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大學生的創業模式為研究對象,將朋輩互助的心理輔導方式引入創業教育過程中,探討了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進行朋輩互助的重要性,通過對我國現行朋輩互助大學生創業問題的分析,提出了需要構建符合我國創業環境需要的朋輩互助基礎上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這有利于完善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完善,提高大學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朋輩互助最早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因為心理輔導專業人員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掀起了一場非心理專業進行的心理咨詢革命和運動。主要關注人群朋輩之間的心理互動,實踐證明其具有比專業心理咨詢更好是輔導效果。已經運用于高校的心理輔導過程中,而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進和完善而言也具有實踐意義。
大學生創業中朋輩互助的重要性
大學生創業互助模式不僅包括了學生創業方式方法和經驗的互動,也包括了創業過程中心理良性互動。心理互助作為大學生創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朋輩的創業經驗互動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經驗。創業課堂所提供給學生的創業經驗,往往是具有顯性的特征,可以被接受但是往往忽視了創業經驗中的隱性部分,而這部分決定著創業實踐的成功。而朋輩之間的創業互動,可以通過創業的實踐來進行隱性經驗的互動,幫助大學生提升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能力。同時由于是朋輩之間的互動,與課程的創業實踐經驗傳授相比,更能被朋輩學生所接受。因為其是出于朋輩之間對創業環境的實際感受所得,而非單純的是理論上的探討和臆斷。
其次,朋輩的創業互動也包括了心理互動。創業心理互動可以為學生的創業前,創業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朋輩之間的創業心理互動更能引起學生的創業共鳴,能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同時由于創業過程中,學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創業榜樣的引導,大企業的創業成功者的創業經驗和心理互動往往脫離了學生的心理互動的范圍,在實踐的互動過程中缺乏指導性和引導性,不符合實際的創業環境要求。在進行互動過程中,個體的榜樣的樹立能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新了能力維度,更有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模式,針對自身的創業能力進行提升。
再次,朋輩的創業互動是高校創業課程的重要補充。高校創業課程的設計,雖然能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創業理論,幫助學生提高創業的能力。但是由于理論與具體的創業實踐缺乏有效的互動。因此,學生創業教育不具有具體的可操作性。朋輩之間的創業互動可以很好的彌補創業教育實踐性不強的不足。從朋輩互助的創業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中,可以發現,實踐朋輩互動的創業模式的實踐要求相對比較低,其主要更側重于創業學生與準創業學生之間的心理互動,在實施中只要提供相應的能進行發散性思想互動的場所和環境就可以。這就有利于朋輩互助在創業創新模式中具體的實踐,同時也是高校的創業課程的有力補充。
朋輩互動在創業教育實施中的問題
在我國的高校創業教育中,由于強調了創業理論的系統學習,忽視了創業過程中朋輩之間的心理輔導,使得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強調共性的創業理論教育缺乏個性引導。共性的創業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系統的創業理論的學習,往往忽視了創業學生個體特性的培養。由于創業環境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統一的系統理論不符合創業實際的需求。在學生的創業實踐過程中,由于對市場和創業環境的預期缺乏合理性,使得創業成功率不高。個性化的創業實踐模式即朋輩互動式的創業模式,強化了個體之間的創業經驗互動,有利于對個體進行個性化的創業引導。
創業教育中缺乏心理輔導。在出現創業共性缺乏適應性的同時,由于在創業培訓過程中缺乏創業心理的輔導,容易出現創業實踐的退出,也加劇了學生創業的失敗。創業過程中心理建設在創業的實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是保障進行再次創業嘗試的基本條件,同時,在創業實踐中其又能為創業者提供實現創業的能力素質條件。在高校的創業課程中,缺乏創業心理互動的教學內容,使得創業心理互動被忽視。
朋輩互動的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不僅表現為課程內容設置的缺乏科學性,還表現為創業教學體系缺乏科學性。其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納入了高校教育核心課程的范圍,但是在專業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創業課程的重視。同時也為構建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缺乏有效的課程效果的評估體系,缺乏對課程有效性的檢驗。在實踐中也反應出課程理論與創業實踐之前的脫節,不能適應創業環境的要求。
朋輩互助創業模式的構建
在朋輩互助的創業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即要考慮朋輩互助模式的構建,包括渠道的互動,思想的互動,也要考慮朋輩互助控制體系的構建。
首先,需要構建朋輩互助渠道。朋輩互助需要通過合理的渠道進行,作為高校創業課程的教育管理者就首先要考慮選擇合適的朋輩互助渠道。給朋輩之間的互動提供合理的互助場所。例如可以建立校友互動機制,強化創業成功校友與在校準備創業的學生進行互動,可以進行創業校友之間的互動,強化校友之間的聯系和創業機會的提供。
其次,對互動的過程進行合理引導。這就要求強化對互動過程的指導,尤其是互動過程中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能沿著既定的互動目標進行互助行為。例如建立朋輩之前的互助中心,為朋輩之間的互助提供平臺,通過互助平臺為在校學生提供合理有效的互助機會。在此過程中對互助內容進行科學的選擇,使其能保證互助的有效性。
再次,需要建立朋輩互助的評估體系。在完善大學創業教育的基礎上,構建合理的朋輩互助評估體系,是對創業教育有效性的檢驗,同時也為創業教育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據。需要科學的選擇測評指標,關注創業成功學生的關鍵指標分析,構建合理的創業能力維度,同時也對自身的創業教育進行指標構建來檢驗創業教育的科學性。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夏人青,羅志敏,嚴 軍.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01
[2]馬君,郭 敏,張昊民.大學生創業模式及其動態演化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2.03
[3]王青山,黃勇.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啟示及借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0
[4]胡 瑞.英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2.01
[5]Sanjeev Mittal,Pankaj Gupta,K.Jain.Neural network credit scoring model for micro enterprise financing in India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Financial Markets,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