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細節
顯示如故的iOS6
伴隨著第一代iPhone出現在眾人眼前的iOS系統,驅散了許多人對智能手機難以掌握的恐懼感,原來它使用起來竟然會這么簡單,幾乎不用再去學習什么,只要輕輕觸及屏幕上的圖標,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iOS發展至今,無論是桌面圖標的樣式還是排列方式,仍舊保持著開始時的樣式:用戶無法改變桌面圖標的大小、無法自由將圖標固定在桌面任意位置,只能按序排列(一個蘿卜一個坑)、無法直觀的顯示動態信息,當有新消息時(未接來電、短信、微博通知等),只會有一個數字氣泡在程序圖標右上角的位置上孤零零待著,其提醒功能及內容大多被頂部的下拉通知欄所取代。在智能手機主界面功能越來越豐富、各種桌面插件越來越多的今天,用戶已經不再滿足更換壁紙這么簡單的事情了,蘋果似乎有必要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來應對。
許多用戶曾大力建言,希望蘋果在屏幕鎖定界面加入即時天氣或功能插件(如Wi-Fi、藍牙開關等),但iOS6還是令人失望了,它延續了iOS5在鎖定界面向上滑動直接進入相機功能的設定。當有新通知時,在左側按住程序圖標從左向右滑動,即可在解鎖后啟動該程序。
小插件豐富的Android
與封閉的iOS針鋒相對的Android操作系統始終崇尚自由,這也是許多喜歡玩機用戶簇擁它的原因。Android4.1與Android4.0在整體界面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是以多分屏桌面顯示及應用程序圖標整合為主要顯示方式。但在Android4.0上增加窗口小部件功能在Android4.1中被進一步強化,不再像之前放置面積較大的部件時需事先手動調整桌面空間,現在只要隨意拖拽需要的小部件即可,系統會“命令”桌面其他圖標為新增的部件讓路或自動縮小尺寸,將設置個性化桌面變得更簡單,也使自由的氣息飄蕩在系統的各個部分。
屏幕解鎖畫面也能讓人快速感覺到新系統帶來的變化,盡管還是環狀解鎖圖標,但效果更為生動,配合動態屏保帶給使用者些許韻律的感覺。從簡約上升至華麗,對系統硬件的要求也隨之上升。在測試用機Nexus S上已有非常明顯的卡頓現象,如果手中的機器硬件有些老邁的話,建議還是盡量不要使用動態背景與屏保,以減輕系統負載。除解鎖后直接進入電話、照相功能外,Android4.1增加了向上啟動Google搜索的快捷方式。
整體色調清新統一的iOS
iOS設置項目始終以統一的風格和細致的分類讓用戶可以迅速找到需要調整的項目,在iOS6中也很好的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將原有的一些深層次設置內容歸類,如隱私設置。
在以往的版本中,往往需要分別進入相應的設置項目,才能對各項涉及到個人隱私的項目進行設置,操作相對繁瑣。現在只要進入“隱私”界面,就可以在這里集中管理調用定位服務、通訊錄、日歷、提醒事項、照片功能的軟件程序,如果不想第三方程序使用這些功能,直接關閉即可,不僅做到了一目了然,用戶查找與操作的難度也被進一步降低。
雖然常規顯示界面在iOS6中并沒有進行大手術,但細節上的優化隨處可見。之前無論運行何種程序,屏幕最上方的狀態欄始終都是黑色的,iOS6中開始隨著軟件主體色調變化,如果程序主體配色是藍色,那么上面的狀態欄也會隨之變藍,有些像iOS5系統下正在做熱點時的顯示狀態,而程序是以其他色調為主,頂部的狀態也會相應變化,但并不是運行所有的程序都會使狀態欄變色,也許這與iOS6還處于開發版有關。
設置選項歸類細致的Android
Android4.1的設置項目可以說從系統誕生后便沿用至今,并沒有太多明顯的變化,只在某些常用選項如Wi-Fi開關滑塊、搜索欄樣式等進行了小幅度改動,并始終以:“無線和網絡、設備、個人、賬戶、系統”這五大區域歸類整理。選單命名明確、說明簡單明了,讓使用者知道自己對系統做了什么樣的改動。雖然某些項目對一般用戶來說有些多余,但Google都將選項置于其中,讓用戶享有更多的自由感,也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對系統深層次的開放,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著實令人頭疼。
在獲得Android4.1更新后,Google非常“厚道”的將自家程序整合在一個文件夾內,并命名為“Google”,其中包括:地圖、Gmail、Google+、Play商店、Play音樂、YouTube、Google Talk、日歷和碰頭,在這里只需要登錄一個Google賬號即可獲得全部的服務,并不像iOS那樣將自帶程序散落在桌面各處,讓用戶找來點去。
改進不足的輸入方式
在4英寸以下的觸摸屏上使用全鍵盤輸入字符經常會發生誤觸的情形,很不幸現有的iPhone設備都是3.5英寸屏幕,對手指稍微粗一點的用戶來說無疑是噩夢般的存在。當發現輸入錯誤進行刪除操作時,慌亂之余可能會使原本并不快的錄入速度變得更為緩慢,也喪失了傳遞消息時的樂趣。但封閉的iOS系統只有在越獄的情況下才能享受到第三方輸入法帶來的便捷和熟悉的九宮格鍵位布局。
蘋果似乎聽到了用戶的呼聲,在iOS6中加入了九宮格鍵盤設計,只是它并沒有耐心把用戶的話聽完,只是將筆畫輸入方式變成了九宮格,而常用的拼音還是以全鍵盤的方式輸入,對此真的很無語!針對中文輸入法其他的改進還有添加了新的詞庫(據說是百度詞庫),手寫識別準確率也變得更高,并且在系統中增加了“學習”的功能,如果總是需要輸入某些特定的內容或以相似的文風編寫消息,可以點擊“學習”讓文字輸入變得更為智能一些。
流暢輸入不是問題
Google不愧是推出過輸入法的廠商,它已經非常了解用戶在智能終端上需要什么樣式的輸入法,不僅有全鍵盤的拼音輸入方式,連九宮格的按鍵布局也早早加盟了Android4.X系統,而且全鍵盤與九宮格鍵位布局是可以在輸入字符的時候隨意切換,不必像iOS系統那樣必須進入到設置選項中調整。如果用戶需要經常輸入英文,那么Android4.1的原生輸入法絕對適合你,它利用搜索加入了提前預判功能,輸入單個字母會進行聯想和適配選項,幫助用戶更為暢快的進行文字輸入。加之Android系統并不限制用戶使用第三方輸入法,搜狗、百度、QQ或是訊飛,真是流暢輸入不是問題,想用哪個用哪個!
后備力量強大的iOS
如果沒有眾多開發者與應用程序助陣,無論iOS還是Android都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成就,現在蘋果App Store已有65萬多個軟件應用、iPad應用則多于22.5萬個,應用數量仍舊高居各類平臺之首。而Android系統目前擁有約60萬個軟件程序,雖然其中大部分都能在Android平板電腦上運行,但是專為平板優化的軟件數量并不多,Google也未能給出一份官方數據,這點嚴重阻礙了Android平板的普及速度,消費者不會愿意使用擁有高分辨率屏幕的平板運行著經過拉伸、充滿馬賽克的軟件程序。蘋果利用桌面配套同步軟件iTunes及終端設備中的內置程序將應用進行了區塊式劃分,如App Store中可以購買應用,也可以獲得音樂、iBook應用中則可以購買電子書、iTunes U也有專屬購買的播客項目。多應用搜索購買的方式使頁面顯得干凈整潔,但并不利于用戶發現內容,假設用戶搜索一部電影,那么搜索的結果可能就不會顯示這部電影的原聲帶。
反觀Google采用的方式就有些累人了,它將旗下所有數字商店的內容都整合到一款應用——Google Play中,界面就好像彩虹一般。Android這種一站式的電子商店意味著用戶無需打開多款應用即可獲得他們需要的內容,但用戶界面就有些雜亂不堪了,Google選擇走的路正好與蘋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