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可飲食調理減輕嗎?
Q周圍有很多寶寶出現新生兒黃疸,這個跟寶寶的早期喂奶有關系嗎?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減輕癥狀嗎?
A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新生兒早期,它可以是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癥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致腦損傷。新生兒膽紅素生成增多,肝臟功能不成熟,腸道內無細菌,不利于膽紅素的排泄等原因都容易導致血膽紅素濃度增加,因而出現黃疸。
寶寶出現黃疸了,如何做好飲食調護呢?首先建議媽媽們帶寶寶到醫院診治,由醫生對黃疸性質進行鑒別,指導相應的飲食調護。
對于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多可自行消退,早期喂奶,供給充足奶量,可以刺激腸管蠕動,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肝腸循環對膽紅素的吸收,對減輕黃疸程度有一定幫助作用。
病理性黃疸的病因較多,并常有多種病因同時存在,及早就醫,針對病因進行對癥處理更重要。
母乳性黃疸無需特殊治療,對于足月健康兒,一般不主張放棄母乳喂養,而是在密切觀察下鼓勵母乳少量多次喂哺,并到醫院隨訪監測血清膽紅素濃度,一旦高達256.5umol/L(15mg/dl)以上,可嘗試暫停母乳72小時,改配方乳,膽紅素水平約可降低50%,恢復母乳喂養后膽紅素濃度可輕度升高,而后逐漸降低。在暫停母乳期間,宜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防止脹奶,并可保持乳汁充分分泌,但母乳性黃疸過高也需要光療。
此外,有報道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可以改變腸道內環境,對黃疸的減輕有一定幫助作用,也有一些中藥制劑有利退黃的報道,但多為輔助治療,應遵醫囑服用。對于早產兒,血腦屏障不成熟,易發生膽紅素腦病,更應注意觀察,及早干預。(苗秀芳)
鴿子蛋比雞蛋更有營養嗎?
Q奶奶說,鴿子蛋比雞蛋有營養,市場的鴿子蛋一個大約要3 ~ 4 塊錢,是雞蛋的好幾倍,鴿子蛋真的比雞蛋有營養嗎?
A鴿蛋因富含磷脂、鐵、鈣、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D等營養素,而被譽為“動物人參”。其中鈣,鐵元素尤為突出,傳統醫學亦認為鴿蛋性平味甘,能補肝腎、益精氣,特別適合兒童,孕產婦及老人,所以備受追捧。
實際上,從營養價值來說,鴿子蛋和雞蛋同屬于蛋類,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除了維生素C、鈣、膳食纖維外,其他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與礦物質均一應俱全(比如說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E等),在營養成分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之所以鴿子蛋價格高,是因為鴿子的產蛋量小,一只鴿子1個月僅產蛋2個,自然物以稀為貴。(沈文)
水果的營養可以代替蔬菜嗎?
Q寶寶愛吃水果不愛吃蔬菜,姥姥說,能吃水果也行。可是,水果的營養可以代替蔬菜嗎?長期下去,會不會營養不夠呢?
A水果不能代替蔬菜,雖各有優勢,但多數水果含糖量比較高,相比較而言,蔬菜中的含糖量要比水果低很多;其次,蔬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不一定是水果中能含有的;再者,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有效地幫助機體排出毒素,這是很多水果比不上的;此外,很多蔬菜都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幫助機體降低體內的膽固醇、預防糖尿病、防治癌癥等重大疾病,這些優勢補充了水果的不足,所以,要幫助寶寶水果和蔬菜都愛吃,這樣營養才均衡。(沈文)
給孩子做飯,只能蒸和煮嗎?
Q書上說,蒸和煮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烹飪方式,但是,很多時候,蒸煮的食物孩子不愛吃,這是為什么?給孩子做飯,真的只能蒸和煮嗎?
A給孩子做飯,無論采用何種烹調方式,目的都是為了讓加工好的食物具有良好的滋味,保留完整的營養成分,這樣寶寶食用之后,才能生長發育得更漂亮、更健康、更強壯。蒸和煮的確能最大程度保留住烹調食物營養成分的好方法,但給孩子做飯,不局限于僅此兩種。
我國是美食之國,烹調的技法非常豐富,如冷菜的技法就包括拌、熗、泡、白煮、鹵、醬、熏等。熱菜的技法更為花樣翻新,如炒、爆、炮、煎、貼、攤、燒、扒、燜、煨、燴、燉、熬、烤等。
因此給孩子做飯,除了蒸煮之外,還有更多的烹調方式可選擇。一般說來,煮、蒸、炒、燙、泡等方式,不容易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也比較容易吸收。可是,沒必要把烹調方式過于簡單化,相反,多樣化的烹調方式,會讓孩子更喜歡吃各種食物。(沈文)
寶寶什么時候可以斷奶?
Q寶寶吃母乳快1 歲半了,很多人都勸我斷奶,說對媽媽的身體不好,說奶沒有營養了,我該給寶寶斷奶嗎?寶寶什么時候可以斷奶?
A當寶寶吃奶時不專心總是東瞧瞧、西看看,嘴里含著乳頭不吸吮,或還沒吃完就要離開媽媽時,提示可以試著斷母乳了。斷母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心理學家稱之為第二次母嬰分離;斷乳也是一個自然過程,只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就能使寶寶順利度過斷乳期。
完全斷奶的時間以1~2歲為宜,您的寶寶已經1歲半了,可以開始試著斷奶了。如遇孩子生病特別是消化道疾病,應等病愈后半個月左右再開始斷母乳。最好選在春、秋季節斷奶。因為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高峰期,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斷奶在一段時間內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得病后會更明顯地影響食欲,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此外,斷母乳后在不影響日常飲食的前提下最好每日早、晚各喂一頓配方奶作為每日營養素的補充。(郝波)
厭食寶寶能用饑餓療法嗎?
Q寶寶最近厭食,什么都不想吃。老人說,不吃是不餓,餓兩頓就好了。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A厭食是傳統醫學的一個兒科疾病名,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癥。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喂養不當或過食肥甘(如長期過量給孩子飲用牛奶,吃雞蛋、巧克力或肉食,致脾胃損傷,食欲減退);飲食不節或過饑飽,如父母喜歡給孩子多吃高蛋白高糖食品,如橘汁、雪糕、糖果,使孩子食欲低下,再如吃飯不定時、生活不規律,都可能造成胃腸功能減弱而厭惡進食;受到驚嚇或精神刺激,如孩子情緒變化時常出現煩躁不寧、情緒波動,或睡眠不安、多夢驚叫等狀況而導致食量減少;氣候過暖、溫度過高而影響孩子神經調節及消化功能。
因此,需要首先查明原因,再用不同的方式去調整。如果是因為疾病的原因不愛吃飯,需要及時就醫診治。如果是脾胃功能失調,也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如果是孩子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弱,可以看看中醫,或采用捏積療法,或輔助吃些消食開胃的藥,均可起到健脾和胃、增強孩子食欲的良好效果。
至于老人說的不吃不餓,餓兩頓,那是針對正常飲食的孩子,偶爾餓一頓,并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孩子本身會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在下一餐他自己會找補回來的。(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