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己經引起了教育界有識之士越來越普遍的關注,大學校園內,出現學生不假出走、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現象不斷增加,給高等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問題具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普遍性,還有一部分特殊性,其心理健康問題更加應當引起重視。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
一、獨立學院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歸因分析
(1)文憑問題。獨立學院學生這個群體比較特殊,他們沒有國家和政府在經濟上給予的太多資助,因此,他們要繳納高昂的學費才能接受高等教育。一般來說,獨立院校學費是每年約1萬元左右,與公辦院校相比,他們支付了成倍的費用。但是,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在社會上還不能被人們所普遍接受,因此,畢業后獨立學院的文憑與公辦院校相比就顯得不堪一擊,學生在就業等方面不能被一視同仁,給學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力。(2)學習問題。獨立學院學生入學分數普遍低于普通高校,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進入大學后有些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不能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及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的韌勁和抵制誘惑的意志力,因而容易產生厭學、棄學的消極情緒。另外有些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希望畢業后能有個合適就業崗位,在完成必修學業之外,還要參加各種形式的等級、資格考試,因此,造成精神高度緊張、身心疲憊、情緒煩躁、極易導致出現強迫癥狀和考試焦慮癥,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3)人際交往問題。獨立學院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任性、自私、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及與人交往的經驗與技巧。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條件以及個性各異的新同學,因此,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與同學相處,他們會感到孤獨、產生戒備心理與多疑心理。(4)經濟貧困問題。在獨立學院中貧富差距現象比較明顯,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他們花錢大方、穿名牌、下館子、談戀愛、比吃比穿,追求奢侈的生活。而許多工薪家庭的學生難以承受高額的學費,他們省吃儉用、勤工儉學。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差異使少數貧困學生變得敏感、脆弱、虛榮心強,不能正確面對貧困,不愿與他人交往,開始變得自我封閉,嚴重的甚至產生了防衛、敵對心理。(5)擇業問題。盡管獨立學院學生入學分數普遍低于普通高校,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抱著滿腔熱情、有著遠大理想進入了大學校園。但是,社會很現實,一些優惠政策不能將他們與一本、二本學生一視同仁,部分地區的選調生考試他們沒有報名資格,在就業時學歷經常受到不平等對待等。(6)情感問題。大學生階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基本成熟并趨向成熟的階段。他們憧憬美好的愛情,而其中有不少學生沒能處理好愛情與學業、友情的關系。
二、解決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1)幫助獨立學院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入大學校園以后,學生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并未真正的、正確的建立起來,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還不明確。獨立學院學生的入學成績與一本、二本學校學生的成績有一定差距,與他們相比,三本學生缺乏自信,有些學生認為上了三本院校就沒有了前途,與其他大學的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針對這些現象,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對社會、人生有較為正確的認識,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們了解獨立學院的發展前途,認識到獨立學院畢業生也有較好的就業趨勢。(2)學校應提高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學校應該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爭取讓所有的學生成才,除此之外,由于社會上很多人和單位沒有真正了解獨立學院畢業的學生,所以不看好他們。對此,學校應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積極為他們創造機會,通過實習、實踐等方式加深社會對學生的了解,從而對獨立學院學生有一個真實有效的評價和認可。(3)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咨詢室的作用。解決心理問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獨立學院里設置心理健康咨詢室,當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時,可以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4)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導致的心理問題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就必須要有針對性。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復雜多樣的,想要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能夠解決獨立學院學生面臨的實際困難和人生困惑,保證學生的健康成才,使學校成為青年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的基地,為祖國的大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