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第二航空大國和全球最大的飛機消費市場,中國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發展也已起步,未來加快航空生物燃料產業化進程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
中國商飛攜手波音研發生物航油
2012年8月,中國商飛——波音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在北京正式啟用,并將廢棄餐廚用油(俗稱“地溝油”)提煉成航空生物燃料確定為該中心的首個研究項目,旨在識別“地溝油”中的污染物,并確定處理、清潔地溝油以使其轉化為航空燃油的相關流程。
據中國商飛相關人士介紹,將“地溝油”煉制為生物航油的路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轉化為生物航油,一種是先轉化為生物柴油再轉化為生物航油,該中心將研究哪種方式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更為可行。
波音中國研究與技術副總裁伍東揚表示,新成立的中心將覆蓋從“地溝油”的煉制,到生物航油生產和使用的全產業鏈,未來可以達到直接給飛機使用的狀態,最關鍵的是要達到安全性要求和降低成本。
目前該中心的工作還處于啟動階段,具體的時間表現在還難以確定。
中石化與空客開展生物燃料合作
一直關注“綠色航空”的空客公司也在中國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先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環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包括替代燃料原料選定、產業鏈建立以及商業化模式推廣等。后又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跨行業合作,共同推動航空生物燃料在我國的生產和應用。
作為航空生物燃料生產技術專利商和產品供應商,中石化利用多種生物質原料生產出了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航煤產品,并正在配合民航局對其自主生產的1號生物航煤產品開展適航審定工作。中石化下屬的杭州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是亞洲目前唯一可批量生產航空生物燃料的基地,將為該產品的審定和標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推動上述航空生物燃料的適航審定外,中石化和空客雙方還在積極籌劃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物航空燃料產業鏈。該項目包括從原料到加工,將首次實現在我國建立完整的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航空生物燃料生產體系。
空客、EADS和新奧集團攜手在華推進新一代航空燃料研發
空客及其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所屬技術研究部,聯合中國生物能源公司新奧集團在珠海航展上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三方計劃共同探索開發環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的創新途徑,合作范圍包括取得基于微藻油的生物航空燃料開發的技術認證并促進該航空燃料在中國航空市場的應用。
第一階段,合作各方將對微藻油技術的成熟性進行評估,并對微藻油進行測試和分析;同時,合作各方還將共同評估這項技術對環境、經濟及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第二階段,將使用由新奧公司生產的微藻油作為燃料進行示范飛行,該飛行預計于2013年內進行,并使用A320系列飛機。
點評:
航空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尋求綠色燃料。節能減排、航空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歐盟碳稅引發的全球性“碳對抗”等一系列因素促使航空替代燃料成為國際航空業共同關注的問題,隨著各國航空公司成功進行生物燃料商用飛行試驗,航空生物燃料的可行性得到了進一步驗證。但國際上也曾經出現過幾例由于生物燃料不合格而導致飛機發生事故的事件。因此發展生物燃料是可行的,但反復驗證、穩步推進也是必要的。
發展航空生物燃料不僅可以減少航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對單一燃料的依賴,還可以給世界上部分地區帶來經濟效益。分析表明,世界噴氣機燃料供應中只要有1%由生物燃料替代,就能維持一個有生存力的生物燃料市場。
盡管航空生物燃料領域目前看來一片火熱,但若想大規模商業推廣依然面臨諸多挑戰。成本的壓力是一方面因素,整個產業鏈上獲得的支持較少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由于可使用的植物種植數量有限,如何獲得持續可靠的供給來源也成為一大難題。與此同時,隨著油價和糧價的起伏跌宕,生物燃料這兩年也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航空業多年尋求綠色燃料的努力,是否能最終“修成正果”呢,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