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兩會”如期舉行,每到這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案就成為民眾爭相議論的熱門話題。兩會代表委員雖然提出許多有價值的議案和提案,但這畢竟是少數,議案和提案也不可能覆蓋到方方面面。而在基層的民眾卻蘊藏著豐富的智慧能量,亟待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網民的參政意識逐漸顯現,通過一個高效、權威的平臺來打通民眾與政府的溝通渠道呼之欲出。
人民網的E政廣場應時之需,通過將近3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網絡問政的有效平臺。一方面,政府部門的各級領導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體察民情、匯集民智;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廣大民眾參政議政的需求,實現雙向互動。
網民行使“提案權”
近日,人民網社區部資深主編楊鴻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了E政廣場的主要工作流程。
首先,網友將自己關注的問題編寫成提案,提交到提案平臺,系統會按照網友提交時間將提案進行編號;論壇編輯對網友提案進行審核后發布在頁面上,其他網友可以對提案進行投票表決并進行互動;隨后,論壇編輯會從中挑選有代表性、建設性、可行性的建議,支持率較高、聯署人數較多、在網友中有一定反響的建議,以及獲得代表委員肯定的提案,提交給所涉及的政府相關部門;最后,這些部門會受理和回復遞交上來的提案,反饋給網友,并積極解決提案中的問題。
現在,E政廣場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紐帶,搭建起民眾與政府的橋梁。這種形式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和網民的支持,“E政廣場”也獲得了去年中國新聞獎的一等獎。
據唐維紅介紹,E政廣場自2009年5月成立至今年2月,已經有超過900萬的網民參與了互動,各類網絡提案也累計達2.6萬條。其中,500余條網友提案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回應。
去年兩會前夕,來自E政廣場的30條網友的“E提案”被全國政協辦公廳選編,發到了全國政協委員的手中,更多的委員從E政廣場了解到了民眾的需求和關注的問題。而今年,入選全國政協提案征集函的網友優秀“E提案”增加到了134份,創歷史新高,也成為提案的一大亮點。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網友所發布的提案和兩會代表委員提案雖有許多重合之處,但也有明顯的差異。兩會代表委員的議案和提案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較強,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體制機制改革等問題;而網民提案則更加直接,針對性較強,也更具體,大部分提案圍繞的是民生問題。兩會期間,網友熱情高漲,提案數量迅速攀升,熱點提案包括,“鄉村醫生的出路和保障問題”、“出臺《退休法》 廢止雙軌制”、“及時修改、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關于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建議”、“建議全國人大立法禁止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和學校進行有償補課”等,這些從基層民眾發出的聲音與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相呼應、互為補充,共同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
E政廣場任重道遠
“E政廣場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力,并且能夠不限于兩會期間而形成長效機制,主要在于其便捷性和權威性。”業內人士指出。
當網絡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所能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廣。互聯網以其快速、方便的特性已經成為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加速了提案議案雙方的對接。對于網友來說,完成提案上交的流程相對于過去問政的流程來說,不管從時間上還是到達度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并且評論、投票等功能也能讓網友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同時,這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搜集提案的便捷渠道。
“E政廣場從去年開始便不斷與政府部門和機關團體進行溝通,與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進行了一系列合作,讓本身沒有‘提案權’的網友們來參政議政。”楊鴻光指出。不僅如此,E政廣場聯合全國政協提案委共同舉辦了“網友走進政協”的線下活動,組織網友參觀全國政協機關,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座談交流,所達成的提案以委員的名義提交兩會。正如一位提案網友所說,“在做到‘提案’的同時,實現了‘議案’。”
但是,在維護這個平臺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據工作人員指出,網友雖然參政議政熱情高漲,但是在撰寫提案的經驗和提案提交的操作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對于辦理提案的流程也不熟悉,導致效率滯后。其次,提案的提交和回應只是解決民眾現實問題的開始,真正讓提案落地才是關鍵,如何實現網絡與現實之間的轉換也是網友所關心的問題。因此,在推進落實提案落地方面,E政廣場還應建立更多的監督和反饋機制,以保證這個平臺能夠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為長期發展打下基礎。此外,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如手機無法登陸提案區等問題也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