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昌群 :自由攝影人,也是著名的名人及風光攝影家。現為(臺灣)中華攝影學會會員,紐約國際攝影家協會高級會士、駐中國武漢代表。1968年8月,胡昌群出生于武漢,其父母均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從小愛好集郵,對名人簽名封特別感興趣,讀初中時喜歡攝影,以后在銀行、房地產公司工作,由于國有企業改制,他以照相為業,曾就讀于武漢大學攝影高級班。十幾年來,他已在武漢、北京、上海、成都、長沙、濟南、青島、杭州、廣州、鄭州、蘇州、宜興、景德鎮等地拍攝了近500位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近年來,胡昌群的一批攝影作品入選過多個世界著名影展,其拍攝的名人及風光作品獲得過多個國際攝影獎。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胡昌群就下決心用一生的時間,拍攝當代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以反映時代的精神風貌。
最早他一人自費在全國各地進行拍攝名人的工作,后來,他和哥哥胡昌圓放棄影樓的業務,在各地進行流浪式拍攝。那年頭,他們窘迫得難以啟齒。為了節約資金他們住廉價客棧或在朋友家借宿,買最便宜的火車票,節衣縮食地拍攝。
因為生計等問題胡昌圓不得不遠去甘肅闖蕩,但也常常與胡昌群去外地拍名人。有時候,胡昌群也與其妻嚴彩霞帶著沉重的器材繼續他們的名人攝影之旅。錢偉長、吳階平、裘法祖、吳良鏞、龍樂豪、陳俊愉、朱英國、彭淑牖、王元化、舒適、秦怡、張瑞芳、謝鐵驪、楊憲益、張培剛、歐陽山尊、胡可、陳伯華、梅葆玖、石夫、李光羲、羅工柳、張仃、靳尚誼、李煥民、廖冰兄、潘鶴、楊之光、魯慕迅、王錫良、馬識途、屠岸、王火、李瑛、鄭敏、朱寨等等科技、文化、藝術各界頂尖大家巨匠一一出現在他的鏡頭里。這些照片不僅很有藝術價值,而且也很有歷史價值。有些人在他拍攝后不久就去世了,這種搶救性留影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胡昌群完全利用現場光拍攝,不用閃光燈。他說:“現場光是千變萬化的,人物的活動也是千變萬化的,拍攝更能體現瞬間之美。”他在名人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中拍攝,力圖捕捉住被攝者的氣質。他說:“拍環境人像,我以為,人物身處的環境一定要對于表現人物的個性或職業特征有強化作用。”又說,“一張好的名人照片,應該是攝影師與被攝名人產生心靈共鳴的結果。”
有一年他和哥哥來濟南拍攝了著名詩評家、山東大學教授吳開晉等山東學者。他在吳教授家里架起照相機,從客廳、書房、臥室,一邊和他交談一邊拍攝。在筆者家拍攝時先在書房拍,后又移到離我家不遠的省圖書館門口拍,完全用自然光,巧妙選取角度,精心構圖,邊聊天邊拍攝,直到拍出滿意照片為止。這時他一點也不在乎膠卷的成本了。回武漢后,他把照片洗印出來,把小樣寄給被攝的人,讓他們選出最滿意的,放成大尺寸照片保存。一幅幅精美的照片保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的瞬間,保存下了被攝者的風采,也保存下了珍貴的友情。在拍攝過程中,昌群和許多名人成了朋友。經常通信、通電話,互致問候。有的學者和作家把新作寄給他,有的名人甚至把家鄉的土特產送給他。為了名人攝影他停掉影樓業務,自費奔波,生活很窘迫。他把拍攝名人看做事業,看作是對中華文明的記錄和傳承,他總抱怨時間不夠用。
拍攝名人的過程,對他來說是一個拜師的過程。他把與名人的交流,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在拍攝中他不僅是攝影師還是一個出色的記者,是一個如饑似渴的學生。他在拍攝過程中不停地提出問題,探究名人的奮斗歷程和內心世界。回住地他就連夜整理拍攝札記,把被攝人物的言談話語、音容笑貌一一記錄下來。回家后再整理成文稿。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要查閱大量資料。有的名人他要采訪多次,除了面談,還經常電話交流。多年下來,他已經成了某些專業的行家。我看過他很多篇采訪記,其文筆甚至超過了專業文字記者。比如他拍攝在外科手術學和肝膽胰腺外科領域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彭淑牖教授后,寫出了一篇3萬多字的札記。這篇札記不但真實記錄了拍攝彭教授的過程,還詳細敘述了他在外科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講述了他許多典型手術病例,涉及到很多專業知識。也披露了他用仁術救人的美好心靈世界。是一篇血肉豐滿生動深刻的采訪記。他9次采訪曾拍攝過的我國當代新文人畫代表畫家、長江畫派創始人之一的魯慕迅先生,寫出了11萬多字的長篇手記,涉及到許多中國畫的美學理論問題。這不但是一部精彩的人物專訪,也是一部有重要美學價值的談藝錄。手記不僅記錄了魯慕迅先生對中國畫美學的真知灼見,還記錄了他對當下藝術界的認識,也表達了胡昌群自己對中國畫的美學見解。手記涉及了中國畫的各個方面、引用了許多古代和當代的美學著作和專業資料,對中國畫和中國藝術美學的貢獻是巨大的。這部手記就是專門研究美學理論的專家也不一定寫得出。
我和昌群因攝影相識,因藝術相知,我們經常在網上交流。近來他名聲遠播,上海、北京、天津、成都等地區的文化機構已對他發出了邀請,想為他辦個人攝影展,有些地方政府也專門請他去拍攝。他還要和美國、法國、新加坡、澳門、臺灣同行交流。他應邀去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訪,專遞給我當地名茶——采花毛尖。他寄贈我兩幅風光攝影作品,在電話中說道:“這是我的得意之作。”我寫詞相贈:
臨江仙
蒼碧巍峨青照影,云輕霧繞江環。登臨攝取美容顏,遠峰晴雪,萬木翠屏聯。 踏遍青山尋圣境,攜來滿袖風煙。不辭峻嶺路途艱,藝通大道,萬象等閑看。
南歌子
一葦清江渡,千條綠柳柔。青山嫵媚照明眸,翡翠屏開波碧更藏幽。 慧眼識清麗,靈心會影舟。無邊秀色任誰收?放浪江湖風雨伴君游。
昌群攝影的路越走越寬廣了,他用他的相機為名人留影,為江山寫照,他也是一位讓我敬重的藝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