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創新型人才的內涵與分類,在總結唐山市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的基礎上,分析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環境,以促進創新人才建設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環境因素;優化
一、創新型人才的內涵和特征
全面理解創新人才的內涵,應該從“人才、創新、創造性思維”三方面進行。新世紀對于創新人才的要求是不僅要以創新能力改造世界,更要以創新的精神方式超越心理障礙,使自身造就健全的人格。將判斷的標準具體化來看,創新人才是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包括扎實的基礎知識、深厚的專業知識、鄰近學科知識以及相關知識系統的前沿理論和實踐;除了具備創新能力,還應該具有交流表達、自我提高、團隊合作、獲得和處理信息等能力;最后,創新的心理品質對于創新活動的展開以及延續性有重要作用,一般包括自由的思維方式、獨立的個性品質、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以及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創業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有:(1)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能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創業型人才除了需要扎實地掌握本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掌握不同學科領域知識獲取的方法,及時了解相關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情況,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主動地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能挖掘自我潛能,培養個體的適應能力和獨創精神。(2)優良的創業品質。創業型人才必須是有理想抱負、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的人,同時具備良好的獻身精神、強烈的事業心、堅忍不拔的毅力等個性品質。(3)強烈的創業意識和敏銳的創業洞察力。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才能對創業產生無限的好奇心,才能積極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以健康的心態探索、開拓。同時必須具備敏銳的信息捕捉能力、市場感知能力,善于發現和把握社會需求和市場動態。
二、唐山市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
(1)科學技術人才:創新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催化劑,是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將綜合國力競爭的前沿推到了創新領域,其決勝關鍵在于創新。因此,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是科學技術人才。自人才興市戰略實施以來,全市各地都通過各種形式優化人才培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承擔重大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項目、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團隊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科研管理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大膽創新;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調整、完善有關科技人才的若干政策,營造了良好的創新人文環境,為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各方面的服務。(2)復合型人才:知識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各個領域的變化,傳統模式下培養的單一人才將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新世紀需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德才兼備、具有語言的能力參與國際交流、具備全球性的戰略眼光、前瞻性的思維、本土化的戰略、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員。我市除了大力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吸引海外留學人才以外,也加大了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在高校內不斷優化師資隊,突出專業特色,突出學科的綜合性、基礎性與實用性結合,注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市政府通過提供寬松的宏觀環境、優惠的政策,高校與企業改革現有體制,聯合培養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并通過宣傳和提供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隊伍中。并將繼續教育、終身教育不斷推廣為廣泛的社會實踐,讓廣大人才充分認識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不僅是創業和工作的需要,本身也是人類生活的組成部分。(3)經營管理人才:高素質、職業化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要求政府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不斷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當前我市人力資源開發和應用注重的是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理論知識和熟悉市場規則,因此與高校的合作仍然是培養經營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徑。案例學習、實踐教學、科研教學、討論等,都可以培養個體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城市要發展,關鍵在于人力資本的積極性,通過物質利益、精神保障的驅動,提高經營管理人才對城市建設的忠誠度,同時要充分認識到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員是稀缺資源,是通過各種自我投資綜合形成大額無形資本,價值程度高,應該獲得與之相稱的收入報酬,這樣才能推動創新型城市的發展。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學選人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更新知識,建立專門的考評機構,實行優勝劣汰,滾動管理,建立科學激勵機制,做到嚴格考核、嚴格監督,獎懲分明、激勵到位,將優質人力資源培養這項長期系統的工程科學有序地進行下去。(4)專業技術和技能型人才:在我國先進制造業崛起和工業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對掌握精湛操作技能,能解決操作實踐中難題,且具有一定現代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并具有創新精神的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市目前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的緊缺,已成為制約經濟建設的瓶頸問題,影響了經濟發展和技術提升。我市已經充分認識到加快專業技術和技能型人才培訓步伐的重要性,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體制改革與創新,繼續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的轉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職業院校等多方積極性。政府應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起主導作用,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鼓勵、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為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將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和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科學合理的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體系。
三、唐山市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分析以及優化建議
(1)政策扶植環境分析:黨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發展戰略,建設教育強省、優先發展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已成為各地政府的共識。一方面政府要鼓勵和支持高校設置高新技術專業,使高校與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和行業技術發展相適應,滿足創新型用人單位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對學校進行分類管理、分類引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拔尖的創新人才,特色型的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同時政府要支持建立“產學研一體”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制度,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打破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困境。(2)專業建設環境分析:我國本科院校近年來發展呈趨同性,大多片面強調通才教育,人才培養側重于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術人才;而高職院校發展呈綜合性,片面強調實訓教學,主要培養側重于操作維護的技能人才,由此出現了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缺失,導致目前我市在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創新型人才的數量匱乏,成為制約唐山市創建創新型城市的關鍵因素。行業特色型高校在面向新型工業化、創新型人才培養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建設具有鮮明行業背景,能夠服務于所屬行業,與行業相關的行業特色型高校勢在必行。(3)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創新型人才培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上,要培養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敢于挑戰前人已有的經驗成果的創新精神。二是在知識結構上,要使人才具有廣博、專業并交叉的知識范疇,能夠及時將最新的專業知識社會化、工程化、綜合化,不斷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始終站在技術應用的最前沿。三是在創新活動上,要培養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嚴謹的思維習慣,使人才善于思考,獨辟新徑,保持百折不撓的斗志,能夠長期努力并持續承擔技術改造和技術支撐活動。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培養注重個體創造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的精神。在充分發揮個體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的基礎上與團隊成員協助合作。五是在價值取向上,要培養人才強烈的自主意識,趨向多元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升個人以及社會價值。
參 考 文 獻
[1]丁璇.有效激勵與人才成長[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0(3)
[2]郁道銀.加強素質教育,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工科教育研究.2002(1)
[3]楊松柏.改革傳統教學方式 培養創新型人才[J].企業導報.2010(4)
[4]鄭金洲.創新能力培養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0(2)
項目基金:本文系唐山市科技局軟科學計劃項目“唐山市創新人才開發和成長環境研究”,編號:121402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