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學生創業勝任力評價模型構建與培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CG529)的部分成果
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
1949年,卡特爾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種相互獨立的根源特質,變編制了《卡特爾16中人格因素測驗》。浦凈凈(2008)通過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探尋成功大學生創業者基本的人格特質主要有:樂群樂觀,聰慧勤勉,有恒敢為,獨立自律,誠實守信。李海壘等(2012)提出具體的人格特質包括自主性、成就需求、控制點、自我效能感、創新性和冒險性等,而一般人格特質主要指的是大五人格,即經濟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緒穩定性。
張玉立(2006)在《創業管理》中把人格特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敢為人先”的風險意識,堅韌不拔的吃苦精神,具有感染力的自信心和社會性的商業道德。本文在此基礎上增加自主學習能力。
商業道德。商業道德就是所謂的誠信意識。即對自己、對員工、對合作伙伴和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心,這是一種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意識。對任何一方的不誠信,最終失去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應以一種長遠的發展目標來對待問題。可以說這是對創業者一種自我約束力,也是一種創業者的人格特征。
抗壓能力。創業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它不可能一帆風順,注定在創業中跌倒。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永不言敗的抗壓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執著精神。唯有堅持不放棄與愿意不斷嘗試新方法,才可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對創業者承受力的最大考驗,是對創業者素質的最高要求。
自信心。創業者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對他們所追求的事業充滿信心,并且才能夠將這種信心轉變成整個團隊的信心,而這卻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力量。如果創業者對自己都缺乏信心,團隊則不可能以你為中心,更不可能信任你。
學習能力。這是一種自主和持續學習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科技產品換代迅速,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為適應變化,創業者要做學習培訓的鼓吹者和實踐者,必須增強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把學習擺在重要地位。學習是提高管理者知識水平、理論素養的途徑。在工作中獲得的是經驗,而理論學習賦予我們的是進一步實踐的有力武器。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積累,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保持戰略性的遠見卓識和高質量的決策水平。
風險意識。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復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是創業風險的根本來源。由于創業的過程往往是將某一構想或技術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幾個基本的、相互聯系的缺口,它們是上述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有限性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創業風險在給定的宏觀條件下,往往就直接來源于這些缺口。
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模型
本課題通過兩兩比較,得出創業人格特質的要素權重。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請專家(主要面向高校創業指導老師,高校管理學教師,優秀的創業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對各指標進行重要程度判斷。問卷一共發放45份,回收45份,其中有效問卷41份。結果可以通過matlab軟件計算。
通過matlab軟件中我們可以得到:最大的特征值為:€%dmax=5.0883;
指標權重為:tbvector=[0.0293 0.3057 0.3057 0.3057 0.0535]。
CI=
因為n=5,所以RI=1.12;
,經一致性檢驗,CR=0.019<0.1,權重有效。
所以,該專家給出的指標權重:[0.0293 0.3057 0.3057 0.3057 0.0535]。
綜合所有專家的所評權重,即取專家對每個指標所評權重的平均值,得出綜合權重。如下表所示:
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現狀與培養策略
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以單選形式。不同的選擇分別設定相應分值,1-5分。為了使要素評分有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本研究需要盡量使這些指標進行量化。故根據各指標的特點,設定了一份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采用5分制,分為5檔,每一檔對應一定的程度。相應的,得出的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評價總分也是5分制。分為很差、差、中等、良好、優秀。分值越大勝任能力越高,分值越小,勝任能力越低。
此問卷共發放了200份,回收195份,有效188份。進過分析得到以下結果。‘商業道德’的均值為4.020;‘抗壓能力’的均值為3.171;‘自信心’為3.898;‘學習能力’為3.403;‘風險意識’為3.592。將問卷結果結合模型的權重,我們計算出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的總平均分為3.5,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間。所以大學生的創業人格特質水平亟待提高。人格特質是個體經過長期積累,受外界教育、環境等長期影響而潛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質的形成和改變可能受到家庭、教育、環境等等一切可能接觸到的外界事物、事件的影響,個體的主觀努力同樣也可以改變人格特質。因此,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在人格特質方便方面應當注重教育和引導。
不難看出,學生的‘抗壓能力’得分是最低的,即‘遇到不順心的事,心情會不好且很難擺脫’。但此要素在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要求中卻是最重要的。可見,兩者反差較大,‘抗壓能力’的培養急需關注。當前,九零后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庭里一直是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成長,他們缺乏對生活的歷練。往往在創業初期盲目樂觀,而對于創業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失敗卻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一旦幻想破滅,就說世態炎涼,根本不能直接面對,更不要說在挫折中勇敢地爬起來。可以再創業課程中融入了“逆商”教育,以鍛煉學生面對逆境的良好思維反應方式,增強意志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壓力管理。如通過對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做好人生規劃來避免壓力事件的頻繁發生;可以改變學生的自我觀念: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如何轉換看待事件的態度;自我調節的技巧:掌握一些及時調節的方法和技巧,利于舒緩壓力;以及傳授如何提高壓力事件的應對能力:即提升問題本身的解決能力,創新的思維方式,人際交往的能力是當壓力事件最終發生后妥善處理的核心。
其次是‘學習能力’普遍較差。有的學生認為創業就是和社會打交道,可以脫離學習了。很多成功的創業者認為,只有不斷地持續地學習,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新產品,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抓住機會。所以說,創業也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生需要好的學習習慣,危機意識,自主學習和持續的學習能力。同時,商業道德,自信心,風險意識等都需要加強。
培養大學生優秀的人格特質,還需要外在一些因素,一是物質形態上,高校應該結合創業教育,除了規范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還應該通過組織各種創業社團活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論壇,讓學生有更多的一試身手、交流溝通的機會。盡可能多的開辟創新基地,開放更多的專業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實習的機會。二是在環境方面,結合大學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大學的創業文化氛圍,充分發揮輿論宣傳的作用,弘揚成功創業的典型,有計劃地邀請成功創業的校友、優秀企業家到學校進行現身說法,到學校舉辦座談會、講座,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企業家的優秀人格特質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引導學生自覺地改變和形成優秀的人格特質,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1.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2.浙江永康市行政執法局)
參考文獻:
[1]浦凈凈.大學生創業應該具備的創業人格特質[J].經濟管理,2009.10
[2]李海壘.創業人格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2.04
[3]張玉麗.創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