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薩科奇實行的緊縮、增稅和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稱之為向右,奧朗德實行的則與之相反。
是奧朗德的勝利,也是法國社會黨的勝利。自法國密特朗當選總統后,法國社會黨與總統職位已無緣31年,此次奧朗德的當選代表著社會黨再次重掌總統之位。
目前,法國民眾對于奧朗德寄予無限厚望,特別是對他的“新經濟刺激政策”充滿期待。5月17日,總統奧朗德在主持其就職后首次內閣會議上,做出帶領社會黨新政府內閣部長們減少30%的薪水的承諾,并簽署道德廉政規章。這與法國前總統薩科齊2007年擔任法國總統后,將自己的薪水增加了170%,達到每年約30萬美元的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這樣“安撫”只是短暫的。現在整個歐洲都在關注奧朗德下一步的施政綱領。
能否兌現經濟政策
一直以來,法國社會黨以堅持凱恩斯主義著稱,奧朗德是首位支持對經濟增長采取供應學派方式的法國社會黨總統。奧朗德建議歐央行降息,直接向政府提供貸款,主張適當增加公共支出,嚴管金融業,對富人課重稅,加大社保力度等措施實現法國經濟的增長。
奧朗德在競選期間曾提出,全面修改歐盟“財政契約”,通過刺激經濟和促進就業,推動歐盟更快地將應對危機措施從以緊縮為核心向緊縮與增長并重轉移。新任財長莫斯科維奇表示,“財政契約”如果不增加促進增長的措施,將不會得到法國批準,“我們必須重新定位歐洲重建方向”。
但不少分析認為,“增長契約”內容流于空泛,特別是在促進增長和增加就業方面的具體措施語焉不詳。相對來說,“財政契約”則對解決歐債危機可能會有更大貢獻,因為當前各方面的一個共識是歐債危機很大程度上已經是歐元的危機。“單一貨幣、各自財政”的歐元區制度是今天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同時也制約了歐元在市場上的應變能力,而“財政契約”正是為了彌補這一制度性缺陷。
目前,歐洲央行左右為難,每做出一個選擇都要謹慎衡量。對于奧朗德提出的降息,歐央行已明確表態,在確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暢通之前,不會貿然降息,而直接向政府貸款的行為更不在歐央行考慮范圍以內。在遭到歐央行明確拒絕后,奧朗德改變了政策訴求,希望歐洲央行可以不再實行借道歐洲銀行業的LTRO(長期再融資計劃),而是直接將錢借予歐洲穩定機制(ESM),對受困國實施更積極的救援。對此,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的回應是,經濟增長對歐元區很重要,但那是政府的責任,并非歐央行的義務。
另外,奧朗德推行通過財政政策增加公共收入,刺激經濟增長。奧朗德主張改革財稅制度,以增加富人稅源,他提出對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家庭按照75%的最高新稅率征稅;對巨額遺產征收附加遺產稅,提高大型公司繳稅率,大幅增加資產常年財富稅。與此同時,奧朗德還表示,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財政支出200億歐元。
在這一政策的催生下,“工資封頂”計劃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法國總統奧朗德承諾,將在法國核工業集團、法國電力公司等52家政府擁有控股股份的企業,削減首席執行官(CEO)及高管層的薪資收入,將公司領導者的工資標準,限制在該公司工人最低薪資標準20倍的水平。
經法國政府相關機構審核,法國電力公司CEO亨利?普羅里奧及核工業集團阿海琺公司CEO呂克?烏塞爾的薪酬將分別下降約70%和50%。普羅里奧去年薪資共計160萬歐元,比該公司工人最低薪資標準高出約65倍,降薪后,普羅里奧年薪將不超過50萬歐元。
目前,業界對于奧朗德提出在金融上增加投資手段刺激經濟增長比較認可。奧朗德提出了四個方案:其一,發行歐洲項目債券,為投資和工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支持;其二,放寬歐洲投資銀行對投資項目的融資支持;其三,設立全新金融交易稅;其四,充分利用未使用的投資基金,助力投資項目。
以上方案主要是利用第三方資金,如歐洲投資銀行或歐洲結構性基金來支持重債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這種通過第三方的資金刺激經濟的方式,是一種財政風險分擔的機制。該機制可以作為“財政契約”的有益補充,防止一國的經濟暫時性的困難引發整個歐元區的財政和金融危機。然而,由于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項目債券資金總量尚存在較大缺口,未來歐元區的重債國的經濟調整和結構性改革過程依然會非常痛苦,盡管這一措施非常有效,但達成尚需時日。
法國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奧朗德的這些政策實施后,會引發法國民眾的不滿。為了在2013年達到3%財政赤字的承諾,奧朗德需要在政府其他部門削減更多的開支,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延續薩科奇的緊縮政策。
根據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6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法國本土失業率達9.6%,失業人數約274.6萬,為1999年第四季度以來新高。而且,法國本土15歲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企,達22.5%。“法國需要在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兩個層面緊急行動,政府將動用一切可能手段來努力降低失業率。”法國勞工部長米歇爾?薩潘表示。
與德國的契合
在外界看來,奧朗德上臺后所實施的刺激政策與德國總理默多克提倡的緊縮政策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在救助歐洲危機上,法德的政治理念是一致的。正如5月15日奧朗德上任當天訪問柏林后對外宣稱的那樣:“法德都有責任在下月舉行的歐盟峰會中,提出令歐洲經濟復蘇的共同對策。”
法德的分歧在于奧朗德即將實施的“增長契約”。分析認為,奧朗德在執政的短期內必定會高調重提其“增長契約”內容,兌現競選承諾。因為法國議會選舉6月開戰在即,奧朗德若在此時對競選綱領有所折扣,則會被右翼政黨指責其上臺后出爾反爾。一旦議會選舉左派失利,那么奧朗德必須從右派成員中選擇總理,屆時法國政府將陷入“左右共治”的尷尬局面,奧朗德的總統權力將被大幅削弱。
其實,奧朗德政府已表現出非常靈活的立場。奧朗德競選團隊的政策負責人、新任勞動和就業部長薩潘表示:“我們關切的不是條約的現有內容,而是條約沒有包括的內容。”薩潘強調,該協定的目前版本在確保歐洲能夠逃脫緊縮陷阱方面做得太少。分析因此認為,法國未來將在“財政契約”之外另立“增長契約”,而內容不會與之前的“財政契約”相抵觸。
雖然奧朗德在競選期間制定的執政方案極力反對緊縮措施,并大肆批評德國和歐盟的推崇的緊縮政策;但是,作為一位老練的政客,奧朗德并不會在就任法國總統后,繼續刺激德國或歐盟。相反,他會小心翼翼的在國內選民和歐盟推進結構性改革之間尋找平衡。這一轉變從此前放棄爭議性較大的增長建議中可見一斑:例如放棄修改財政緊縮目標,轉而尋求與德國之間可行的共同點,增加歐洲投資銀行的貸款能力;落實《歐洲項目債券計劃》,增加對能源、教育和科研領域的投資。放棄對歐央行降息和直接放貸的期望,轉而建議其直接向ESM放貸。
此外,為了刺激增長,歐盟債券成為奧朗德的重要取向。5月初,奧朗德當選總統后,以“項目債券”定性歐洲債券,說債券不應用于政府融資,而是旨在推動歐洲交通項目和能源投資,與“促增長”主張相呼應。5月下旬,奧朗德在多個外交場合推廣其歐洲債券方案。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以歐元區名義發行債券、由歐元區所有國家共同承擔風險,可以有效降低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是提振市場信心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意大利總理蒙蒂、西班牙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有望站在奧朗德一邊,斯洛伐克總理菲喬也表示支持奧朗德主張。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擔憂這一方案加重德國負擔,持謹慎態度。由此可見,圍繞經濟增長這一話題,法德這兩大歐盟經濟“發動機”仍存在分歧,需要繼續磨合。
目前,所有的提議都在商討之中。政治變局可能為歐洲危機應對帶來改革契機,由誰或哪個國家統治歐洲也在變化之中。伴隨著打著“不靠緊縮政策實現經濟增長”的奧朗德贏得總統選舉,不少歐元區領導人認為改弦易轍的時機成熟,某些政策制定者本來堅定的減赤立場也出現了松動。意大利總理蒙蒂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可能因法國大選的結果而在歐洲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默克爾同樣已經開始調整自己的言辭,為各國所呼喚的增長政策作出新的讓步,未來的歐洲將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并在緊縮和增長之間尋找另一種平衡。
30多年的德法合作歷史證明,無論兩國領導人來自哪個黨派,德法友誼是歐洲的支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奧朗德就職后,任命了“德國通”讓?馬克?埃羅為政府總理。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有助于法國新政府和德國打交道、改善法德關系。此外,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阿吉翁撰文認為,奧朗德推行的新政目的是推行的復興歐洲戰略,這一點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