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廣大農村地區擁有較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是將生態旅游與農業旅游有效結合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針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將低碳經濟觀和低碳生活觀與旅游者、旅游企業、政府的行為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保障。
問題的提出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旅游業這一“低碳”型行業已被提升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性產業。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經濟的理念,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黑龍江省作為生態旅游資源大省,許多風景名勝區處于鄉村的包圍之中,因而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有著緊密的聯系。黑龍江鄉村生態旅游正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發展趨勢。產業規模較大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鄉村生態游逐漸成為融觀光、考察、學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品。在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結合我省的省情和鄉村旅游自身發展需要,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為必然的選擇。因此低碳經濟觀和低碳生活觀與政府、企業、景區、社區、旅游者的行為有機結合起來,肩負起各自的環保責任,形成合力共同構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保障,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環節中實現低碳旅游行為方式的轉變。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開發中存在的生態問題
黑龍江鄉村生態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就目前發展狀態而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打造特色黑龍江鄉村生態旅游品牌的關鍵所在。
粗放式開發,規劃與決策不科學。黑龍江省內一些農村地區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時,在經濟短期利益的誘惑下,在開發和管理中回避了環境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及保護環境和物種多樣性等問題,在規劃上缺少對可持續性、保護生態環境的投資成本等問題的考慮。決策的盲目性還體現在旅游開發產品的單一化和趨同性,沒有對消費市場的客觀容量及發展周期和空間進行充分合理的評估,在副產品的開發和環境配套設施的建設上都缺乏合理認識和準備判斷。如哈爾濱近郊的五常鳳凰山地區,在鄉政府牽頭下,開發成近年來的新興熱點環城市旅游景區,但今年五月因游客人數過多,造成人到景區卻無法上山,擁堵旅游者踩踏攀山路徑兩旁的裸土,造成對山體資源的極大破壞。同時,黑龍江省的部分林業農村正處于林業產業的轉型過程中,一些地方紛紛把森林旅游確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對森林旅游內涵認識不準確、不完整,使得利用與保護措施在政府、企業及旅游者層面上明顯脫節,一些地區在開發森林旅游資源時,缺少對生態景區充分的評估和規劃,盲目進行粗放式開發。結果導致游人甚少,收不抵支,難以維持經營也無法保護資源,造成許多不可再生旅游資源的損害。
開發中公眾生態意識淡薄。鄉村旅游開發中,一方面,鄉村旅游的旅游者缺乏生態保護意識,旅游景區內的游客肆意破壞生態景觀的不文明行為經常發生,而旅游服務者的生態意識同樣欠缺,也無法及時有效向游客傳達更多的環境保護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在黑龍江已開發的景區中,已有近10%出現旅游資源退化的現象,旅游區內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垃圾公害等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旅游經營者自身也缺乏資源保護的觀念,在開發旅游資源時缺少必要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在開發中缺少對生態景觀有效的保護措施,造成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和損失。在管理中過于重視經濟效益,輕視生態效益,采取掠奪式的開發,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
建設性破壞嚴重。旅游設施密度越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據調查顯示,目前黑龍江省森林旅游區內的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痕跡日漸突出,自然優勢和生態優勢正在逐漸減弱。比如在景區建有療養院、賓館、飯店等旅游娛樂場所,甚至林中建有民房、牧場,嚴重損害了景區景觀的自然和諧。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的低碳化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政府、旅游企業和旅游者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業和政府部門分別作為旅游的主體、客體、中介機構和管理部門,構成了整個旅游產業鏈,應該有機聯動、形成合力,樹立低碳旅游新理念,積極推進鄉村旅游發展中低碳模式的應用。
政府設立低碳旅游標準,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政府部門可以對旅游景區、旅游交通和旅游飯店等制定嚴格的低碳標準,并將其納入星級酒店和A級景區的評定標準中,加強旅游相關企業低碳的考核制度,從而加快整個旅游產業搶先進入低碳旅游的步伐。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勵低碳旅游企業的發展,對這類企業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激發旅游業開展低碳旅游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旅游景區的低碳旅游項目,政府應當投入必要的資金,鼓勵酒店、交通等相關旅游企業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引進先進高效的節能減排技術。
旅游者實行低碳化的旅游消費方式。對旅游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培育低碳意識,在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自覺實現低碳化的旅游消費方式。所謂低碳化的旅游消費方式是指在旅游消費過程中盡量減少碳排放量,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低碳飲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覽和低碳購物等。
低碳飲食。“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旅游活動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鄉村旅游發展中低碳化的飲食消費方式要求旅游者做到:食用旅游目的地生產的食物,盡量減少外來食品因運輸、包裝、存儲等環節產生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選擇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減少化肥、農藥、生長激素和添加劑的使用,減少食品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餐過程中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減少難以降解的一次性物品使用對環境的破壞。
低碳住宿。低碳化的旅游消費方式要求旅游者盡量做到低碳住宿。一方面,旅游者在選擇住宿地點時應把舒適、便捷、經濟作為首要原則,放棄住豪華星級酒店的需求,選擇到鄉村客棧、家庭旅館住宿,不僅省錢耗能低,而且還惠及當地百姓。同時,旅游者在住宿時,應盡量自帶洗漱生活必需品,減少使用飯店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因為洗漱用品的使用將產生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廢棄物。旅游者住宿時,應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如控制室內溫度、隨手關燈、不將電器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等。
低碳旅行。主要指旅游交通工具的選擇。低碳化的旅游消費方式要求旅游者做到低碳旅行,盡量采用低碳、環保、對環境影響小的出行方式,如旅游者在旅游區內的交通工具盡量減少汽車的運用,改用環保電瓶車,對于短距離的景點,采用自行車或步行等旅行方式,既可減少碳排量,又有利于旅游者身心健康。
低碳游覽。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應做到“只留下腳印不留下任何其它”,不隨便丟垃圾及廢棄物。因為少一點垃圾,就少一點碳排量。同時,旅游者可以通過一些有益的旅游活動,如植樹造林、耕種土地等方式,采取“碳中和”手段,從而達到反哺環境的作用。
低碳購物。旅游者可通過購買旅游目的地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惠及當地經濟,從而減少當地農民為謀生而砍樹、采石、挖掘等破壞環境資源的行為。另外,旅游者應盡量自帶飲用水,少買或不買瓶裝水,抵制過度包裝的商品,以達到減少廢棄垃圾量和資源浪費量的目的。
旅游企業節能減排,提供綠色旅游產品。旅游企業包括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旅游景區等。作為旅游活動的中介機構,旅游企業除了做好自身的節能減排工作,還應肩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引導游客參與低碳旅游,向旅游者提供綠色產品、綠色服務,不以奢侈消費、過度消費、便捷消費招徠游客。旅游景區在標識引導、設施配套等方面積極營造節能減排氛圍,對將垃圾帶出景區的旅游者給予適當獎勵等措施推動低碳旅游的發展。
旅游目的地努力建成“低碳旅游景區”。對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景區的規劃、旅游項目的設計,如建設綠色生態型景區、生態型停車場、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工具等。除此之外,旅游目的地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設“低碳旅游景區”。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