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通過幾年來從事市政水泥穩定基層的施工經驗,詳細闡述了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步驟,以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質量控制
一、原材料質量控制
(1)水泥。水泥作為集合料的一種穩定劑,其質量對集料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施工時宜選用初凝時間大于3h,終凝時間不小于6h的32.5級水泥,為使穩定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拌和、運輸、攤鋪、碾壓以及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與生產日期,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使用快凝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受潮變質結塊水泥。(2)碎石。碎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37.5mm,對所進場的碎石通過實驗嚴格控制碎石的各項檢驗指標,壓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有機質含量不應超過2%,集料中硫酸鹽含量不應超過0..25%,液限不超過25%,塑性指數小于6等。(3)砂料。嚴格控制砂的篩分、密度、泥塊含量和含泥量等各項指標符合規范要求。
二、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1)混合料的運輸。運輸應避免車輛的顛簸,以減少混合料的離析。在氣溫較高、運距較遠時要加蓋氈布,以防止水分過分損失。(2)混合料攤鋪接縫的處理。接縫有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兩種,當攤鋪機寬度足夠時,整幅攤鋪時不存在縱縫接縫問題。當攤鋪機的攤鋪寬度不足時,采用2臺攤鋪機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攤鋪混合料,并一起進行碾壓,這樣也可以避免縱向接縫。由于本標段結構物較多,一般情況下都以兩結構物間為一施工段落,避免了橫向接縫,如有特殊,需設置橫向接縫,其處理方法是將攤鋪機附近及其下面未經壓實的混合料鏟除,將已碾壓密實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橫向垂直向下的斷面,攤鋪機返回到壓實層的端部,用木墊板墊至虛鋪高度,再攤鋪新的混合料,繼續下一步施工。(3)混合料的壓實。混合料經攤鋪機攤鋪成型后,即可用壓路機碾壓,碾壓應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時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壓;宜采用12—18T壓路機初步穩壓,混合料穩定后用大于18T的壓路機碾壓,壓至表面平整,無明顯輪跡,且達到要求壓實度;用振動壓路機時應考慮保護周圍建筑物及地下管線、構筑物的安全且應符合環境保護。碾壓長度需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如果實測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且氣溫較低時可適當延長碾壓長度,如果混合料已接近最佳含水量且溫度較高蒸發快時,應縮短碾壓長度,確保在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4)混合料的養生。對已完成碾壓并經壓實度檢測合格后應立即進行養生,不能延誤。養生可用不透水的塑料薄膜覆蓋或用濕砂覆蓋進行養生,也可用瀝青乳液進行養生,還可以在完成的基層上即時做下封層,利用下封層進行養生,同時也可在已完成混合料直接灑水養生。按技術規范養生期應不小于7d,在養生期間應由專人負責限制車輛行駛,除灑水車外,絕對禁止重型車輛行駛。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廠拌設備的選型。拌和設備的質量直接影響混合料拌和的質量,而拌和設備的好壞的關鍵就要看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種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夠得到保證,本標段選用WBC300型穩定土廠拌設備。該設備采用電磁調速控制系統,能較好的保證各種物料的配合比,且拌和均勻,性能穩定。(2)嚴格控制水泥劑量。水泥劑量太小,不能保證水泥穩定土的施工質量。而劑量太大,既不經濟,還會使基層的裂縫增多、增寬,從而引起瀝青面層的相對應的反射裂縫。所以,必須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做到經濟合理,精益求精,以確保工程質量。(3)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廠拌混合料現場,每天由后場專職試驗人員在早上、中午、下午分別測定各種集料的含水量,根據施工配合比設計的最佳含水量指標,結合當天的氣溫、濕度、運距情況確定混合料拌和時的用水量。在前場負責檢測壓實度的專職試驗人員,在混合料攤鋪整型過程中亦及時測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時指揮壓路機碾壓,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條件下碾壓,盡量避免由于含水量過大出現“彈軟”、“波浪”等現象,影響混合料可能達到密度和強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縮性,使結構層容易產生干縮裂縫;或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不易碾壓成型,也會影響混合料可能達到的密度和強度。所以只有嚴格按規范施工,加強每一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施工質量雖然受到人員、機械、材料、水文、氣候、施工工藝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只要嚴格按要求施工,完全能夠保證工程質量。通過對已完成的煙廠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測試,其表面平整、無輪跡或隆起,橫縱斷面正確,平均壓實度達到98.8%,最低壓實度為98.4%,滿足《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要求。
參 考 文 獻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
[2]《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