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欄目
成為父母,婚姻不僅關乎兩個人,更是孩子成長的“背景音樂”。因此,鍛造婚姻,成為新手父母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本欄目由資深家庭治療師龍迪老師主持。每期她將回應一個從讀者中來的小故事,帶領大家從個人、關系、社會多層面反思婚姻困境,探尋建設婚姻的創意可能。
成熟的婚姻,一定能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長空間。如果您在婚姻生活中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苦,正在為不知怎樣改善夫妻關系而苦惱,請參與到我們的欄目中。
講述您的故事,展開心靈對談,得到最專業的幫助!
欄目郵箱:1918980833@qq.com
讀者來信
我和妻子在有了孩子后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想問題總是不能想到一塊兒去。一點小問題就會大吵,她還會動不動就罵人,而且罵得無比難聽!有時候,我發現她有點兒小問題,只是想提醒她改一改,馬上就會被她惡語想向,簡直不像夫妻像仇人。
當然,如果她是那種女強人,我也認了。問題是,她什么都不會,就只是個專業帶個孩子的,沒上班。可是每天下班回家,我還得做飯、干家務。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天天盼著休假。現在,我希望天天有班上,每天24小時最好!
我好想離婚!但又迫于無奈,因為孩子剛滿周歲,我也不忍心讓孩子沒有完整的家庭。但是這樣的生活狀態真的讓我發瘋!(寧愿,山西)
專家點評
孩子出生,讓一對年輕人成為父母。然而,在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撲面而來的養育任務卻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也面臨著鍛造婚姻的嚴峻挑戰。現在,由于社會經濟制度的限制,年輕家庭需要在強大的經濟壓力下,獨力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經常不得不陷入傳統性別角色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內。
為什么 想不到一塊兒去
社會主流價值觀越來越崇尚個人成就,財富、權力、地位,這成為個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工作機構只為年輕父母提供追求財富、權力、地位的平臺,卻不能在保證經濟支持的前提下,提供養育孩子的時間和空間。如果身邊的托兒所、幼兒園質量差或價格高,又無法指望親屬幫忙,年輕家庭就只能依靠自己照顧孩子。為了兼顧照顧孩子和家庭經濟水準,家庭通常的安排是母親辭職在家照看孩子,父親花更多的時間在外工作。久而久之,夫妻雙方生活在家內、家外不同的空間,秉承不同的生活邏輯,很難“想到一塊兒”。
年輕的母親離開熟悉的工作場所,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最深切的體會通常不是文學作品中的浪漫情懷,而是身心的猛烈沖擊。無盡的家務、紊亂的作息,很容易使母親缺乏睡眠,筋疲力盡。而擔憂孩子發育是否正常,擔心自己能否勝任獨自照顧孩子的重任,憂慮個人發展能否與時俱進……都會激起母親的不安、焦慮和內疚。她多么盼望那個和自己共同建立家庭、生育孩子的人早點回家,分擔家務,聆聽她傾訴和還不會說話的小人兒相處一天的喜怒哀樂,借以釋放壓力,得到安慰!可是,丈夫總是回家很晚。即使回到家里,也懶得動彈,不愿說話。
其實 誰都不是罪魁禍首
家庭責任感,伴隨著孩子出生,在年輕的父親心中油然升起。當鋪天蓋地的媒體發出鋪天蓋地的聲音——幸福就是擁有財富、權力和地位時,年輕的父親想要給妻兒幸福,自然而然地就會循著追求財富、權力和地位的軌道奮力拼搏。不過,職場可不是讓人休養身心、有能量滋養家人的地方。反而是需要投入全身心的能量,才有可能得到財富、權力和地位的場所。很多時候,還需要超負荷地付出,其中不乏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心靈消耗。想著可以多賺錢讓妻兒過好日子,年輕的父親甘愿承受這一切。下班了,他拖著疲憊的身心往家走,他多么盼望妻兒相迎的溫馨與寧靜,撫慰一天的奔波與掙扎!可是,推開家門,迎接他的是妻子的抱怨、孩子的哭鬧、殘存的家務……
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把原本相親相愛的兩個人放在各自平行的軌道上,承擔著“想象”中的家庭責任,承受著關系疏離造成的孤獨,夫妻倆都不滿意。當沒有找到緩解痛苦的妙法之前,人們總是習慣于指責、抱怨最親近的人:妻子怨丈夫很少投入時間照顧孩子和分擔家務,丈夫怨妻子不感激自己賣命地工作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其實,他們不知道,生活困局的罪魁禍首,并不是對方!
如何 理性地解開困局
指責、抱怨,不僅不能解除困局,反而會讓夫妻更加疏離——丈夫為了逃離家庭戰場,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妻子缺乏丈夫支持,更疲憊、更怨恨、更抑郁。如果雙方原生家庭再卷入夫妻紛爭,則會更增加了夫妻協商、合作的難度。
有人很自然地想到離婚。不過,離婚就可以解決問題嗎?就可以滿足丈夫和妻子的合理需要嗎?當然不是!
照顧無助的嬰兒,是一項要求很高的任務,需要夫妻合作。夫妻需要重新協商,改變家庭的生活安排,不僅要照顧到孩子的需要,更要照顧夫妻個人的需要和關系的需要,因為只有父母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這需要增加夫妻在一起的時間,讓夫妻共同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丈夫不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在家庭生活上也要多投入時間;妻子則需要有一點兒工作,與社會保持接觸,不要把眼光和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格局,就使夫妻有了共同的經驗,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把成為父母的經驗,變成鍛造婚姻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