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辭舊迎新的時刻,總會有各種形式的“最佳”或者“最差”評比。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評出了“2013年最應該下課的三位CEO”,分別是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英文縮寫AMD)總裁兼CEO羅里·里德、微軟公司CEO史蒂夫·鮑爾默、團購網站Groupon的CEO安德魯·梅森。文章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多傳統公司面臨巨大挑戰,在行業環境發生變化、公司要扭轉業績時,如果管理團隊遲遲不能做出適當反應,可能就到了更換CEO的時候了。
里德,父親的經驗不夠用了
AMD是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芯片制造商,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盛行的年代一度風光無限。近年來,曾被認為只是小眾市場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迅速普及,瘋狂蠶食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的銷售額。在應對移動設備的興起和快速增長方面,AMD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2011年1月,公司董事會辭退了前任CEO德克·梅耶。經過長達半年的找尋,最終在6月任命聯想集團原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里德擔任CEO。里德的職業背景不錯,在管理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現年51歲的他擁有美國哈特威克學院信息系統學士學位,進入聯想之前,曾在IBM工作23年,擔任過不同的管理職位。在負責聯想美洲區工作期間,里德曾扭轉了該地區虧損的局面,實現持續盈利。2009年他升任聯想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幫助聯想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個人電腦制造商。聯想也是AMD的最大客戶之一,所以有人認為,將里德這樣的重要客戶發展成為公司最高管理者,有望增進與終端設備廠商的關系。任命里德的消息宣布后,公司股價當天開盤上漲3%,而在里德就任之前的6個月里,股價已經累計下跌30%。
不過,人們很快就意識到,里德在IBM和聯想的經驗不僅沒有幫到忙,反而成為發展的巨大制約。AMD需要一位在智能手機和移動市場上有建樹的領導人,而里德卻是一個沉溺于個人電腦業務的管理者。里德稱,他相信AMD在個人電腦市場將會繼續擴張,“我認為迅速采取行動總是最棒的,動手越快越好、動作越大越好”。上任之后,里德堅持原來的做法,雖然進行了兩輪裁員,但公司仍繼續虧損,市場份額也繼續被侵蝕。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收入12.7億美元,同比減少24.9%,凈虧損1.57億美元。其中,中央處理器業務的虧損達1.14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售價下調和銷量減少。
里德的父親曾經在IBM工作過38年,里德稱父親一直是他的知己和導師。“一路走來,父親幫助我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為我在不同領域的工作崗位提供指導。”然而,在移動終端領域,父親的經驗派不上用場了,里德也面臨下課的風險。
鮑爾默,“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小丑”
另一個陷入困境的公司是微軟。在過去的幾年里,微軟聯合幾家設備合作伙伴,推出了幾款移動操作系統,但反響并不大。去年微軟推出了最新的Windows 8操作系統,盡管有人預計它會提振個人電腦需求,但從2012年10月下旬面市以來,業績一直令人失望。根據市場統計,2012年10月底至12月第一周期間,美國Windows產品銷售總額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3%。
Windows 8的落寞讓CEO鮑爾默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福布斯》雜志稱,多年來,鮑爾默在產品、市場以及用人方面的決策一錯再錯,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小丑。
57歲的鮑爾默1980年加盟微軟,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務經理。在過去30年里,鮑爾默先后擔任了微軟公司多項重要職位,負責公司運營、操作系統的開發、銷售和支持。1998年7月,他被提升為總裁,負責微軟的日常管理與運營。2000年1月,他被任命為CEO。然而,自鮑爾默接任微軟CEO以來,微軟股價已下跌了40%以上。
在微軟的發展史上,鮑爾默的敗筆無處不在。首先是用人。過去幾年,微軟幾乎每個部門都損失了經驗最豐富的人才,包括辦公軟件Office部門負責人杰夫·萊克斯、平臺和服務部門總裁凱文·約翰遜、商業軟件部門總裁史蒂芬·埃洛普等人,就連Windows部門主管、Windows 8之父史蒂文·辛諾夫斯基也在Windows 8發布之際選擇了離開。日前,微軟首席研究兼戰略官克雷格·蒙迪剛剛宣布了辭職。至此,比爾·蓋茨離開公司前任命的高管已全部出局。
其次是產品和市場。鮑爾默不再信任開發者。微軟對開發者奉行“你能為我們做什么”的原則,旨在將開發人員可能創造的利潤全部占為己有,以致開發人員都投奔了蘋果和谷歌。鮑爾默對產品的命名也是既可怕又業余,“Windows正版優勢”、“必應搜索”等詞匯至今都沒有為消費者所接受。另外,錯綜復雜、陷阱遍布的定價策略也讓最忠實的微軟追隨者棄之而去……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蘋果推出革命性的第一代iPhone時,微軟卻生產了一款茶幾大小的觸摸屏電腦。2012年7月,微軟又宣布它將開始銷售基于Windows 8系統的82英寸巨型平板電腦。之前有消息稱,鮑爾默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款82英寸的平板電腦。不可否認,微軟新推出的Surface平板電腦得到了不少用戶的喜愛,但Surface的在線銷售還可以,實體店銷售的數量則少得可憐。而且,在安卓平板電腦泛濫的今天,Surface的價格也確實沒有太多的優勢。2012年第四季度,Surface的實際銷售數字只有50萬到60萬臺,遠低于130萬臺的銷售目標。
蘋果在移動互聯網大展身手的時候,微軟的產品卻連大眾消費市場都無法進入。2012年6月,曾有消息人士透露,無論Windows 8操作系統在發布后的市場反響如何,鮑爾默都將選擇“功成身退”。如今,微軟董事會是該找一位比鮑爾默更有能力與蘋果、谷歌等公司展開競爭的人來擔任CEO了。
梅森,提供的啤酒太多了
2011年下半年,全球約有800家團購網站倒閉,全球第一家團購網站Groupon雖然還在勉強維持,但面臨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2011年11月,Groupon登陸納斯達克,融資7.5億美元,市值達到200億美元。但此后,公司股價一路下行,從一年前略高于23美元的價位一路下滑到5美元以下。投資者要求更換Groupon創始人兼CEO梅森的呼聲甚囂塵上。
“80后”的梅森與扎克伯格一樣,喜歡自由,童心未泯。2008年10月22日,Groupon推出第一個團購業務,這種模式讓人們既可以享受到同品質的服務,價格上又可以得到一個優惠,積累了強大的用戶基礎。2009年,Groupon將業務推廣至全美國。很快,梅森發現,Groupon的模式已經傳遍全球,但在一些金融分析人士的眼中,這樣的商業模式很難持久。
團購網站的模式是,用戶把在本地商家消費的資金先交給網站,消費完成之后,網站再把大部分的收入還給商家。因此,團購網站雖然“流水”收入很高,但這些收入本質上并不屬于自己。尤其在中國,由于競爭慘烈,團購市場毛利潤只有10%—15%,大家都是賠本做生意,這與Groupon在全球保持30%以上毛利的做法相去甚遠。Groupon的中國版高朋網上線后,每個月都砸上千萬元用于廣告,收入卻無法填平這個“無底洞”,致使梅森遭遇了創業后的首次滑鐵盧。
2012年,梅森在管理方面的缺陷暴露得越來越多,部分董事會成員對梅森的表現越來越失望,已經開始認真討論對公司領導層進行重大調整。就連梅森自己也承認:“公司已經沒有剩余空間可以容納任何錯誤了。”
“我們的外表看上去擁有一個成年男子的體魄,但在很多方面,我們處理問題的行為仍像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梅森在與員工的會議上表示,“對不起,過去我們提供太多啤酒了。”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猜測,Groupon會在休息室中提供啤酒,每一位員工都能在上班時免費享用。或許梅森的意思是,公司提供的酒精讓員工無法專心致志地工作。
2010年,谷歌曾開價60億美元收購Groupon,但被當時自信心爆棚的梅森斷然拒絕。現在回頭看,當時出售公司是更加明智的選擇。那樣的話,Groupon就不會在2012年結束時市值縮減至31.5億美元。
一名優秀的CEO應該誠實地面對公司所處的商業環境,適時做出必要調整,來保持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不斷推陳出新,而不是讓公司一成不變地經營下去,最后被時代所淘汰。2013年已經開始,如果上述3位CEO能回頭看看過去一年里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并及時改正,也許還能挽回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