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的氣質、能力、家庭、所在學校等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高三期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中等生占學生中的大多數,這不是教學問題,而是一種現象,甚至是普遍現象。今天,我試圖為將自己定位為中等生的同學們提供一些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戰略和技巧,以促進你們采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用智慧去迎接挑戰,在成長中變得睿智。
首先,要明白保持大腦清醒和身體健康是學習成功的基本保證。有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他連續做了4天的乘法心算,采用的題目是用一個4位數乘以另一個4位數,每4題為一組,每天做17組,共68題。組與組間隔1~2分鐘。結果,他做第一組題用了20分鐘,而做最后一組題卻用了47分鐘。試驗說明,在長時間緊張的腦力勞動中,開始時的工作效率與最后的工作效率會相差兩倍以上。因此,學習中應切忌長時間以各種強制手段增加腦力勞動的負荷,我們應明白:勤奮是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超過極限,我們應該重視科學用腦,科學用腦能使一分鐘的工作效率與平時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的效率相當。
第二,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標準。首先,回答自己兩個問題:1.一年后我是怎樣的身份?2.我將有怎樣的人生?比如,一年后我將是一名大學生,我想在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白領或想擁有自己的公司等等,問題要用心回答。下一步回答自己如下問題:1.這樣的人生會為我帶來什么?2.要有這樣的人生,我應該堅持什么?放棄什么?再繼續往下想,怎樣做才能擁有這樣的人生?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要掌握哪些技能?這些技能和能力與我目前的學習有哪些關系?回答完這些問題后,進入設計實際行動的階段,包括該怎么做、第一步要做什么,為自己設計一個時間表并制定出行動計劃。
第三,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礎知識不牢固,成績一定上不去。你要盡快找出影響成績提升的癥結,靠自己或者輔導老師的幫助令成績盡快趕上。其次,要明白所有的學習都是一種記憶,記憶、遺忘與學習三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每個人都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尋找出一個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可以用諧音背誦英語單詞;可以用編故事的方式記憶學習內容;可以用圖像法把學習的內容想象成若干畫面,用空間與方位記憶法,回憶學習內容在書的哪一部分;還可以將所學知識網絡化,利用知識的網絡性對學習材料進行整理。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你可以把將要學習的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方便識記。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而是全能比賽。我們需要最終的成績來證明自己,更要看成績背后我們所做的付出,這是綜合能力的真正體現之處。大膽而又現實地設定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制定有效、科學的策略,堅持不懈地投入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高考過后,你收獲的將不只是成績,還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