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文主要從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報告廳舉辦“閱盡人間春色——錢松喦畫展”研討會為切入點,試圖以歷史背景為鋪墊,并以“二萬三千里”長征速寫為題材來對全文做以陳述,力圖通過他的感人場景來展開研究他在中國畫早期的藝術成就進行細致論述。
2005年夏日,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報告廳舉辦“閱盡人間春色——錢松喦畫展”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剛剛參加“首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的學者,均來自全國各大美術院校、系、所,以及國家教育部和國內美術類出版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研討會。錢松喦先生去世已經有二十余年(1985年去世)!他的畫永遠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中間有著巨大的影響,他的英靈永遠被我們所緬懷和銘記。經過此次研討會后筆者做了詳細的研究錢松喦先生的一生藝術生涯,錢先生早已藝術就有極大的顯現,令當下學子們值得學習。本文就早期藝術而展開探討。
一
早期藝術研習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童子功”就在這個時候建立的。沒有“童子功”的藝術是藝術家終身的“軟肋”。
截止目前,就國內研究錢松喦專家、學者極其相關研究著作有如下,試做綜述,馬鴻增先生(當時與錢松喦生前好友,江蘇中國畫院工作)是研究錢松喦的權威專家之一,他對錢松喦的研究特別的深刻,他掌握錢松喦先生的第一手詳細資料和錢松喦生前的交流資料,著作主要有《錢松喦研究》,以及相關研究論文等;徐改先生撰寫的中國名畫家全集《錢松喦》;陳履生撰文《一代名師錢松喦》(原載《錢松喦八十后手指畫集》);李學成編著大師談藝叢書《錢松喦談藝錄》;陳傳席先生著《中國山水畫史》等現當代部分涉及到錢松喦的繪畫理論和繪畫作品,并做了具有開拓性質的研究。另外,錢松喦生前在報刊等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和畫冊等出版物上的論文、前言和附錄等,以及美術研究學者撰寫的相關學術論文,和其他文體形式出現的關于研究“錢松喦”的文章為依據,探討早期藝術創作體系的形成因子。這些學術研究成果的綜述來研究錢先生早期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
1899年9月11日(清末光緒二十五年)農歷八月初七,錢松喦誕生于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縣楊巷鎮湖墅村。錢松喦自幼學習傳統詩詞書畫,30歲時即為國文、山水畫教授,古代文學(國學)和傳統中國畫的功力極為深厚。錢松喦生前曾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錢松喦與傅抱石一起創建“新金陵畫派”。錢松喦為中國畫藝術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前政府為其出版個人畫集(輯)17集(輯),理論著作1集,拍攝專題紀錄片3部。錢松喦的作品,章法構圖變化多端,色彩運用大膽獨特,排除陳舊,敢于創新。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華君武先生給錢松喦的作品提出建樹性學術觀點,其中有“中國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樣板”之稱,同時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
在畫面中間,錢松喦個人風格具有顯著的特征,以六十年代為界。在六十年代以前創作革命圣地為題材,如《延安頌》《遵義》和《紅巖》等作品,歌頌抗日戰爭和國內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歌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六十年代以后創作社會主義豐收為題材的《常熟田》和《陜北高秋》等一系列中國畫作品,歌頌社會主義祖國的事業蒸蒸日上,繁忙的建筑工地和港口、碼頭等表現題材,他利用代表當時時代的色彩豐富了畫面的主題,同時把畫面主旋律更富有節奏感,出現了畫面兩段式或者三段式的構圖,繼承了古代傳統繪畫的理論法則和藝術理論等原理。這在學術界有重要的意義和學術價值,被后人堪稱“承前啟后,一代宗師”。錢松喦在山水畫方面的建樹是非常的獨特,而且一步一個腳印,從傳統到現代,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
錢松喦橫跨兩個世紀之久的生活,他生活經歷晚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劇變中,面對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等諸多政治巨變的人生洗禮,磨練了他對生活和生存的堅強意志,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從中演繹出具有歷史性的故事來。錢松喦作為一個普通的畫家,他所承擔除了人生的現實以外,還有他的藝術和文學修養,特別是書畫和國學功底的扎實,給人生的前程鋪墊了平坦,而且寬闊的發展道路。但是錢松喦面對人生的曲折和波瀾坎坷,難以創造藝術的最高峰巔,他不僅直面人生的現實與歷史的洗禮,而且以自己的學養和智慧創造了代表當時時代的藝術最高成就,為20世紀中國畫的歷史書寫了重要的新篇章。
當我們今天為錢松喦先生舉辦一次規模宏大畫展時,再翻開過去繪畫史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蘊含豐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觀的角度,對于錢松喦先生的藝術進行重新解讀,可能會有很大的收獲,所有的一切藝術又完全不能離開與之相應的歷史和社會現實,可以想象到錢松喦本身就是一部特殊的20世紀中國畫發展史,特別是1959年到1961年間,是錢松喦進入中國畫創作的重要轉折時期,錢松喦和傅抱石為代表創建“新金陵畫派”,同年石魯和趙望云為代表創建“長安畫派”,兩者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美術理論研究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
錢松喦在創作過程中,從他的畫面上可以體會到獨特的文化內涵,他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他早期在家庭背景的影響下注重以“師古人”為基礎,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使他在詩辭書畫具有良好的素質和思想品德,為后來的書畫創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中年受到社會的排擠和文化大革命的壓力,幾度被下放到基層勞動鍛煉,但是錢松喦仍然沒有放棄創作和文化理論學習。
到了晚年是錢松喦創作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時期,他到生命最后的幾年間,他的作品數量巨增,畫出了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主要作品列舉如,《國山》《孟江女廟》《泰山玉皇頂》《壽安巖》和《家鄉好》等作品。以上為錢松喦三個時期的作品大致分析,錢松喦在作品中表現的技法非常的精細,例如《造園圖》《武川河上》《常熟田》和《三峽展新容》等作品,把一點一滴的畫面空間都充滿了陽光般的色彩,畫面上的人物、帆船、碼頭、鄉間小路、建筑施工場地等題材,描繪了大自然的真實感,并記錄了當時社會歷史的發展的見證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的象征因素。但是錢松喦更注意培養對事物觀察、揣摩和運用的能力,不斷地在大自然中寫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最本質的、最純正、最真實的繪畫實踐、繪畫理論和作畫的經驗總結,請教周圍的鄉親和朋友,來取長補短。這是繪畫理論界十分罕見的,他在繼承古人的同時,還不斷總結古人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探討古人的繪畫理論,把中國畫推到最高的思想境界。這些都是早期精心學習前人的優秀成果和自身努力的結果。
綜上所述,錢松喦先生的早期創作研習前人的優秀成果基礎之上的,基礎之扎實給后來的藝術創作打下了結實的基礎,即“童子功”。“童子功”藝術創作在早期是極為重要的,錢松喦就是我們中國畫藝術創作中學習的典型代表,給后人不光在藝術創作上樹立了典范,還在做人上有很大的啟示。錢先生也是一個“早熟完成”的畫家,早期中國畫創作就看出錢松喦對后世的斟酌多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最后分析了晚年的藝術成就,前后相呼應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高海平系廣西藝術學院
2011級碩士研究生,西安美術學院教師)
參考文獻:
[1]杜少虎.錢松喦山水藝術的精神特質.文藝研究,2004.05
[2]范銀花.錢松喦民國時期繪畫的皴法演變.文藝研究,2009.12
[3]陳履生.一代名師錢松喦—錢松喦畫集序.美術之友,2008.03
[4]錢心梅.父親錢松喦.書畫藝術.2007.04
[5]馬鴻增.錢松喦的生平與藝術.江南論壇,2005.02
[6]馬鴻增.外在機緣與內在基因的契合—范例:“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樣板”錢松喦.國畫家,2005.01
[7]馬明宸.藝為何物—錢松喦的紅色系列山水畫再品讀.中國書畫,2012.01
[8]李松濤.信實—讀馬鴻增“錢松喦研究”.美術,1992.11
[9]馬明宸.錢松喦山水畫藝術變革的內在機制.書畫世界,2012.05
[10]孫蔣濤.錢松喦與20世紀山水畫史上的革命圣地題材.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2009屆博士論文,載《中國知網數據庫》,網絡出版年期:2010年01期,分類號:J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