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國防部長熱拉爾·隆蓋在2011年末的警告猶言在耳:“如果無法獲得海外訂單,達索公司可能停產‘陣風’戰斗機”。然而,進入2012年,這話很快就成了“耳旁一陣風”。2月1日,印度確定其126架多用途戰斗機訂單的競標結果,“陣風”一舉勝出,實現了海外出口零的突破。隨著后期潛在訂單的追加,人們對于像“暴發戶”一樣的情節的驚訝還將持續。耐人尋味的是,印度伸出的橄欖枝,是不是“陣風”的救命稻草?對印度的外銷,是戰略合作的考慮多一些,還是緩解法國經濟窘境的意圖更強?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在歐羅巴的天空,“陣風”依然有強大的話語權。這款“多合一”的戰斗機雖然還很難稱為“王者”,但依然值得信賴。畢竟,“陣風”的主要成熟機型都是“90后”,經歷過實戰的考驗。利比亞之戰中,全世界看到了這款“法蘭西之翼”作為“急先鋒”的表現,戰場給了它出風頭的絕好機會。卡扎菲曾經拒絕購買“陣風”而選擇蘇-35,一度使法國窩火。而反觀“陣風”在利比亞的左沖右突,不知卡扎菲若有知,會作何感想。
雖然它價格不菲,且在以往的競標中屢次落敗,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印度訂單之外,10月2日,達索公司向DGA交付的“陣風”成為歐洲第一款實際配裝生產型RBE2 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斗機,更使“陣風”有了些許“涅槃重生”的意思。
我們將2012年“最佳戰斗機”入圍獎項頒給“陣風”,獎勵其“尚能飯”和“接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