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發燒很常見,但每次發燒,家長還是很著急……
點點又發燒了。雖然他不是第一次發燒,但燒到39℃以上,而且吃了藥不久體溫又升高了,媽媽還是焦慮不已。
發燒雖然很常見,每個寶寶都會遇到,但仍然會令家長著急、不安,就像點點媽。關于發燒,媽媽們的焦慮還有哪些?我們來看看,@崔玉濤大夫的媽媽中,都有什么樣的疑問:
發燒,媽媽最焦慮的是什么?
@ 我家寶寶剛1 歲,昨天他發高燒了,燒到39.5℃,喂了退燒藥后倒是退下來了,今天上午體溫也正常,可到了下午又燒起來了,體溫是38.5℃,還用再吃退燒藥嗎?
@ 我家寶寶13 個月,前幾天夜里他突然發高燒,最高體溫超過39℃,到今天已經燒了4 天了,這幾天都是在家里護理,沒去醫院。我用不用帶他去醫院?
@ 半歲多的小寶寶發燒了, 體溫降不下來怎么辦?吃了退燒藥溫度下來后,過了幾個小時燒得更高了,超過了40℃,是不是退燒藥不管用,可以換成打點滴嗎?
@ 我的孩子1 歲2 個月了,昨天晚上發燒38℃,可以吃哪種退燒藥?
@ 孩子發高燒,不想給他吃退燒藥,怕有副作用,物理降溫行不行?
關于退燒的7個細節
崔大夫回復精選歸納
對于家長的各種疑問,崔大夫總結了一些最常見的原因并給家長作了解答,從這些解答中,你可以知道很多寶寶發燒時的護理細節。
細節1:體溫高低與病情輕重不成正比
寶寶發燒只是一種癥狀,不是原因,所以,不要以發燒的程度作為疾病輕重的指標,也就是說,發燒40℃并不一定比發燒38℃嚴重。家長要注意的是,寶寶發燒時,要仔細觀察他的表現,有沒有咳嗽、腹瀉等癥狀,為醫生提供線索,讓醫生了解更多,有助于及早確定引起發燒的原因,讓寶寶早日康復。
細節2:體溫超過38.5℃要用退燒藥
有的媽媽對寶寶用藥很有顧慮,寶寶體溫超過38.5℃甚至39℃以上都不給寶寶吃退燒藥,只用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燒,這種辦法不可取。寶寶的體溫如果超過38.5℃時,給他服用退燒藥的目的是防止高熱驚厥,降低體內高代謝的狀況。不要因為寶寶小就不給他吃藥,選用嬰幼兒專用的退燒藥是很安全的。
細節3:不要指望一次將體溫降到正常
吃了退燒藥后,寶寶的體溫只要低于38℃,降溫效果就可以說是滿意的。適當的低熱可以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對于控制感染是有利的。千萬不要認為體溫退到37℃以下才算有效。
細節4:退燒藥不是不管用
孩子高燒時服了退熱藥,體溫只要降到38.5℃以下,就說明此次退熱成功。幾個小時后體溫還會再度上升,這不是退燒藥不行,而是與引起發熱的疾病有關。發熱只是癥狀,不是一種疾病。只有把引起發熱的疾病治好后,體溫才會恢復正常。不要因此而認為藥物退燒效果不好,轉而去輸液。
細節5:多喝水很重要
退燒藥的原理是通過用藥來下調體溫調定點,讓皮膚增加散熱來達到目的。寶寶體溫超過38.5℃時,要給他吃退燒藥,同時鼓勵寶寶多喝水。多喝水是協助藥物降溫的最好方式,只有體內水分充足,才能保證皮膚多散熱,退燒效果才好。如果體內水分不足,即使吃了退燒藥,效果也不會令人滿意。所以,發燒時不要僅依賴退燒藥,一定要多喝水。
細節6:輸液并不比吃藥效果好
寶寶高燒,服用退燒藥后體溫下降不明顯,除了喝水少外,可能與退燒藥的劑量不足或孩子對這種退熱劑不敏感有關系。注射型退燒藥并不像家長想象的那樣,比口服退燒藥的效果好。其實,寶寶發燒時,給他打退燒針,只是為了安撫焦急的家長。靜脈輸液也是如此。打針和靜脈輸液都不會縮短發燒的時限。
細節7:退燒≠病好了
高燒是很多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癥狀,本身不屬于一種疾病。退燒藥是通過減低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來迫使體內增加散熱,以達退燒的效果。退燒的過程并不等于疾病好轉的過程,所以孩子才會出現幾個小時后體溫再次升高的現象。通常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燒要持續3~5天,不要認為吃了一次退燒藥就能把體溫降到正常,不再升高了。
寶寶發燒時一定要記住的3 條原則
寶寶發燒時,你可能心情煩躁,上面說的你不一定都能記得住,我們給你總結出了最關鍵的3 條,這是一定要記住的:
寶寶發燒超過時,要用退燒藥降溫。
吃退燒藥后要讓寶寶多喝水,退燒效果才好。
6 個月以下,發燒必須馬上去醫院,6個月以上,發燒超過3 天,要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