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走進四川省平武縣第一村“平通鎮牛飛村”時,牛飛大橋上,彩旗招展,旅游車不時從橋上進出。在大橋橋頭,一塊感恩碑訴說著平武人的感恩之情:牛飛大橋由香港鄭家純先生捐資180萬元與河北邯鄲共同援建。這座大橋成了平武縣災后重建的一個縮影。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7月3日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張心國和省慈善總會秘書長楊秀華一行在市民政局副局長周志勇、縣政府原副縣長馮鯤及相關部門人員的陪同下到我縣極重災鄉鎮進行考察災后農房重建和新農村建設。此后,中華慈善總會和省、市慈善總會多次親臨我縣災區調查了解受災情況,對我縣極重災鄉鎮災后農村新村建設和農房重建進行考察,確定對平通、南壩、響巖三鎮災后農村新村建設給予8000萬元的援助。當年12月29日省政府副省長、省慈善總會會長張作哈參加,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省民政廳廳長、省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黃明全和縣政府原副縣長馮鯤分別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四川省慈善總會和平武縣人民政府在中南海簽定了“中華慈善總會捐贈8000萬元援助平武縣地震災區極重災鄉鎮新村建設項目合作協議書”。其中澳門善明會“川澳同心委員會”捐贈的5000萬元、香港鄭家純先生捐贈3000萬元。
2011年3月—6月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張心國、省慈善總會秘書長楊秀華、市民政局副局長慈善總會秘書長周志勇及香港鄭家純先生的代表周大福集團華西區常務副總經理郭翰璋先生,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澳門原立法議員、澳門漁人碼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周錦輝先生等分別對8000萬元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驗收。各檢查團分別走訪了受助農戶和項目受益的村社及安置點。視察后,檢查團對該項目實施情況非常滿意,對我縣各級政府對捐贈資金和項目的使用管理以及縣慈善總會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2009年通過聯系,貴州省慈善總會向平武縣捐款400萬元,用于修建幾座藏族鄉敬老院;貴州畢節地區慈善總會捐款500萬元,用于修建平武縣水晶敬老院。三年后的5月18日,貴州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覃祖祥來到了他們援建的敬老院。當看到寬敞明亮的住房、供老人使用的健身器材,還有學習室、音樂室等設施時備感欣慰。“看到這些,我們總算放心了,回去也有個交代。”覃祖祥高興地說。得到覃祖祥對平武慈善工作的肯定,我告訴覃會長一行:“我們只是起到一個橋梁作用,讓捐贈人放心,讓受助者受益。”
“5·12”汶川特大地震將社會愛心一下激發。面對如潮愛心,一個全新的難題擺在了平武縣委、縣政府面前:震前,平武每年能夠接受的捐款很少,轉瞬間有了堪稱數量巨大的善款,如何監管,保證每一分錢用到受災群眾身上?在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災后重建中,又如何保證善款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為災后恢復重建爭取社會各界的援助和支持,中共平武縣委、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平武縣慈善總會辦公室,并籌備注冊組建了平武縣慈善總會。從此我開始從事慈善工作。到目前,我會通過中華慈善總會、省、市慈善總會及各地社會愛心人士的愛心幫助,共接受捐贈資金和物資達2.2個億,極大的支持了我縣災后恢復重建,并援助了其他受災地區。
我在從事慈善工作幾年來,對慈善事業深有感觸: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用社會力量支持災后重建,救助需要救助的人群。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魅力慈善,愛心無限,慈善工作,大有可為。于是,我把這些心得分享于大家。
魅力慈善,
在于信息交流
自我從事慈善工作以來與信息結下了不解之緣,慈善事業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信息、離不開廣大愛心人士,慈善需要公開透明、需要政府和社會監督,我們秉承“慈善要起到一個橋梁作用,讓捐贈人放心,讓受助者受益”。
從2008年到2012年,由中華慈善總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慈善》雜志執行主編李玉林先生通過《慈善》雜志和中國社會出版社發表的《慈善的眼睛》發表“平武的喜雨”和“平武的陽光”,綿陽市《市場信息報》、《四川日報》、《綿陽日報》、四川新聞網地方頻道等記錄宣傳了平武慈善事業的開展,以平武縣慈善總會網站和慈善工作動態以及各種信息向社會公示了平武慈善工作狀態,保持了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我經歷了四年的慈善道路,我感覺慈善總會扮演著橋梁的作用,是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的橋梁。“慈善總會本身沒有錢,都是通過別人的捐助才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慈善組織都是需要募集善款,才會有資金,我們與各地慈善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取得聯系,以得到援助和支持,因此,信息溝通廣泛聯絡非常重要。我們慈善工作者無論走到哪里,都是向別人介紹情況募集善款,其目的就是要架起一座援助人和受助者之間的橋梁。
魅力慈善,
在于走向良性
2011年10月,我們應邀參加了中華慈善總會在北京組織的全國各省“慈善之光”成果展活動。平武縣的慈善工作成果得以展出。我看到各省慈善事業的發展,我認真思考:慈善到底是什么?后來我感悟到:我們要從激情慈善走向理性慈善,達到規范慈善,成為自覺慈善。這就是慈善事業正常的發展道路。
人們在“5·12”大地震大災面前,體現了血濃于水的同胞手足之情,人們捐贈蜂擁而上,對災區的捐款,捐了錢也就不過問錢的用處,屬激情慈善。而理性慈善就是捐錢之后,要過問錢到底用在何處,去做了哪些項目,不能就捐而捐。規范慈善主要是針對慈善組織,在接受捐助后,要約束慈善組織,加強捐贈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公開款物的用處。而自覺慈善,應該是慈善發展的最高階段。對捐贈方來說,首先要有愛心,捐贈善款要形成自覺的習慣和對社會愛心的回報,要做到以善小而為之;對慈善機構來說要規范管理,按照捐贈者和受助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對受助者來說,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后,要學會感恩,學會行善,幫助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形成良性循環。
魅力慈善,
在于幫困助學
當我們經歷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災后恢復重建已完成,我縣的慈善扶持對象,主要放在助學、助困、助醫上,幾年來共計資助743人次,發放救助金316萬元。其中,助學是首要的。我認為,扶貧先扶智,國富先育人。我們倡導全社會愛心人士幫助需要幫助的學子們,讓他們完成學業。幫助一個學生成功,可能會改變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村莊。目前,我縣先后捐助大學生共計272人次。慈善工作就是要通過各方面的力量,幫助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把他們培養出來,使他們貢獻社會,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發展社會。助困解決因災造成暫時困難的群體,這其實也是我們做慈善事業的目標。
魅力慈善,
在于增強公信
我認為,慈善事業首先要增強公信力。公信力要建立和健全規范的工作機構,完善規章制度,做好信息溝通。還要建立相應的工作監督機構,讓慈善透明,讓全社會監督,使捐贈者愿意捐贈,真正使受助者得到幫助。要倡導全社會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并依靠黨和政府的支持,建立穩定的善款來源。同時還要建立慈善愛心基地,投放愛心捐贈箱,利用媒體和各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慈善,達到人人慈善,慈善人人,愛心釋放,救助無限。
魅力慈善,
在于助力文化發展
慈善助力文化發展是在物質慈善扶助的基礎上,對精神慈善扶助模式的一次創新和嘗試。中華慈善總會助力文化發展是有榜樣的。2009年12月,由北京大德宏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中華慈善總會共同成立的中華慈善總會藏文化慈善基金就是站在“民族和諧、藝術和諧”的高度,實實在在幫助到了需要幫助的人們。“5·12”地震以后,我縣災后重建基本完成,但精神重建任重道遠,縣慈善總會助力群眾文化的發展是符合慈善宗旨的,是順應社會需要的,對促進加快建設西部文化強縣具有積極的意義。
慈善助力文化發展是進一步豐富慈善文化的積極舉措。慈善文化是慈善事業的靈魂,中華慈善總會一直注重慈善文化的弘揚,編撰《慈善讀本》,發起“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就是榜樣。“5·12”地震之后,我縣的文化公共設施得到了全面改善,全社會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空前強烈。近年來,我縣文藝創作越來越繁榮,縣慈善總會資助縣文聯會刊的創辦,就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展、繁榮慈善文化的積極舉措。發展慈善事業必須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境,這種環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載和激勵,要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慈善資助方向是多元的,資助文化發展,對鞏固和發展平武慈善事業良好的“人文關懷”社會環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我認為慈善的發展理念,必須要有自己的基地和陣地。目前,我們通過河北保定市慈善協會募捐3800萬元,正在建設平武縣養老事業服務中心,這是我們的基地。通過這個基地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平武縣養老事業服務中心建立,可以解決休閑養老問題;可以培養養老服務行業人才,促進再就業。同時對旅游興縣接待旅游客人帶來一定的收入。使其成為拓展慈善事業、發展慈善事業的基地。
我暢想平武未來的慈善事業新局面:人人關心慈善,人人樂善好施,使慈善成為無限美麗的愛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