13~20
[4]鄒再進.區域旅游業態理論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9):100~104
[5]高維全.大連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6):76~78
[6]莫純政.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旅游業的困境與出路[J].企業導報.2010(3)
[7]余鳳龍.制度變遷的旅游發展效應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6(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