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自始至終一直伴隨著一個問題:開放還是封閉。電信運營商時代是
“封閉花園”的模式,大量SP在電信運營商的雨下接水,從預裝、計費到分成。此后蘋果推出iPhone,借助3G的勢頭將移動互聯網的“星星之火”點燃。蘋果打破了電信運營商主導一切的格局,讓終端廠商作為產業鏈核心的地位凸現出來,整個產業鏈的關系更加開放。不過蘋果半封閉的模式也引發了不少非議,例如在應用審核上過于強勢,甚至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讓部分開發者不滿。直到谷歌的Android出現,才徹底實現了開放,開發者的規模迅速擴大,蘋果之外的各家智能手機廠商也有了“活路”。開放與封閉的問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討論,更是一種產業現實,關系到產業的發展前途。
所以最近當《華爾街日報》報道谷歌和其收購的摩托羅拉移動共同開發X-phone時,業內人士開始議論起來,擔心谷歌不再開放,不再與摩托羅拉之外的其他智能終端廠商共享Android。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時,這種聲音已經存在。而其后摩托羅拉裁員,谷歌一直淡化摩托羅拉移動作為終端廠商的地位,相反卻與其他智能終端廠商合作,消除了他們的戒心,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繼續繁榮發展。不過有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即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之后,如何規劃它未來的發展?有人說谷歌僅僅是為了獲得專利,也有人說谷歌是為了獲得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不過這些最終都證明不是谷歌的終極目標。而現在谷歌要推出X-phone,問題有了更合理的解釋。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發展大勢之下,谷歌的做法或許并不奇怪。
這可能也跟谷歌自有品牌Nexus系列手機的銷量不佳有關。第一代Nexus由HTC代工,第二代由三星代工,第三代同樣與三星合作,而第四代谷歌選擇了LG。雖然代工廠商本身的實力和影響力沒有問題,但是實際的效果并不明顯。三星也曾聲稱Galaxy Nexus銷量極低,并以此為谷歌辯護,當時谷歌正在與蘋果發生專利戰爭。
業內人士還分析,谷歌之所以能夠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平衡與各大終端廠商的關系,是因為谷歌一直沒有嘗試自己生產手機,而是與其他終端廠商合作。這跟微軟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是完全不同的邏輯。不過當傳出微軟要推出自有品牌手機的時候,谷歌也傳出類似的消息,這可能導致谷歌也面臨與微軟相同的問題,即合作伙伴的猜疑,并因此損害整個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K表文章稱“三星和其他廠商正在考慮用自己的規格修改Android軟件,也就是說大幅修改Android,并在自己的在線商店出售應用和內容。”該分析認為三星、HTC廠商有可能效仿亞馬遜的做法,通過搭載大幅改版后的Android軟件,從而剝離與谷歌相關的應用。
隨著產業鏈融合的趨勢加強,產業鏈各環節的關系日趨復雜,競爭與合作并存并不奇怪。谷歌只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在Android軟件的使用權上保持一致性,不對摩托羅拉特殊時待,產業鏈的平衡仍然可以維持。全球互聯網,開放的大勢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