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亞臨時政府新總理阿里·扎伊丹這個新年過得不如意。就在2012年12月30日,一直未獲議會支持的外交部部長阿里·奧賈利正式辭職,而內閣還有多個空缺職位沒能填補上。這樣一個“缺胳膊少腿”的政府無法有效運作。利比亞國內的安全局勢也十分嚴峻,2012年9月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班加西遇襲身亡,此事至今尚未徹底查清。當地后來又發生多起暴力事件,甚至扎伊丹本人也曾在東部遭到襲擊。看來,在這個政權變更后動蕩不寧的國家 “當家”,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一波三折的當家人
在卡扎菲政權瓦解后,利比亞走上了議會制民主的道路,國民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2012年7月7日,利比亞舉行了國民議會的首次選舉,議會200個席位中,80席按得票比例分配給各黨,結果自由主義政黨全國力量聯盟奪得39席,伊斯蘭主義政黨公正與建設黨奪得17席,分別成為議會第一和第二大黨。其余120個議員席位為獨立人士獲得。8月8日,領導革命的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首都的黎波里一家酒店內將權力移交給國民議會,隨后過渡委領導人賈利勒卸任國家元首。
國民議會掌握權力后,主要任務就是要任命總理,組建政府,制訂新憲法。2012年9月12日,國民議會選舉沙古爾擔任總理。10月3日,沙古爾向議會遞交了一份由26人組成的內閣名單,遭到否決,議會方面稱名單“過于龐大”,“沒有體現合理的地區代表性”。10月7日,沙古爾又遞交了第二份名單,將內閣人數削減到10人,但又遭到否決,理由是“名單上的人員并不能代表國家的各個地區”,另外,被提名者的品行和能力遭到質疑,有些人被指責“行為不端,涉嫌貪污腐敗”。
組閣一再受挫,其實質是各方利益擺不平。利比亞原是個由眾多部落和地方勢力組成的一個“馬賽克”般的社會,卡扎菲統治時期,靠著強權和鎮壓將這些“馬賽克”強行拼湊在一起,他死后,利比亞社會就四分五裂。現在,地方勢力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訴求,來自班加西、米蘇拉塔、祖瓦拉等地的人就要求增加他們在政府中的比例,因為他們在推翻卡扎菲的戰斗中貢獻最大。沙古爾提交名單后,曾有近千名來自祖瓦拉等地的示威者包圍議會,要他“引咎辭職”。10月8日,沙古爾因國民議會不信任投票而被迫辭職。
2012年10月14日,議會又選出了扎伊丹當總理。10月31日,扎伊丹組閣成功,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他提交的名單——共27名部長和3名副總理。比起他的前任,扎伊丹比較講究技巧和方法,能巧妙地與各種力量打交道,爭取合作。他提出的人選包括議會兩大黨和獨立派人士,照顧到了各種力量。扎伊丹說:“我決定讓獨立派人士主管外交事務、國際合作、財政、司法、內政和國防部門。”他強調,自己挑選內閣成員時力求取得平衡,避免激怒民眾。但這個名單仍有人不滿意,有7名部長因此而未能正式就職,這影響到政府的正常運作。就任總理后的兩個多月,扎伊丹不斷地提出新的人選、更換過不了關的部長,保持和議會的合作。
新總理“招官”不容易
扎伊丹出生于1950年,是一位遜尼派穆斯林。他曾在大學國際關系專業就讀,獲得碩士學位,并成為職業外交官。但他顯然不忠于卡扎菲政權,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在利比亞駐印度使館工作之際便“變節”了,隨后生活在瑞士日內瓦和德國慕尼黑,并成為利比亞海外流亡人士組建的最老牌反對黨“利比亞全國拯救陣線”的重要成員。作為一名人權律師,扎伊丹一直堅定反對卡扎菲的統治,長期抨擊卡扎菲執政時期的利比亞人權狀況,也是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反對派力量主要成員。他曾經作為利比亞反對派的特使,爭取了國際社會對反對派的承認。
扎伊丹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自由主義思想,支持他的是全國力量聯盟。但同時,他也主張利比亞各派政治力量必須團結起來,不能分裂。早在2011年,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利比亞有分裂的危險,但革命就是為了團結所有的利比亞人,保持國家的統一,所以利比亞人民不會接受分裂。在談到卡扎菲政權的官員們能不能在未來利比亞扮演角色的時候,他說新的利比亞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前政權的官員只要沒有血債,當然也可以找到合適位置。“卡扎菲必須消失,他應該盡快離開。但我們想建立一個新的民主政府,不想要一個伊斯蘭政權。”他還承諾將提高教育和醫療保健水平,吸引生活在歐美的利比亞人回國。
但“團結”工作很難做,特別是如何處理與卡扎菲政權有各種牽連的官員,這是個大難題。奧賈利是“全國過渡委員會”成員,又代表反對派出任過駐美大使,但他曾任卡扎菲政權駐美大使,因此難過議會這道關。他辭去外長一職后,扎伊丹讓國際合作部部長阿齊茲兼任外長,還提名奧貝德擔任高等教育部部長,加德爾擔任烈士與失蹤人員部部長,謝力夫擔任信息部部長。高教部長原本定的是巴希爾,但他被廉正委員會取消了資格。加德爾的職位則原屬薩阿迪,但薩阿迪在2012年11月初辭職,理由是自己被政府里的“革命者”們“邊緣化”。扎伊丹原定的內閣名單里并沒有設立信息部部長一職,但國民議會要他設立這個職位。此事激起了民眾的不滿和抗議示威,認為政府試圖以此控制媒體。議會堅持要設這個職位,扎伊丹也表示不反對議會的決定。為了盡快讓政府正常運作,扎伊丹必須做出很多妥協。
阿拉伯媒體認為,扎伊丹的政壇運氣比他的前任沙古爾要好一些,但等待他的依然是不明朗的前途。由于各方利益交錯,矛盾叢生,扎伊丹政府中途夭折的可能性不可排除。埃及《消息報》撰文指出,卡扎菲死在亂槍之下已一年,利比亞的形勢依然動蕩和緊張。卡扎菲政權的官員不斷被送上審判席,如前總理馬哈茂迪被從突尼斯引渡回國后,被控腐敗和謀殺罪行。由于馬哈茂迪不服,法庭推遲宣判。卡扎菲的二兒子賽義夫在2011年11月被捕后,一直關押至今,2013年2月將進行審判。此前,卡扎菲政權的情報主管賽努西被引渡回國,希望他能夠為審判賽義夫提供更多證據。新政權必然要對卡扎菲殘存的勢力進行清算,但清算必須依照法律,并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卡扎菲雖然死了,仍有一些他昔日的部下在活動,在南部的賽卜哈等地,有地方部落和武裝力量在用卡扎菲時代的武器作戰。政壇也有不少官員是來自卡扎菲陣營的“背叛者”,對這些人如果不作妥善的安排,而是一味“算老賬”,可能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
世界最危險的國家
事實上,“亂”已經是外界對利比亞現狀的一個鮮明印象。面對亂局,扎伊丹沒有足夠的權威。2012年12月初,他到利比亞東部視察,準備在一個小鎮上和當地議員會面。一批武裝人員砸了他的車,還沖進大樓。他在安全人員的保護下撤離大樓,會議也被取消。武裝人員生氣的原因是因為扎伊丹沒有去他們選定的一個會議廳開會,而是在一個私人住宅舉行會議。在他們看來,這種會議應該公開舉行。東部的居民認為他們的利益被忽視了。這件事顯示了地方對中央政府的不滿程度。
如今的利比亞,各派武裝人員沖突不斷,班加西等地也不斷發生暴力襲擊事件。由于內戰中大量武器流散在民間,一些伊斯蘭激進分子利用這些武器,不斷報復卡扎菲時期的官員們。1月5日,內政部安全警察馬格里卜在班加西自家農場被槍殺,他曾在卡扎菲時代的安全部門任職,這可能是他被殺的原因。此前,班加西刑事調查局局長麥赫達維在班加西遭綁架,至今下落不明。目前甚至連交通都沒人好好管,利比亞已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根據利比亞官方統計,2012年,利比亞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數是49.6人,高于任何國家。而在英國,這個數字是3.6人。卡扎菲時代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只有40.5人。
扎伊丹很清楚這個情況。他多次說,目前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要組建專業的軍隊和警察隊伍,取代魚龍混雜的武裝人員。他也提出強化培訓和招收新成員以取代前政權的軍警人員。新年伊始,扎伊丹任命的新內政部部長蘇埃表示,雖然很多武裝人員還在留戀橫行街頭的“權力”,但已經有近6000名槍手已經開始接受訓練,準備當警察。為了招人,政府設立了37個培訓委員會,管理新入職的警員。內政部還準備放寬政策,40歲甚至45歲的人和那些沒有高中畢業文憑的人也能當警察。對扎伊丹來說,“秩序”是他目前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