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能漲到10000美元/盎司嗎?一切皆有可能。我們不啻以陰謀論來解釋黃金一騎絕塵的金光迷霧,但仍需透過歷史看到迷霧后的堅硬事實。
事實的確如《道氏通信理論》主編2003年所言,當年比成本價還低的黃金,3年后開始漲勢漸勇。不過,2007年黃金的熱度大概還趕不上一本看多黃金的書——《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從歐洲古老的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寫起,以其豐富的想象演繹了一部精彩紛呈的全球金融大變局。這次陰謀論的風行,徹底解構了國人心中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西方世界觀與社會現實格局的想象。
我們不啻以陰謀論來解釋黃金一騎絕塵的金光迷霧,但仍需透過歷史看到迷霧后的堅硬事實,從歷史中尋找成因,在事實里剖析真相,觀察到黃金暴漲的歷史鏡像。
一部近代工業革命史,可以稱之為黃金非貨幣的演變史,亦可形容為黃金妖魔化的歷史。黃金被新生代的資本家從日常生活中剝離出來,由“看得見的太陽”轉而成為看不見的幕后之手。在此過程中,有關貨幣發行權與黃金定價權幾度更迭,它們被現代金融家們視為孿生兄弟。貨幣專家弗蘭茲皮克說:“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倍S金的命運最終在引導著貨幣的命運。黃金的在非貨幣化的確認途中,另一種隱秘屬性得以增值,并最終演變出有關貨幣的寓言。
與工業伴生
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序幕拉開。它迅速提高了紡織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節約了用工成本。而事實上,各經濟部門的生產效率改進活動此前已經開展。
1694年,也就是珍妮紡紗機出現之前的70年,一項對于貨幣使用效率的革命便已經發生。17世紀的100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產業領域迅速發展的時代,貨幣信用在實體經濟中盤活顯得水到渠成。
1694年,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成立。18世紀,伴隨著工業革命迅猛發展,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傳統金匠銀行并不能滿足。
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所觀察到的美元需求與實際有限的貨幣背后的黃金儲量的矛盾,從而得出的“特里芬難題”,在18世紀的英國同樣可以找到歷史雷同的蛛絲馬跡。直到1776年,人類歷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幣量第一次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幣總量。真正出現問題的源頭是在英法戰爭。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指揮的法軍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展開大戰。羅斯柴爾德明白戰爭不僅是軍事的較量,更意味著鮮活的商機。眼見拿破侖的軍隊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英國人悄然撤離戰場,迅速把法軍大敗的戰況告訴在港口等待的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必須在戰爭結果出來之前,利用這則消息獲利。他示意下屬大量拋售英國公債,誘使大批公債持有人狂拋,使得英國公債價格開始急速下跌,不到半天,英國公債價格就只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七。此后,羅斯柴爾德又大量買進,一買一賣,羅斯柴爾德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成為英國公債的最大債權人。戰爭以及戰爭之后長達十余年的蕭條,卻成就了這位新興銀行家的貨幣王國。
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于60億美元的財富,占據了當年的全球金融中心。其后,拯救巴林銀行的行動,讓他意識到信用貨幣與黃金儲備的重要性。
在經濟學家們看來,更關鍵的是,金錢主宰者也在大英帝國的擴張中得以延伸自己的利益格局——英、法、德、奧、意等歐洲主要工業國的貨幣發行大權落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之中。以上的數據似乎更加明確了國家勢力與金融實力之間的正關聯。
這個“日不落帝國”在“一戰”中元氣大傷,但并不影響羅斯柴爾德的貨幣生意。1919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如日中天。世界第一次黃金定價權就發生在羅斯柴爾德父子的辦公室。1919年9月12日,當時五名各大財團的代表聚集在羅斯柴爾德銀行,決定建立現代黃金定價體系,金價被定在4磅18先令9便士,合約7.5美元,全面主導世界現代金融業的歷史走向。
從1815年拿破侖戰爭中一舉成名,到1919年發生在羅斯柴爾德父子的辦公室的第一次倫敦黃金定價權,羅氏的輝煌已有100年。
新大陸,新生代
“大而不倒”向來不是什么鐵律,任何事情發展到巔峰也必定走向它的反面。強國寫就了黃金與貨幣的歷史,更準確地說是強國的大鱷改寫黃金與貨幣的進程。
一百年前大概沒有人比羅斯柴爾德更清楚戰爭意味著什么。而在一百年后,羅氏家族的子孫輩公司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開始如法炮制他們前輩的如來神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知道羅氏的大本營歐洲已經被蠶食吞并,需要在新大陸上尋找快速成長的商機。
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勢力由于戰爭而下降之機,在美國發起了反攻。“二戰”中,猶太人遭受滅頂之災,羅氏未能幸免,新生代的富豪們加速跑馬圈地,全面掌控美國的金融命脈。
“二戰”的最后贏家是這些金融富豪。在他們的操控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應運而生,該體系的核心在于美元與黃金掛鉤,1盎司相當于35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與羅氏家族的黃金定價權頑固抗衡。這一體系更具意義之處在于,它確定了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地位,掌控著全球的貨幣發行,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支配地位。
宋鴻兵在回顧這段歷史時寫到:“一切霸權的力量源泉和最終形式都體現于定價權,通過控制價格的過程來實現有利于己而不利于人的財富分配方式。擁有權勢的一方從來就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來確保自己的利益,這和戰爭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但羅伯特?特里芬發現這種赤裸裸的掠奪中埋藏著無法調和的根本性矛盾,“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按照上述命題,黃金雖然不再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但美元的增發必須與黃金的增量同步,而全球貿易的增長卻遠高于黃金產量的增長。體系的總設計師凱恩斯當然能預料到這樣的局面,他甚至在看到通貨膨脹的預期之后依然建議財政部發國債,游說美聯儲印鈔票應對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對老百姓血淋淋的掠奪?,F在,不需要通過戰爭,利益集團控制美聯儲就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60年代后期,美國內外交急,在越南戰場戰事不利,國際收支赤字、財政赤字惡化,通貨膨脹加劇,由國家信用支撐的美元受到沖擊,投資人紛紛將美元重新兌換成黃金,造成國家黃金儲備迅速減少。有資料記載,僅1968年3月的半個月里,美國黃金儲備流出超過14億美元,此時,美國的債務已經超過黃金儲備總量。
迫于兌換壓力,1971年美國宣布黃金與美元脫鉤,翌年,黃金價格上漲到64美元,1973年,站上100美元,到1979年底,黃金走過了它的黃金十年,創下500美元新高。
這一切似乎又符合金融精英們的預期,在滯漲的70年代美國金融業一枝獨秀,增長率達到10%以上。每一次經濟危機倒逼政府救市之后,伴隨而來的是國家債務的增長與金融行業的持續繁榮。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間再次建立起來并運行至今的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牙買加體系,主要為黃金非貨幣化。國際貨幣體制從原來的“黃金——美元本位制”轉化為“國際美元本位制”。
由此,黃金從直接兌換,到通過美元間接兌換,再到與貨幣脫鉤,實行非貨幣性,回到商品屬性,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變革。表面看來,美元本位使得美國不再需要實際的黃金儲備作支撐,而僅僅需要信心——對美國政府的信心。之前,英國金本位時期的黃金與貨幣之間的穩定關系,到新大陸之后逐漸演化,至此,美元與黃金之間構建起了有趣的零和博弈關系。
在強大的財團支撐下,美元的霸權,讓黃金價格匍匐了20年,毫無表現。1980至2000年,國際金價一直在200-500美元的區間徘徊,期間的石油戰爭雖然使得金價猛烈震蕩,但終究在美元的強勢下得以平復。
未了的結局
時過境遷,羅斯柴爾德家族此時已經離暴風眼太過久遠,其在倫敦商品市場交易的收入在過去五年中已經下降到不足總業務的1%。2004年4月14日,羅氏宣布退出倫敦黃金定價體系。
英國《金融時報》附和羅斯柴爾德的做法:“正如凱恩斯所說,這一‘野蠻的遺跡’正在走進歷史的塵封。當我們看到令人尊敬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黃金市場中退出,連號稱鐵桿的‘黃金蟲子’的法蘭西銀行也不得不斟酌它的黃金儲備時,黃金作為投資品已經更加接近它的盡頭了?!笔聦嵳娴娜绱藛??這本是一場控制權的更迭,而非時代的終結。羅氏家族對歐洲貨幣的控制權早已式微。美國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做什么。2005年美聯儲黃金儲量不到3000噸,2011年已經增加到8100噸。
當美國甩開膀子,大大方方印鈔票的時候,金融衍生品超發,由此引發的金融投機賭博、蓄意欺詐和有毒資產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金融衍生品的本質也是債務。2011年美國財政部貨幣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華爾街大銀行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數量比2008年危機高峰時還增長了41%。美國銀行業持有金融衍生品的集中程度也不斷上升,高盛、摩根大通、美洲、花旗四大銀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比重,已從2009年的80%上升到2011年的95.9%,數倍于全球GDP總和。
有關工業革命帶來貨幣需求增多的理論并不成立,在20世紀之前貨幣的購買力并沒有明顯下降,而購買力下降最快的時候便是貨幣超發最嚴重的節點。
美國國債的規模2011年首次超過經濟產出,美聯儲黃金儲量占全球央行儲量的79%以上。美元與黃金的負相關,使得黃金價格在美元走勢偏弱的情況下,價格一再走高。而黃金價格的高企,又將提高美國的債務償還能力。在黃金價格的上漲中,美國的債務問題得以消解。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全球各國都成為美國的債權人時,我們可否認為美國是這場黃金時代中的贏家,而華爾街財團則成為美國背后的隱形富豪。事實上,在美元債務膨脹之時,只會加劇全球對美國的依賴,陷入兩難境地,而美國只需握有黃金和美元印鈔權。
美元的疲軟并不代表美元霸權地位的喪失。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向記者表示,美元霸權在未來的2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不會瓦解。
這是一場與民爭金的戰斗,黃金在退出貨幣流通市場,轉而投入央行懷抱,成為主權信用的幫兇。這樣的方式卻在另一個角度上彰顯主權信用本身的微弱。人人皆知結局卻無力改變,要改寫這則貨幣寓言的結局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