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在某產品建造過程中難以加工的雙曲鋁板加工方法,并以導流罩為例,通過實際改造設備和制作工模,探究工藝流程、最終加工成型的過程。
關鍵詞:鋁質雙曲板;導流罩;工模;冷加工
中圖分類號:U665.1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我公司建造的某特種船舶由于船體零件大部分為鋁質,由于鋁的熔點只有660℃,熱加工當金屬溫度達到或超過低熔點共晶溫度時容易產生過燒現象。過燒嚴重時表面呈現明顯的氧化色、密集小泡,顯微組織中出現晶界加粗或晶內出現復熔共晶球,所以在加工雙曲鋁板時不能采用傳統的鋼質加工工藝,先進行單曲率的冷加工然后進行水火彎板進行雙曲加工。所以雙曲鋁板加工就成為一個擺在某船建造過程中的難題,因此探討鋁質雙曲板的加工方法就顯得非常有意義。
2 設計原理和思路
1)由于某產品導流罩曲線復雜,曲率變化大,且鋁板容易在工序中產生擦、劃傷等缺陷,結合生產實際需求決定采取一次成型冷壓技術。這就要求冷加工精度必須提高,而現有的160t油壓機精度和靈活度不能完全滿足生產需要,故首先需對油壓機進行改造以滿足生產需要;
2)對難加工的雙曲板導流罩進行數學放樣,將雙曲板展開后進行相應的工模制作;
3)精度誤差分析。對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誤差進行誤差分析,通過對各環節誤差分析結果進行過程控制,確保最后加工的成品符合精度和工藝要求;
4)將工模與改造后的油壓機進行匹配試驗,并應用自己設計的易取易裝簡易裝置進行試加工,符合精度要求后進行正式加工。
3 實施步驟
3.1 油壓機的改造
1)手動操縱桿改為電動控制平臺
改造前,通過操縱手柄的往復運動,控制液壓油路的流量,達到增加或降低冷加工壓力的目的。該方式存在諸多弊端:
① 采取機械控制,使用時間稍長,零部件很容易產生漏油,維護困難,且影響油壓機的壓力穩定性,時常達不到額定工作壓力;
② 采取機械零件進行壓力控制,動力傳輸速度較慢,生產過程中的壓力轉換等待時間長,難以提高冷加工的生產效率;
③ 利用機械手柄操縱,手柄的位置必須固定在設備的一側,無法隨生產的需要進行移動,當需要加工一些比較大的零件的時候,會產生一個“角度盲區”,無法觀察到零件的加工情況,既影響工作效率,又存在一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改造后,手動操縱桿改為電動控制平臺,上述問題都迎刃而解。電動控制平臺,維護方便,不存在漏油情況,控制速度快,生產效率和精度得到了保證。
2)液壓箱及其管路改造
改造前,液壓箱及其管路全部在160t油壓機的主缸頂部,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① 維修困難,一旦發生故障,爬上爬下,存在安全隱患;
② 保養困難,液壓管路需要每天進行擦拭、維護,在設備頂部維護起來非常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隱患;
③ 閥件、接頭、儀表等位置容易飛落灰塵,由于在設備頂部,不能及時進行清除、擦拭,是造成設備故障、影響設備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
改造后,將主缸頂部改到地面,容易操作,設備保養、維護、維修比以前方便了,所以故障也就少了,既保證設備的使用壽命,又大大提高了冷加工的生產效率。
3)主缸活塞圈改為Y型活塞圈
改造前,主缸活塞圈為O型,必須是耐油、耐磨型的,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仍然時常由于磨損造成漏油、不暢而發生故障,給維護、保養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同時也影響生產效率的穩定和提高。
改為Y型后,這一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首先,Y型圈耐油、耐磨性更好,同樣的材料,由于運動順暢,磨損減輕了很多;又因為磨損減輕、與缸壁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漏油情況就大大減少了,對連續生產、保證冷加工的生產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3.2 導流罩的數學放樣
利用藍圖數據將導流罩線形視圖畫出,根據機械制圖原理和SPD數學計算機放樣技術,導流罩雙曲板展開獲得縱向和橫向線形,將每個剖面線形進行木卡制作,屆時將用木卡檢驗模具自身的線形。
3.3 精度誤差分析
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精度誤差,主要有幾點:
1)油壓機的操控誤差
加工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油壓機和自制的工模完成的。因此,油壓機操作的誤差對鋁板冷加工精度影響較大,故對油壓機進行改造是很有必要的。
2)模具的幾何誤差
模具誤差對鋁板冷加工精度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采用壓角模具加工時,模具的磨損會直接影響外板的加工精度,且上下模具大小和線形直接決定鋁板加工大小和線形。因此,采用等離子切割機數控下料,將切割精度控制在2mm范圍內。
3)樣板變形產生的誤差
由于樣板的制作都是由人工進行手工制作的,因此其本身就不可避免存在誤差,并且由于樣板的長期使用,使樣板受到磨損而影響其精度,從而使產品的加工精度降低。因此要求現場作業人員在操作過程中要做到輕拿輕放,妥善保管樣板,對于經常使用的樣板進行精度報驗,從而減少人為因素對精度的影響。
4)工藝系統受力變形產生的誤差
加工過程中由于鋁板剛度相對于油壓機、模具來說比較低,在壓力的作用下,鋁板由于剛度不足而引起的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就比較大。因為變形與載荷不成線性關系,加載曲線和卸載曲線不重合,卸載曲線滯后于加載曲線。兩曲線線間所包容的面積就是加載和卸載循環中所損耗的能量,它消耗了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接觸變形功。第一次卸載后,變形恢復不到第一次加載的起點,這說明有殘余變形存在,經多次加載卸載后,加載曲線起點才和卸載曲線終點重合,殘余變形才逐漸減小到零。
3.4 工模制作和安裝
根據放樣出來的線形以及結合改造后的160t油壓機的機械特性,需制作出模具更換快,加工精度高的工模方能滿足現場需求。
機械工模分為上模與底模。由于是雙曲性質,上模和底模同時決定著加工件的形狀,所以模具首先是從現場和放樣數據進行分析,且要考慮機械本身能所承受的壓力和下面幾點因素來制作。
1)根據機械本身的上下限及寬度和加工件的長寬度,初步判斷工模長寬高并繪出草圖(在這里還需要考慮操作人員的安全站位與視線不被阻礙);
2)根據加工件的力學性能(這里主要用于加工鋁質零件),制定出所需工模材料的厚度,經計算得出需要至少20mm板厚的鋼板才能滿足;
3)為降低成本,本工模制作全部選取適當大小的余廢料,按照放樣得出的展開圖進行數控鋼板切割;
4)切割后的模具橫向線形進行冷壓加工,縱向線形水火彎板加工,多次反復直至符合木卡精度要求為止;
5)將加工好的模具采用橫骨架式肋板結構焊接成一體,增加模具剛度和強度;
6)采用螺桿連接方式將上模與油壓機上壓板連接,底模用螺桿與底座進行連接緊固好,至此,上模和底模安裝完畢。
4 現場實際應用
將制作好的工模用快速拆裝螺桿與改造后的160t油壓機連接,現場進行工模實際貼合試驗,所加工的試驗板縱向和橫向曲線線形都符合精度要求,最大線形離空不超過2mm,而且裝卸工模方便靈活,改造后的電控平臺操作簡單,反應迅速,完全能滿足現場生產需要。最后進行實際鋁板導流罩加工,加工過程一次成型,板厚壓制均勻無折痕,線形過渡自然,符合精度和工藝要求,如圖1。
5 結束語
通過對導流罩雙曲板加工方式的研究和實際應用,不僅在生產上及時高效解決了某產品復雜零件的加工,保證了生產周期,圓滿完成了加工任務,而且在鋁質產品加工方式上摸索出一條新的工藝方法,為后續更為復雜的鋁質產品船積累了相關經驗,為探索和優化先進工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