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參法師見到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的第一句話是:“你來采訪我,我很感謝,但我是一個不具備代表性的人,我是很多幸運集合在一起的人。”
當過記者半路出家
延參法師1962年出生在山東,卻說著一口地道的河北話,網上有傳他是大學本科畢業,但他本人對出家前的經歷不愿說,只是告訴記者,自己當初“成績不好”;出家前曾經在一家地方雜志的編輯部工作過:“總之是南方的媒體,你可別當成‘南方系’,我不過是個打醬油的。”
1988年,延參法師選擇剃度出家。對于這個過程,網上流傳著一篇延參法師的自述:“一個隆冬季節,我興致勃勃地登上了開往少林寺的長途汽車……走進寺院,見到了老法師,說明來意,老法師細心地詢問我為何出家、多大年齡、上過幾年學、家庭情況如何,等等,可能是師父看我冒雪前往,誠意可嘉,后來經過一年的考查也就同意了。”對于出家的原因,他曾透露早前在去白馬寺采訪時,被寺院清靜的環境和佛法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和本刊記者聊起往事,延參法師解釋,這故事沒大家想象得戲劇性,不過是“順其自然”。其實很久以前,自己就開始接觸佛法,也是名居士,出家前經常在寺院義務幫忙,所以最終選擇出家也是自然的事。“現在可能大家覺得延參法師紅了,有些事情一猜測就覺得它復雜,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人,很簡單的經歷。”他說。
延參法師出家后不久,恰逢白馬寺開辦佛學院,師父讓他領著幾名師兄弟去白馬寺學習,結果被白馬寺方丈一眼認出了曾去采訪的他,因為佛學院缺少師資力量,他便成了講臺上的教師。幾年后,他被石家莊正定臨濟寺方丈聘為臨濟寺的堂主,1998年創辦了河北滄州市水月寺,2004年10月又成立滄州市佛教協會。當記者的經歷、做講師的功底,似乎為延參法師后來在經營微博和面對媒體時的游刃有余做好了鋪墊。
與盛大文學簽約
出家后,延參法師對文字的熱愛沒有停止。2005年,佛教協會鼓勵各寺院建網站,延參法師感覺到網絡成了大勢所趨,“如果你想查點資料,一搜索就能查到,不比以前在藏經閣里翻那些陳書古紙,對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延參法師開始用電腦寫東西,并開始在新浪博客社區發表,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讀者,還曾經當過版主。“那里的文章以人生勵志和佛教文學為主,受到許多網友歡迎,我也喜歡寫,這樣一直堅持到2010年微博興起,許多讀者后來也跟著我到了微博。”
延參法師第一次見識到網絡力量的強大,是在2007年。當時正值北京奧運前夕,百事可樂舉行了一個全民上罐活動,在門戶網站投票征選普通百姓的照片印到罐上。“可能由于我當時在博客上點擊率比較高,結果把我票選成了第一。”延參法師至今說起這事,還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給百事公司惹了個麻煩。“僧人不同于明星,能不能代言產品在法律上沒有依據,以前也沒發生過。公司開始也有顧慮,但后來還是表示支持。”延參法師回憶,那也是第一次網上出現對他的質疑。“很多人覺得和尚不該跟商品聯系在一塊,但其實這是個迎接奧運的好事,僧人也是普普通通的公民,也有慶祝的權利。”后來,由于個人原因,延參法師最終選擇退出活動,但用他的話說,“從那時開始,我發覺網絡這東西,運用好影響力會很大”。
這個小插曲并沒有改變延參法師的生活,他仍然專注寫作。直到2011年,盛大文學找到他,與他簽約,使其成為專業作者。“這就是個相互促成的事。我在近4年里寫的日記,超過以往很多,之前在博客社區寫的文章也受到網友的喜歡。盛大文學發現了,就找我商量說能不能編輯下出書,讓更多的人看到。我也成了第一位與社會的文學團體簽約的文化僧人。”
對于這個創新,延參法師表示不過是許多作家采用的合作形式:“我是出家人,沒有很多時間和經驗去處理這些事務,不如交給專業團隊打理。事實證明,簽約后確實節約了許多時間。”隨著2012年在網絡上躥紅,延參法師所著的《這個和尚有點萌》、《幸福想你了》等書也銷量不俗,延參法師自己很開心:“不可置疑的是,新媒體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另一方面,還是因為現代社會人們的心靈越來越需要一些放松的途徑。”
我當了制作人可別奇怪
說到走紅以后的生活,延參法師直言“很頭疼”。每天許多家媒體接踵而至,最多時一天接受40家的采訪,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后來我想通了,命運與之坦然受之。一個出家人,就是傳播善良,帶領大家做慈善,聽大家說生活煩惱,挺好。”現在的他在各地搞講座,做慈善跑公益,參加各種活動。他自己總結,接下來主要做好三點,“做好慈善,宣傳佛法,完成本分的事”,出名只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三個任務。
在2013年,延參法師自己還有許多打算。他對記者說,早在十幾年前,自己就一直在寫歷代高僧的傳奇與傳記,但一直沒能結集成書,“可能當時社會還沒有開化到這個程度”。現在,事情似乎出現了進一步推進的可能。延參法師還向記者透露,自己正在創作佛教音樂,“佛教音樂是可以溝通年輕人心靈的東西,它沒有道理上的教化,卻能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年輕人思想活躍,除了看電視就是聽歌,既然如此為何不聽些大悲咒、心經這樣的曲子。”除此之外,延參法師還有許多讓人意外的計劃,包括發行唱片、給影視劇做編劇,等等。談到這些,延參法師自己很是淡定:“要是哪一天,我當了微電影或音樂專輯的制作人,你們可別覺得奇怪。”
而說到寺廟方面,延參法師直言正在忙著興建寺院和培養人才。在延參法師的寺廟里,有3臺攝像機、一整套設備,正是用這套設備,延參法師和徒弟們制作了1萬多個視頻發到網上,在這些做得略顯粗糙的作品中,延參法師讓小和尚們把這些年的通俗歌曲都唱了個遍。“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育和培養人才。我們寺里有許多年輕的小徒弟,畢業于各個院校,學法律、政治、物理、美術的都有,平常溝通很輕松活潑,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還差得很遠,一架起攝像機就蒙了。所以我經常讓小徒弟唱歌,來培養他們的坦然淡定和與社會的溝通能力。網絡時代要求我們加強這些素質教育。”
“出世不離入世,入世不離出世。”延參法師說,自己已經50歲了,要用20年的時間繼續努力傳播佛法,再剩些年處理后事,有時間還要出去走走,到名山大川轉轉。“到那時,‘80后’的法師也40多歲了,就能擔起重任了。”
回想起自己從社會工作到出家的這幾十年,延參法師也有自己的感慨:“我很熱愛現在的生活,人生也沒有后悔的事,對當初的選擇還是堅定不移。我這20幾年,能不知佛教艱難、人世艱難嗎?但是艱難不能天天背在身上,裝在心上,有些事過去就讓它過去,還是要面向將來,面對前方。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覺得今天的幸福,現在時代給我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臺,我就只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