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了紅薯的生育特點和經濟價值,對思南縣近年來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的淀粉紅薯高產培技術進行總結和歸納,即選用良種、培育壯苗、抓好田間管理及妥善貯藏等綜合配套技術,以便薯農掌握應用,促進增收致富。
關鍵詞:淀粉紅薯;高產栽培技術;思南縣
中圖分類號 S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52-02
紅薯(Ipomoea batatas Lam)具有高產穩產、耐旱、耐瘠薄、無明顯生育期等特點[1],是貴州省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善,紅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尤其是高淀粉紅薯在薯類加工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全國各大薯區已把甘薯“淀粉、粉絲、粉皮”加工列入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日程[3]。有關資料報道,甘薯正在成為重要的工業原料,通過甘薯淀粉進行深加工生產的產品就有幾十種[1]。自2008年以來,思南縣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充分利用本地的區域優勢和自然資源條件,以貴州華力農化工程有限公司為載體,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運作模式,把紅薯生產列為一項促農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不斷引進淀粉專用型紅薯新品種,通過試驗示范結合推廣種植,到2011年全縣優質淀粉專用型紅薯年種植面積達2 66667hm2以上,其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如下:
1 選用良種
近幾年引種篩選試驗結果,在思南縣栽植獲得高產穩產的淀粉型紅薯品種有銅薯1號、銅薯2號、豫薯王、豫薯抗病1號、甘薯1號等。2010年思南縣高淀粉紅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通過銅仁市農委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加權平均單產3 39309kg/667m2。
2 培育壯苗
要使紅薯獲得高產,適時育苗、培育壯苗是關鍵。在生產上,紅薯通常采用塊根育苗,然后從苗床上剪取蔓藤進行扦插繁殖。早育苗、育壯苗有利于形成既早又粗壯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結薯早而多,產量高。高淀粉紅薯壯苗的標準是莖粗壯、葉片肥厚、大小適中、無病蟲害、剪口漿汁多,一般苗長20~26cm,莖粗05cm以上。
21 選好地塊,制作苗床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有利于排灌、未種植過薯類作物的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塊作苗床。結合深翻施足基肥,每10m2施40~50kg 優質農家肥。排種前3~5d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寬1~12m的畦面,畦長因地而宜。
22 精選種薯、適時排種
221 種薯處理 用作育苗的種薯,要嚴格挑選,選用無傷、無病、大小在100~500g的紅薯作種薯。
222 排種 適時早排種,可以爭取早出苗、多出苗,提高薯苗質量,淀粉紅薯在移栽前40~50d左右排種為宜。思南縣內海拔500m以下地區宜于2月下旬排種;500~800m地區適宜在3月上中旬排種。排種時要求種薯平放,頭朝一個方向斜排,做到“背面朝上、腹面朝下”、“大薯深排、小薯淺排”,種薯之間間隔2~3cm,大薯和小薯分開排種,分布均勻。
223 覆膜 排種后淋施清糞水,再覆蓋細土,以不見種薯為宜,然后用地膜覆蓋或低拱覆膜保溫。
23 精心管理,培育壯苗 出苗前以提溫保溫催芽為主,床溫保持在30~34℃,促使薯塊早萌芽、多發芽。溫度超過35℃要及時揭開覆膜一角降溫,床土不能過干也不能過濕,如果床土發白,則應在晴天上午適量澆水;出苗后床溫逐漸控制在25℃左右;薯苗長到20cm以上有6至7葉時,揭膜煉苗,經4~5d煉苗后即可剪苗栽插。剪苗時留1~2節以利再生,剪苗1d后用清糞水加尿素(每50kg清糞水加01kg尿素)潑澆,再次進入催苗管理階段。高產薯宜剪2~3茬苗。
3 抓好田間管理
紅薯全生育期要抓住“前期穩長,中期健壯,后期遲衰”這3個要點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
31 深耕、壟作 深耕能改善通氣性,增強蓄水能力,促進土壤養分釋放。紅薯耐旱怕澇,適合種植高淀粉紅薯的土壤以透氣性好的疏松砂質壤土為最佳。紅薯塊根一般分布在5~25cm土層中,思南縣高產栽培中采用較多的是單行或雙行起壟移栽,因為壟作能加深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還便于排灌,有利于抗旱防漬。
3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是在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8℃以上時即可移栽,移栽時要將壯苗和弱苗分開栽插,防止大苗欺小苗。思南縣以春薯為主(一般4月中下旬~5月中旬定植),夏薯為輔(5月下旬~6月下旬定植)。可采取凈作或與玉米間作或與小麥套種,種植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和春薯略稀、夏薯略密以及肥土稀栽、瘦土密植的原則確定。春薯栽插密度為4000~5000株,夏薯栽插密度為5000~5500株。
33 科學平衡配套施肥 高產栽培施肥應采取“有機無機相結合,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的原則,開廂起壟時按每667m2施優質廄肥2000kg、復合肥30kg的標準施足底肥;移栽時用清糞水澆淋,移栽后5~7d,每667m2追施8~10kg碳酸氫銨;栽后40~70d,看苗追施催薯肥(鉀肥),紅薯是喜鉀忌氯作物,施用鉀肥要用硫酸鉀(不能選用氯化鉀),配合追施少量氮肥。
34 加強管理 薯苗移栽后2~3d及時查苗補苗,防止缺株少苗影響產量,補苗要選用壯苗,在陰天或睛天下午進行,帶水補栽,保證全苗;栽后10d至封壟前要結合除草進行2~3次中耕,以促進根系發育;紅薯長蔓期提蔓不翻蔓,提蔓看蔓長勢而定,莖蔓長勢弱的不提蔓,長勢過旺的可提2~3次蔓,以控制莖葉徒長;在整個生育期加強田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35 適時收獲 紅薯收獲期主要由氣溫決定,一般在當地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選擇晴天進行收獲。收獲過早,會降低薯塊的產量;收獲過晚,薯塊易受低溫冷害的影響。收獲時要盡量輕刨、輕放,盡可能減少傷口。
4 妥善貯藏
安全貯藏是紅薯豐收保產、種薯妥善保管和進行加工利用的重要環節。鮮薯在貯藏期間,極易發生壞爛現象,嚴重的會全部爛掉。所以在貯藏紅薯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剛收挖的紅薯要適當晾曬,使薯塊上的泥土自然脫落,紅薯在入窖前要精選,做到傷薯、病薯不入窖。
(2)薯窖應建在避風向陽、地勢較高、土質堅硬的地方。在貯藏紅薯前將窖底和四周撒一層消毒粉或用硫磺薰窖,殺滅薯窖內病菌,以備紅薯入窖。
(3)貯藏期要加強管理,控制好薯窖內的溫度和濕度。紅薯進窖后要注意通風散熱,不要封窖過早,防止燒窖;寒潮來臨時要注意保溫防寒,窖口要用稻草或御寒物蓋好,密封保溫,使窖內堆溫保持12~13℃為宜,冬季需進窖取薯,要預先安裝好窖門,避免在進出薯窖時將冷空氣帶入窖內,影響紅薯安全貯藏;開春氣溫回升,寒暖多變,要以穩定窖溫為主,適當通風,散濕散熱,要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溫。
(4)推廣應用大棚窖集中貯藏紅薯。這種貯藏窖是由貴州省銅仁市農委植保植檢站高級農藝師涂剛研究設計的,已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8200964100),薯窖建造規格視紅薯的貯量多少而定。思南縣現有的大棚貯藏窖建造規格為長8m、寬6m、高48m,可貯鮮薯6萬~7萬kg,貯藏期甘薯保薯率達946%[4],且管理方便、省工、省時、省力。
參考文獻
[1]楊新筍、程航甘薯高產栽培與綜合利用[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省統計年鑒(2009)[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3]黃詠梅甘薯的開發利用及發展前景[J],廣西農業科學,2008,39(5):697
[4]涂剛,陳玉嬋、涂曉亞甘薯貯藏大棚窖的設計與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97-99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