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內容產業營銷收入增長迅速,以數字出版為例,其產業總體收入規模,已從2006年的213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051億元,5年間平均年增幅接近50%。其中,手機出版、網絡游戲和互聯網廣告三項產值均超過300億元,已成為互聯網內容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注冊網站總數為230萬個,域名總數為775萬個,互聯網普及率為38.3%。
隨著我國互聯網取得迅猛發展和網民數量的劇增,網絡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新問題,這對互聯網內容信息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
互聯網內容傳播現狀
互聯網具有信息量大、傳播快、覆蓋廣、無邊界、影響大、媒體形態更新快等特點,如何保障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根據中央提出的“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方針,我們必須充分認識互聯網內容傳播的特點和現狀,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
信息數量龐大。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我國手機用戶數已經超過9.2億。如此多的網民利用各自的上網設備,每天傳播和分享著海量信息。如何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對互聯網內容進行有效監管,是擺在政府管理部門面前的一個難題。
版權問題復雜。在強調開放和共享的互聯網時代,侵權、盜版與網絡發展如影隨形。對此,有關部門正在建設網絡版權監管系統和版權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國家基礎版權數據中心,希望從根本上解決網絡侵權問題。但由于網絡盜版行為本身很難監管,對盜版作品內容的監管就需要更花費力量。這些都不是單純靠技術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調整管理思路,通過行業管理、網站自查、網民監督來實現對盜版行為的打擊。
終端平臺多樣。2011年,有關機構測算中國手持閱讀器銷量超過300萬臺,平板電腦銷量超過500萬臺,智能手機銷量突破8000萬臺。繁榮的背后是監管的盲區,傳統的管理主要針對有線互聯網,谷歌、蘋果和亞馬遜等國際巨頭開創的基于應用平臺的運營模式和個人移動閱讀終端,都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如何介入運營平臺,從源頭上控制不良內容的傳播,是管理和技術上的雙重難題。
媒體形態創新。以微博為例,目前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已達50多家,微博用戶超過3億。微博作為互聯網的一種“自媒體”,具有傳播快、覆蓋廣、影響大、社會動員能力強等特點。一方面,微博可以反映社情民意,進行輿論監督;另一方面,它改變了傳統輿論格局,負面輿論和非理性聲音可以借此迅速傳播,甚至影響到網絡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這種新的互聯網媒體形態已經引起各方面關注,管理機構、平臺建設單位也在不斷地探索對微博的積極引導和有效管理。
技術依賴。面對互聯網上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對互聯網內容進行管理,已成為多數國家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術依賴。目前采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在互聯網終端安裝過濾軟件;二是通過技術手段對互聯網內容進行分級,對內容進行分類標注,用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瀏覽該內容;三是在互聯網路由節點上對互聯網內容實施技術監測,出于國家安全的需要,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會采取此類措施。
加強互聯網內容管理
對互聯網內容的管理,是讓許多國家棘手的問題,其中管理的力度和角度如何把握,如何才能引導互聯網的良性發展,由于國情不一,至今沒有形成共識。有必要從處理好發展與管理、法治與自律、制度與文化三種關系角度,提出對互聯網內容管理的初步思考。
首先,處理好發展與管理的關系,管理是手段,發展是目的。
發展和管理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管理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發展了能促進管理的完善,所以,政府管理部門要調整以往的思路,認識到如何引領互聯網繁榮發展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提出對網絡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即“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首先強調的就是利用和發展,落腳點還是發展。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做好互聯網管理,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引導互聯網的發展,最終推進網絡文化的繁榮。
其次,處理好法治與自律的關系,自律是基礎,法治是保障。
各方面經驗表明,只有處理好法治與自律的關系,建立一種法治和行業自律并重的互聯網管理模式,才能有助于根本解決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威脅和挑戰。一方面,行業要加強自律。目前,各國紛紛成立各種形式的行業自律組織,如美國的在線隱私聯盟,英國的互聯網觀察基金會、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協會,日本的互聯網倫理機構等。這些行業自律組織在網絡內容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應通過立法,明確執行標準和判定標準,對于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總之,只有通過行業自律和法治并重的方式,才能維護互聯網的長治久安。
第三,處理好制度與文化的關系,制度是依托,文化是根本。
毋庸置疑,政府是互聯網內容管理的主體,但是如果不良信息都靠政府監管,靠制度和法制的約束,那么,政府與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方方面面,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監管博弈,繁榮和創新就無從談起。有關部門一直在試圖破解管理難題,突破上面提到的管理的困境。對于互聯網內容管理,治本之策還是以政府為主導,建設積極向上的文化大環境,發動全社會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對于管理者、從業者以及廣大網民來說,只有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為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和基礎,才能有效地凈化網絡環境,實現對互聯網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