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住宅樓工程地下室的進水、滲漏成因,從設計、施工、取材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所研究的防水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踐,效果顯著。
【關鍵詞】住宅樓;地下室;滲漏;防水技術
近年來,住宅樓工程廣泛應用半地下室結構形式,不僅改善底層居住環境,有效避免地面返潮通病對居住環境困擾。而且增添了公益效能,為廣大住戶提供方便適用的自行車庫,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均十分顯著。然而,由于設計、施工、取材等方面疏忽,地下室進水、滲漏隱患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使用功能。有些地下室,由于管理不善,排水設施失效,積水長期排不出而變質變味,嚴重污染社區衛生環境,住戶反映強烈,由此引起的質量投訴屢見不鮮。為消除地下室進水、滲漏負面影響,為民排憂解難,從而減少質量投訴,本文對地下室進水、滲漏成因進行科學分析,提出了可行性防水技術。
一、地下室進水、滲漏成因分析
圖1 住宅樓工程半地下室構造示意圖
(1)建筑標高設計疏忽。地下室樓道口地面標高及墻體通風窗口底標高,對應于室外地面標高的高差值偏?。ㄒ娛疽鈭D)。忽視了特大暴雨形成的室外地面滯水,容易從樓道口或通風窗口乘虛流入地下室內,形成地面積水,擾亂住戶正常生活秩序,嚴重影響地下室的使用功能。(2)防水等級設計疏忽。住宅樓半地下室的主要功能是居民自行車庫,設計時僅考慮地下水返潮效應,一般采用較低的三級防水設計標準:底板厚度250~400mm左右,迎水面設有柔性防水層。由于底板厚度較簿與剛性防水層易裂易滲弱點,地下承壓水容易透過砼毛細孔隙或剛性防水層裂縫而形成滲漏隱患。樓道口墻板設計疏忽,局部采用磚砌墻體,設有柔性防水層,因此墻后填土層內滯水容易透過磚砌墻體而形成滲漏隱患。(3)施工縫設置疏忽。半地下室通風窗口以下墻板高度,一般在1200mm左右(見示意圖),在墻板周圈設置施工縫,底板與墻板砼分二次澆筑。由于施工縫貫穿墻板周圈而延線較長,施工作業與施工縫處理難度較大。盡管采用遇水膨脹橡膠條或金屬止水片等技術措施,但是新老砼接縫難以達到天衣無縫境界,局部滲漏在所難免。有的地下室工程,在底板周圈設置施工縫,導致底板迎水面的防水處理困難,在底板上面設置防水層,因是背水面,防水功效難以發揮,局部滲漏不可難免。(4)地基處理疏忽。采用換土墊層或砂石墊層技術處理地基時,由于施工前勘探不細,施工作業馬虎,潛伏于地下隱患清除不徹底;墊層填料含有雜質、含水量較大、填料層較厚、夯壓不實等成因,導致基礎底板沉降不均勻而產生裂縫,從而出現滲漏隱患。(5)鋼筋砼結構施工疏忽。采用自拌砼澆灌,砼配合比與水灰比失控、未按規定比例摻防裂抗滲外加劑及填充劑、振搗不密實或局部漏振,鋼筋保護層失控、墻板陽角構造柱箍筋未按規定全高加密、兩側橫向鋼筋未能相互錨固或錨固長度不足等成因,導致砼振搗不密實或砼墻板陽角裂縫而形成滲漏隱患。(6)卷材防水層施工疏忽。防水卷材質量不合格,其斷裂延伸率及抗拉強度值偏小、搭接長度不足、陰陽角細部處理不到位;基層清理不徹底、界面處理劑涂刷不均勻等成因,導致卷材層脫落或陽角卷材層斷裂等質量缺陷,從而形成滲漏隱患。(7)施工縫、后澆帶處理疏忽。二期砼澆筑前接縫面積水未排除,砼表層乳皮、浮漿未鑿除,接縫面未涂刷水泥素漿,接縫砼強度較低或振搗不密實,預埋鋼筋上的浮漿、銹跡未清除等成因而造成接縫處理質量不合格,從而出現滲漏隱患。(8)墻后填土疏忽:采用渣土回填,填土層過厚、含水量較大、夯填不密實等成因,導致墻后填土層嚴重滯水,滯水透過墻板而形成滲漏隱患。(9)穿墻管道與砼墻體銜接處理疏忽。未按規范要求采用止水翼環、柔性密封材料等技術措施,造成管道在砼墻體銜接處出現滲漏隱患。(10)忽視室內排水設施作用。未按規定設置排水糸統,一旦遇到特大暴雨或連續陰雨氣候,導致地下室進水滲漏危害,往往措手不及,難于及時解除積水危害對正常生活的困擾。
二、地下室防水技術研究探討
(1)建筑標高設計。樓道口地面標高與墻板通風窗口底標高,對應于室外地面標高的高差值確定。應通過調查研究,走訪群眾或查閱氣象水文資料,獲得本區域內歷史最大瀑雨時室外地面的雨水淹沒深度,以此數值為依據確定設計標高,是避免地下室進水滲漏危害的關鍵,不容忽視。(2)防水等級設計。住宅工程地下室的防水等級不得低于二級設計標準,基礎底板厚度不得小于規范要求。墻板必須采用鋼筋砼結構,不宜磚砌結構。基礎底板與墻板迎水面均應設置二道防水層,即在剛性防水層上粘貼卷材防水層,形成“剛柔相濟,優勢互補,多道防線,防控結合”的可靠防水體糸,有效避免剛性防水層裂縫滲水通病發生,從而增強地下室的防水功能。(3)施工縫設置。遵循“防水砼施工應不留或少留施工縫”的規范規定,地下室墻板高度低于2000mm時不設施工縫,基礎底板與墻板砼一次澆筑完成。不宜在基礎底板上留置施工縫,后澆帶除外。從而簡化施工程序與減少施工縫處理難度,避免滲漏隱患發生。(4)地基處理。采用換土墊層或砂石墊層地基處理時,施工前,應根據地質勘察報告,認真細致的釬測勘探,探明潛伏于地下墓穴、暗溝、暗管、淤泥層等隱患,而后認真徹底的清除隱患。嚴格控制填料質量。遵循“薄填多夯”原則,分層回填,填土厚度不大于25cm,分層夯實,分層檢測。換土墊層,采用環刀取樣方法,檢測干密度和含水量合格。砂石墊層,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檢測干密度和含水量合格。實踐證明地基處理質量合格,是避免因基礎底板沉降不均勻而出現裂縫滲漏隱患的關鍵,不容忽視。(5)防水層施工?;A底板與墻板迎水面防水層,選用高分子或高聚物卷材,其技術性能滿足附表1要求。采用冷粘法或熱熔法工藝施工,必須遵循:底板砼墊層—砼剛性防水層—界面處理劑—防水卷材層—砼墊層—彈線、綁扎底板與墻板鋼筋—支模—澆灌底板與墻板砼—拆模—清理墻面、封堵對銷螺栓孔—涂刷墻面處理劑—底板卷材延伸段翻貼于墻面—粘貼墻面卷材層—粘貼聚乙烯擠塑板保護層(40mm厚)—分層回填粘性土夯實等作業程序。陰陽角增貼卷材附加層、卷材搭接長度及穿墻管道根部等細部處理必須滿足規范要求。(6)鋼筋砼結構施工。提倡用商品砼澆灌,嚴格控制配合比、水灰比與振搗密實質量,按規范比例摻防裂抗滲外加劑和粉煤灰填充劑,其性能指標參照表2、表3。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陰陽角構造柱箍筋全高加密(ф6@100),兩側橫向鋼筋相互錨固,錨固長度不小于規范規定。以上施工技術措施是避免鋼筋砼結構裂縫滲漏的關鍵,不容疏忽。(7)施工縫、后澆帶處理。施工縫處理,前期砼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70%;后澆帶處理,前期砼齡期不少于60d。處理前先鑿除砼表層乳皮及松動石子,清除預埋鋼筋上銹跡、水泥浮渣,刷水泥素漿后再澆筑二期砼并振搗密實,(采用商品砼,強度提高一級)。砼澆筑后12h內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施工縫與后澆帶處理質量直接影響地下室防水效果,不容疏忽。(8)墻后填土。先排除墻后基層面積水,再清除墻后撓動土、建筑垃圾等雜物。而后選用塑性指數IP=10~17的粘性土回填,土料不含草根、碎石等。遵循薄填多夯原則,分層回填、分層夯實、分層環刀取樣檢測,控制含水量18~20%,干密度1.50~1.60t/m3為宜。實踐表明,選用合格粘性土回填與遵循薄填多夯原則是確?;靥钔临|量合格,避免墻體滲漏的關鍵,不容忽視。
表1 防水卷材技術性能表
表2 JM—Ⅲ改進型(抗裂防滲)砼高效增加劑技術性能表
表3 粉煤灰技術性能表
(9)管道穿墻銜接處理。水電管道穿墻銜接處,采用鋼管套管及止水翼環技術,穿墻止水環與主管或止水翼環與套管銜接應連續滿焊,焊后淋水試驗合格,外露管道進行防銹防腐處理。套管內穿管安裝完畢,清理后在兩管間隙嵌填柔性密封材料,端部用抗裂防滲砂漿密封。砼墻板迎水面粘貼防水卷材,管道根部增加1~2層卷材附加層。UPVC塑料管道穿墻時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其管道與鋼管套管間隙嵌填柔性密封填料,管道內側用法蘭壓緊,避免密封填料溢出;管道外側粘貼卷材防水層密封,不留接茬,增鋪附加層時,應按設計與規范要求施工。(10)設置排水設施。按規定要求,地下室內每個單元分別設置排水設施,萬一地下室進水可以及時排除,解除積水變質變味對社區環境污染。
本文所研究的地下室防水技術,應用于江蘇省清棉集團住宅小區三區1#、2#、3#、4#、5#、6#、7#樓半地下室等工程,通過實踐檢驗,防水效果顯著,現予以介紹,僅供參考。
參 考 文 獻
[1]建筑技術防水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9
[2]建筑防水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3]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4]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