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科學家》網站日前報道,量子運算先驅、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大衛·多伊奇曾提出“萬物理論”,將宇宙論、計算、哲學以及進化論的觀點聯系起來,描繪現實的本質。多伊奇透露,他的理論可能成形,將可能成為物理學一個新的分支。
這一被期待已久的理論可以解釋一些基本謎團,如為什么時間僅僅單向流動。他認為,在解決宇宙的未解之謎中,要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必須先提出正確的問題。多伊奇認為,當前理論的問題在于,科學家們并沒有充分解釋為什么存在狀態之間的轉換有些可以發生而有些卻不能發生,例如,染料可以溶于水,但反過來,卻不能自己結成塊。
多伊奇提出了一個建立在轉換本身而非成分上的框架即構造函數理論。這一理論模型表征了一個構造函數,來描述發生在物理系統中不存在自身改性的轉換,而非化學轉化。多伊奇要知道的是哪些轉換必須排除以達到特定結果,就是哪些過程會使染料溶于水,哪些不能,以及為什么。
牛津大學的費拉克特·費德拉認為,多伊奇的理論可以看作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推廣。該定律涵蓋了熵的屬性,即在封閉系統中有序導致無序。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時間無法回轉,因為此過程需涉及無序物質走向有序。在構造函數理論中,關鍵是要搞清楚為什么不允許這樣的轉換發生。
“基于此便可以解釋,為什么量子力學法則如此嚴格?!辟M德拉說,“我們描述量子定律方式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引發矛盾,比如違反了光速?!辟M德拉認為,如果構造函數理論能表明哪些轉換可以發生而哪些不能夠發生,那就可以解釋量子力學的基礎和支柱。
目前,構造函數理論的新論文只是有出版意向,還沒到填補現有物理學空白的水平。但費德拉對此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