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闡釋示范院校輻射帶動能力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建設期間輻射帶動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新經濟形勢下應從提升內涵建設、做好經驗總結、強化多方作用、搭建示范輻射平臺強化機制等方面,加強示范院校的輻射帶動能力建設,以發揮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示范作用,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示范性;高職院校;輻射帶動能力
一、示范性高職院校輻射帶動能力的內涵
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輻射帶動能力是指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其改革探索過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經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專業教學資源等,對其他職業院校示范、推廣和服務的能力。它一方面體現在示范性高職院校本身具有的雄厚的辦學實力、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體現在對于其內涵成果的總結、遷移和推廣能力。入選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基本條件即辦學定位準確、產學結合緊密、改革成績突出、制度環境良好、輻射能力較強。因此作為示范性高職院校,不僅應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和內涵成果,還應認真總結重點建設的成績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將其成果經驗向其他職業院校進行推廣,通過示范建設,提高自身的辦學實力,強化輻射意識,加強成果的總結、轉化,提升輻射能力。
二、示范院校輻射帶動能力建設的現狀分析
(1)目標不夠清晰。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其目的不僅僅是通過“高強度的重點扶持”,培養出100所左右的示范院校,重點建設是基礎,但其最終目的是要讓這些院校為全國眾多高等職業院校樹立示范,讓它們發揮好服務引領的職能,帶動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共同來做示范事業。(2)觀念不夠明確。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實施以來,不少示范院校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僅學院自身的辦學條件等硬件設施,而且在示范院校的內涵建設上,都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有的示范院校在觀念上產生了示范建設已經結束了的想法,因此,觀念不夠明確成了有些示范院校驗收后的主要問題。(3)行動力不強。行動是達成目標的基礎,擁有正確的觀念和明確的目標后,示范性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應該坐以待斃,被動的發展。認真總結自身的建設經驗和成果,與其他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交流對話,并推廣于其他職業院校,提高整個示范院校的輻射帶動能力,帶動整個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示范院校輻射帶動能力建設的思考
(1)提升內涵建設,加強示范和帶動作用。首先人才培養模式是關鍵,強調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各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在加強實驗實訓條件的建設的基礎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并形成相應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梯隊。加強社會服務功能,要努力形成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2)做好經驗總結,提升輻射帶動能力。首先對示范性院校自身的成果及經驗總結,在創新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進行深刻反思、研究,形成創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對行政管理改革、教學管理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要進行認真總結、提煉。示范性院校還要建好專題網站,及時展示建設經驗和成果。(3)強化政府、示范性院校和非示范性院校多方作用,加大輻射力度。在示范性院校的示范工作中,政府、示范性院校,以及非示范性院校,都是示范工作的主體,都要積極參與以發揮主體性作用。首先,教育部、財政部要發揮上級的組織領導作用,加強示范工作的指揮、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各示范性院校更是要不斷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積極探索輻射帶動的措施。非示范性院校也是示范工作的主體,應該主動學習、虛心學習和善于學習,不要照搬照套,要在學習他人基礎上勇于創新,敢于超越。同時,政府及行業組織應采取多種形式來組織示范工作。(4)搭建示范輻射平臺,強化機制。對于示范院校來講,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搭建示范院校與其他高職院校的對接平臺是關鍵。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要把示范建設的成果,主要是專業建設方面的成果和經驗,創建成可供共享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及其開放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示范院校優秀專業點可以對非示范院校同類專業點進行援助建設,最終從整體上提高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各地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加強區域內與區域間、跨行業之間的教育合作,從而建立一個廣泛、連續且具有梯度的合作平臺。
參 考 文 獻
[1]馬樹超,郭揚.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陳玉華,李學峰.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示范和輻射能力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