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確立了“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為我們指明了邁向強國之路的方向,重組后的國家海洋局為我們保駕護航……隨著國家戰略的穩步推進,中國的海洋工程裝備行業腳踏實地,已經站在自身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上。
本刊編輯部在此編發了兩篇相關的文章,既可作為本刊對于國家實施海洋戰略的解讀與回應,也可視為本刊作為行業媒體為國家海洋戰略推波助瀾。我們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的各級領導、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有識之士的關注與重視,建言獻策,推動海洋科技與裝備行業持續發展。讓我們繼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把握機遇、敢為人先,上下一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立潮頭;愿中國的海洋工程裝備行業里,涌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壯觀美景;愿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成為中國海洋經濟戰略的助推器,進而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海洋工程服務裝備作為海洋工程產業的核心支持裝備,在海洋工程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為海洋工程平臺提供持續的作業、環保、協作、供應等全方位服務保障,其市場需求與海洋工程產業市場息息相關。
今日的中國,將海洋經濟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國家著力扶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該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的黃金期。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隨著自身的跨越發展,必將成為中國海洋經濟戰略的助推器。
海洋工程裝備發展潛力日益凸顯
隨著陸地資源的日漸稀缺,海洋資源逐漸引人關注。全球海洋資源開采日益高漲起來,海洋工程日益擴張,其裝備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洋工程是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而開展起來的全新工程領域,根據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開發難易程度的不同,海洋資源開發可分為海岸、近海、深海等系列海洋工程;具體而言,隨著陸地資源的逐步枯竭及全球經濟發展對資源的持續增長需求,以海上資源開采為核心的海洋工程,以開發、利用、保護、恢復海洋資源為目的,對海岸、近海、深海等整體海洋環境進行工程化的新建、改建、擴建等一系列資源開發。
據BP統計,1990年全球石油總產量中的25%即來源于近海。隨著油氣資源需求迅速擴大、石油價格維持高位運行,近海油氣資源開發規模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帶動近海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市場保持持續穩定。隨著近海和深海石油開采不斷深入,近海石油開采逐步從富油區向中貧油區過渡,海域范圍不斷擴大,開采深度不斷增加,開采難度不斷提高。與之相適應,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擴大趨勢日益明顯。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從用途角度而言,國際上通常將海洋工程裝備分為勘探裝備、作業裝備、生產裝備及服務裝備。海洋工程服務裝備作為海洋工程裝備的輔助型裝備,主要是根據各種目的的海岸岸線工程、近海工程、深海工程和遠海工程等海洋工程的需要,為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撐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
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主要包括地緣政治因素、設備更新因素及市場需求因素。其中地緣政治因素在于隨著世界陸上資源劃分已基本結束,海洋資源競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從而刺激了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海洋工程服務裝備作為海洋工程產業的核心服務裝備,在海洋工程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為海洋工程平臺提供持續的作業、環保、協作、供應等全方位服務保障,其市場需求與海洋工程產業市場息息相關,隨著現役海洋工程服務裝備逐步達到其服役年限,設備更新需求將快速增長;市場需求因素則主要指油氣資源市場需求增長及潛在海洋資源開發市場需求。
總體而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是為海洋開發提供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隨著海洋開發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正在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
國內外海洋工程裝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制造行業主要集中于整體制造能力強、整體工程配套集成技術成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目前,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制造行業隨著海洋工程的快速發展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特點為技術附加值較高,勞動力成本影響相對并不顯著。因此,目前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制造行業主要集中于新加坡、韓國、日本、中國等世界造船及工程配套集成技術發展較成熟,同時人力資源成本較歐美更低的國家。
放眼全球,海洋工程的擴張,帶動了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發展;而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快速發展,又極大地刺激著海洋工程裝備各子行業整體規模的擴大。作為核心服務裝備,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在海洋工程產業規模擴大、技術快速進步、迅速向深海擴展的背景下,成為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海洋工程裝備子行業。隨著未來近海油氣資源開采的深入與深、遠海油氣資源開發的快速布局和老舊服務裝備的更替,未來幾年內,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海洋工程服務裝備市場主要以出口為主。隨著全球特別是我國海洋工程向遠洋發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需求量將進一步擴張,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但從裝備制造現狀來看,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國產化率一直較低,進口比例在70%以上。在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上,中國大多以制造低端海工裝備產品、賺取加工費用為主,而隨著我國眾多企業通過海工裝備產業,加上國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達到110億美元,其中海洋油氣開發年均增長將達到800億美元。未來10年將是我國海工裝備產業縮小與發達國家距離的絕佳機遇期。只要國家加大投入力度,瞄準核心技術以帶動產業發展,并進一步細化優惠政策,做大做強海工產業,我們就能與發達國家一爭高低。
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發展的潛力與機遇
有鑒于此,許多專家認為:我國應該加強發展力度,加快發展步伐,進入世界海洋工程產業第一陣營,為我國海洋開發和參與海洋國際競爭提供利器。
黨和國家審時度勢,在中共十八大上確立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揭開了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序幕。隨后在3月連出重拳,連推利好,為我國的海洋夢頻出妙招。3月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熱捧海洋科學研究,更將“海底科學觀測網”列為“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的首位,并在“總體部署”提出要建成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建設海底科學觀測網、啟動深海探測與調查等研究設施建設。從上述規劃中可以看出,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目標將實現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等。在海洋新興產業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被擺在首位,海工裝備行業正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國家著力扶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工裝備設產業的跨越發展,逐步提高國產化配套率,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
出席兩會的海事界代表、委員對此熱議,一致認為:發展海洋經濟,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需要一大批新型海洋裝備,這將給相關船舶企業帶來機遇,同時也將對振興船舶工業、推動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促進 “藍色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月11日,國家海洋局完成重組,隨后一周班子調配到位。這一切,都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為中國的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奠定了后發猛進的態勢。
以目前我國石油消費量及經濟發展速度估計,至2015 年,我國的石油需求總量將增至5.0 億~5.3 億噸,對外依存度將有可能升至60%左右。在陸上石油增產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加大海洋石油的開發就顯得迫在眉睫。我國擁有較為廣闊的海域,海洋原油的發現率僅為12.3%。其中,我國深水域有150萬平方米,目前僅勘探了16萬平方米,有90%還沒有勘探。因此我國在海上油氣勘探還是空間廣闊。作為我國海上油氣主體的生產企業,中海油“十二五”規劃中制定了極高的油氣產量目標,規劃中明確指出,至2015 年將實現油氣產量1億至1.2億噸,而2010年中海油全部油氣產量僅為6494萬噸,在“十二五”規劃完成后,中海油年產量將提高5000萬噸,增幅超過80%。與之相適應,巨大的增產目標促使未來五年內,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投資將快速增長。
我國海洋工程服務裝備行業正在崛起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在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日益嚴重的挑戰。這是因為,越來越(下轉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