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甕安縣核桃品種種源分布及生產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甕安縣核桃種源為55株,平均樹齡為40a,平均樹高和胸徑為14m、47cm,無中心主干形41株,有中心主干形14株,當地果實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適宜核桃生長的海拔為800~1 200m。同時分析了甕安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對策,為核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桃;種源調查;發展對策;甕安縣
中圖分類號 S6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58-02
核桃(Juglans regia L)和泡核桃(sigillata Dode)均為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屬(Jugans),是世界重要堅果樹種,也是我國2個主要栽培種[1-2]。核桃在貴州較低海拔均有分布,在海拔600~2 500m均能生長,在甕安縣垂直分布集中在850~1 350m。近年甕安縣被列入貴州省核桃重點栽培區,優良農家品種(類型)豐富,分布有淺黃殼泡核桃和露仁核桃等優良農家品種。當地核桃主要采用實生繁殖,個體間差異大,品種優劣混雜,嚴重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3]。近年來,調查組開展了甕安縣核桃種源分布及生產狀況調查,充分挖掘優良種質資源,為甕安縣核桃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甕安縣基本概況
甕安縣地處烏江中游,黔中腹地,黔南北部,地理坐標為E107°07′-107°42′、N26°53′-27°29′,與黃平、福泉、開陽縣、遵義、湄潭、余慶接壤。甕安是革命老區縣、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全省雙擁模范縣、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工作紅旗縣。甕安縣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6℃,年均日照時數1 239h,無霜期259d,年均降雨量1 080 mm,相對濕度83%。
2 調查方法
調查組深入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就鄉土核桃種源情況逐株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實地測量、走訪林農、咨詢戶主等形式,對每株核桃種源進行調查,對漏選進行了補充,了解每株核桃種源的生長結實習性、年度單株產量、樹齡、口感、病蟲害情況以及物候特征等。同時,調查每株種源位置、生長指標,并采集單株核桃種子便于進行育苗試驗。
3 甕安縣核桃生產現狀
3.1 種源分布廣泛 甕安縣鄉土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泛。全縣現存核桃種源分布于江界河鎮、雍陽辦事處、甕水辦事處、高水鄉、木引鄉、候場鎮、白沙鄉、建中鎮、牛場壩鄉、珠場鎮、漁河鄉等14個鄉鎮,平均海拔為1 042m,海拔在800~1 000m有17株,1 001~1 200m有37株,1 201m以上有1株,多分布在陰坡和半陰坡,大部分坡源、溝谷、村旁零星生長,主要集中在中下坡位,土層深厚,土質較為疏松。核桃皮薄、個大、肉嫩、肉滿、肉質香醇甜潤。
3.2 種源豐富 據調查,甕安縣栽植核桃種源為農家品種系列,初步確定優良種源有55株,其中漁河鄉10株,木引鄉9株,高水鄉8株,牛場壩鄉5株,白沙鄉5株,甕水辦事處4株,其它鄉鎮分布較少。平均樹齡為40a,樹齡10~30a有19株,31~50a有30株,51~70a有4株,101~120a有2株。平均樹高14m,10~15m有36株,16~20m有18株,30m以上有1株。平均胸徑47cm,20~40cm有27株,41~60cm有19株,61~80cm有8株,120cm有1株。無中心主干形的有41株,有中心主干形的有14株,干果形為圓形的有10株,橢圓形的有44株,扁圓形的有1株,株年均產量約30kg。甕安當地果實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調查范圍內核桃種源無病蟲害發生。
3.3 生產加工現狀 甕安縣核桃產品加工起步較晚,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供、銷不配套,生產中采用人工敲打、去青皮、清洗和自然晾干干燥,核桃破殼取仁采用冷水浸泡、人工砸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加工質量等級。目前核桃產品銷售以干果為主,無深加工產品,嚴重影響了產品附加值的提高。
4 發展核桃的優勢
4.1 生態氣候和土地資源優勢 甕安縣地處貴州省中部,黔南自治州北部,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優勢,生長期光照充足,集溫量大。全縣國土總面積197 380hm2,其中林業用地103 509.87hm2,地處海拔700~1 500m,而核桃適宜生長發育區域在1 500m以下的低熱河谷。可見,我縣比較適宜核桃生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4.2 優惠的扶持政策 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扶持、鼓勵政策,對流轉林地30a以上、投資種植核桃666.7hm2以上的連續5a給予50元/667m2的資金扶持;公路沿線產業帶內流轉土地20a或林地30a以上、投資種植種苗基地33.3hm2以上的連續5a給予投資人50元/667m2的資金扶持,并優先配套國家項目支持。對投資林產品加工額達1億元以上的、林產品加工企業列入國家或省著名商標的、林產品列入國家或省著名商標的均給予10~10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建立縣級財政引動投入機制,每年預算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林業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引動林業產業發展。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金融部門要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對符合信貸條件的信貸業務要及時給予支持。
4.3 豐富的良種資源 甕安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通過多年不懈努力,保存了一批當地核桃種源優良品種,其具有果大、殼薄、仁白、質優等優點。通過各種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比較適宜當地氣候、土壤的優良嫁接苗木,是當地群眾比較信賴、首選種植的優良品種之一。
5 發展對策
5.1 強化組織領導 縣直和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建立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抓好統一安排,指定專門人員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為核桃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5.2 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果農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現有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職能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成立培訓咨詢機構,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把農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健全核桃產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果業信息化進程,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媒體轉播作用,廣泛開展對果農的信息、科技及產品銷售等服務。
5.3 加大政策支持 統一認識,強化對核桃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要把核桃基地建設與扶貧開發工程項目及其他涉農工程項目結合起來,集中投入,加快核桃基地建設步伐,教育引導群眾自主投資,獨立發展,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加大核桃基礎性研究的資金投入,特別對開展核桃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的應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在核桃產業發展中作出較大貢獻的單位、人員、果農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5.4 保護種源,加強科學試驗研究 近年來,核桃的營養和經濟價值逐步為人們所認識,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其野生群落在山區農民采摘核桃果實的混亂過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特別是種質資源的損失很大。由于環境條件的差異,核桃果實的變異較大,表現較好的優良單株較少,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進行種源的選優和保護,盡快開展良種選育,進行核桃示范基地建設,以優良種苗優勢來加快發展。選擇優良品種類型、培育壯苗上山造林是我縣發展核桃產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5.5 引進核桃加工企業,完善農村專業合作社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核桃粉、核桃油等深加工產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加之甕安縣核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有必要引進核桃加工企業,有效解決果農大規模發展核桃而擔憂銷售問題。建議成立一家核桃專業技術協會和幾家核桃專業合作社,通過專業技術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的凝聚作用,將積極性高的種植戶組織成一個群眾團體。此外,會員與會員之間、協會與協會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學習,又打破種植戶之間在技術和品種上相互保密的封閉意識。通過相互交流學習,種植戶的栽培經驗和操作技術可以得到不斷提高,促進全縣核桃產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素傳,肖斌,肖正. 大別山山核桃調查初報[J]. 落葉果樹,2008(2):34-36.
[2]肖良俊,馬婷,賀娜. 云南鎮雄核桃優良單株選擇初報[J]. 西部林業科學,2011(40):69-71.
[3]劉嬌,范志遠,曾清賢. 云南省魯甸縣核桃選優初報[J]. 中國南方果樹,2010(39):45-48.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