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地礦單位的業務活動得到了不斷豐富,其服務對象和收入來源也隨之日趨多元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地礦單位與企業單位一樣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尤其對于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言,如何做好地礦單位的所得稅核算與繳納工作已經成為會計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點,本文從地礦單位應稅收入的界定入手,對完善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
一、事業單位應稅收入的界定
事業單位一旦從事經營活動,就應當將經營收支結余按照相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與此同時,不涉及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往往也會不可避免地面臨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問題。根據2008年1月1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規定,地礦單位除財政財政撥款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外,其他一切收入均應納入到所得稅應納稅收入中,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通常情況下,地礦單位除去經營活動之外而發生的應納稅收入主要分為以下四類:其一,租金收入。向外出租除不動產之外的財產物資所取得的租金收入應繳納營業稅及其稅費附加;出租場地、房屋而獲取的租金收入,不僅應繳納營業稅及其稅費附加,而且還應繳納房產稅(出租的房屋)、土地使用稅(出租場地和房屋所占用的土地);租金收入的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租金收入—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其二,盤盈、轉讓固定資產所獲得的收入。其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盤盈、轉讓固定資產取得的收入—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其三,轉讓無形資產以及開展營利性講座、培訓、表演等文體活動所獲取的收入。其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轉讓無形資產及營利性文體活動獲取的收入—營業稅及其附加稅費—相關費用。其四,轉讓有價證券所取得的利息凈收入、凈收益、股息、紅利收入。這部分收入無需繳納營業稅及附加稅費,只需要計征企業所得稅。
二、完善事業單位企業所得稅繳納的建議
1.完善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方法。首先,對四個季度預繳所得稅稅款進行核算時,應根據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所中填寫的數額編制以下會計分錄:
借:結余分配
貸:其他應付款——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其他應付款——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其次,在會計年末進行結轉時,若出現預繳企業所得稅款大于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款的情況,必須將結余分配進行重新調整,編制以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付款——應交企業所得稅(本年度多繳納的稅額)
貸:結余分配
若出現預繳企業所得稅款小于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款的情況,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補繳差額,會計分錄為:
借:結余分配
貸:其他應付款——應交企業所得稅(本年度少繳納的稅額)
借:其他應付款——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強化稅收征管工作。國家稅務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稅收工作,并盡可能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就我國的事業單而言,其本身屬于政府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只有使政府部門的高層領導重視事業單位的涉稅管理,才能確保《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得以切實執行。首先,應規范稅收管理方面的問題,地礦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辦理稅務登記,對于涉稅收入部分也應合理、合法使用稅務發票,并接受稅務部門對其進行的稅務管理;其次,應采取必要的措施解決事業單位開設銀行賬戶及賬目管理等問題,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稅收征管這一難題。
3.應稅指出與非應稅支出的核算。(1)應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的費用列支。根據我國有關企業所得稅的相關規定,事業單位應該對取得的與稅收相關或免稅收入相關的支出項目進行分別核算。但是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事業單位往往對應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分開核算,即使采用分攤比例法,也難以區分哪些費用是應稅支出,哪些費用是免稅支出。(2)對于稅前扣除額的項目區分。在計算所得稅中需要扣除的具體項目時,應遵循合理性、確定性、相關性、配比性以及權責發生制等原則。由于地礦單位費用支出的性質較為復雜,再加上支出款項繁多,因此確認費用支出稅前扣除工作,已成為當前地礦單位申報企業所得稅的重點與難點。例如,事業單位獲得的國家財政撥款,這些款項在核算所得稅時為免稅項目;根據相關性原則的明確規定,納稅中扣除的費用或者相關支出等,必須與收入關聯。那么這些財政撥款所獲得的設備支出,就不在稅前扣除范圍內。
三、完善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改革
(1)完善資料處理工作。首先,應逐步完善并規范對各事業單位企業所得稅相關基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基礎數據收集匯總制度。其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不斷完善稅務管理與稽查之間的信息高度共享,同時還應建立并健全兩者之間的信息互通制度,以此來增強對各事業單位企業所得稅稅源的監控力度。最后,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稅務部門可通過計算機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來對企業所得稅的稅源資料進行收集、處理和匯總,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稅收成本,而且還可以提高對稅源的監控力度,進而達到防止稅源流失的目的。(2)統一加大執法力度。各地方的地稅部門應深入了解并掌握各事業單位的實際收支情況,并結合社會團體及事業單位等免征企業所得稅收入項目的鑒定工作,同時在掌握稅收來源的前提下,加大對違反相關稅收政策等行為的查處力度,以此來避免國家稅收流失及維護稅法尊嚴。在這方面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各級黨政機關應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對于基層的財務人員而言,在日常的稅務征收及管理等工作上,應加強對本單位的巡檢巡查力度,以便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并掌握相關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同時還應做好與稅收有關的法律法規等宣傳。(3)完善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由于地礦單位與企業存在明顯的差異,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稅收征繳方面不能完全適用于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為了體現稅法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確保地礦單位能夠準確核算企業所得稅,國家應盡快完善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政策和規定,為準確界定應稅收入與非應稅收入提供可靠依據。
總而言之,地礦單位會計應在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基礎上,做好本單位企業所得稅的核算與繳納工作。同時,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地礦單位企業所得稅繳納的監管力度,防控稅源流失,使其能夠主動地根據自身業務活動情況做到依法征稅、依法繳稅,從而為完善我國稅收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參 考 文 獻
[1]徐衛紅.事業單位繳納建安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的幾點困惑[J].大江周刊(論壇) .2009(9)
[2]王嘉齊.事業單位繳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2008(15)
[3]王保國.對事業單位繳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思考[J].會計師.2009(8)
[4]張慧.事業單位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會計處理探討[J].商業會計.2010(8)
[5]張敏.淺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外資.2010(7)
[6]孫貴麗.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電子商務.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