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造船》是廣東造船工程學會的會刊,在歷屆學會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廣東造船》不負歷史使命,在全省乃至華南區域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發揮了其積極作用。要進一步鞏固成果,開展工作,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學會會刊功能
作為省級組織的會刊,華南區域唯一的一本船舶行業的專業性刊物,會刊的職能體現在四個方面:
1、窗口作用。通過會刊,行業可以了解學會和會員各方面的工作情況和信息;
2、陣地作用。會刊是學會闡述工作主張的輿論高地,是對廣大會員進行宣導的陣地,也是學會和廣大會員展示自我的宣傳平臺;
3、紐帶作用。會刊是會員了解學會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和廣大會員中起到了紐帶和橋梁的作用;
4、存史資政作用。會刊作為重要的會史資料,具有一定的存史資政的作用。
只有準確把握好會刊的職能定位,才能思路清晰,認識到位,把握方向,有的放矢,把會刊工作做好。
要達到這四點要求,就要辦出會刊的特色,會刊的特點主要體現以下兩點:
1、突出專業性。會刊是學會的喉舌,專業性必不可少,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充分堅持產學研結合的學會宗旨,推動學術技術化、技術產業化、產業系統化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會刊最根本的原則,必須旗幟鮮明,落地有聲,含混不得。
2、貼近會員實際。真實反映會員的訴求和呼聲,總結會員成功經驗和教訓,緊密聯系行業經營發展趨勢與會務工作實際,貼近廣大會員的思想、工作,立體地反映他們在本職工作和會務工作中的業績與奉獻,做到真實全面,富有感染力。
二、提升學術期刊功能
《廣東造船》作為學術期刊,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上升的平臺,30年來已經廣為人知。因此,在新時期,學術期刊的作用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提升,將開展如下幾部分的工作:
1、落實國際刊號,在2013年第四期前完成現有國內刊號與申請國際刊號的整合;
2、論文格式、索引等均向國家核心期刊看齊,逐步達到國家核心期刊的質量和水平;
3、積極配合行業學術工作,提供號召、討論、宣傳、公示的平臺。
4、通過與專業性電子化網絡平臺的合作,加強學術推廣的力度。
三、加強非學術論文部分的質量與可讀性
除了努力突出辦刊特點,增強可讀性是提高刊物質量的重要環節。增強可讀性也是應該朝四個方面努力:
一是豐富多彩。《廣東造船》在內容設計上將采取常設欄目和非常設欄目相結合的方式,常設欄目(論文部分略)有:要聞點評(將國際動態和國內動態改版成重大事件的點評)、廣東動態(廣東船舶行業發展最新消息)、學會動態(重要會務活動等)、走進船廠(前期重點關注省內船舶修造企業,后期將輻射華南區域)、行業研究(對行業內政策、技術、產業發展的解讀、調研報告、成果展示等)、南海開發專欄(圍繞南海開發帶給船舶行業的機遇展開)、熱點透視(系統反映重大新聞事件與行業問題,深入挖掘揭示實質與意義,追蹤探索發展趨勢)、人物訪談、廣東巡禮、游艇專欄、企業風采,船眼看世界,聚焦園區。非常設欄目如之前的“廣東造船三十年”、海事展專欄等,會員內容越豐富多彩,對會員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是短小精悍。當今行業工作者工作都比較繁忙,他們沒有更多時間也沒有更多興趣讀大塊文章,因此短小精悍的文章更易受到會員的歡迎。會刊要多發短文,這樣既提高了會刊的信息量,又增強了會刊的可讀性。
三是圖文并茂。一篇文章如果配有圖片就會更加生動,也增加了對讀者的吸引力。因此,圖片在會刊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不能只重視文字,還要重視圖片的作用,要使會刊的“四封”和內文圖文并茂,增強其可讀性。
四是設計精美。當然,會刊不同于通俗刊物,要強調其嚴肅性,不能花里胡哨,但也不要呆板,要使會刊盡量制作得精美些。
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努力提高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做好會刊工作的保證。
1、建立了特約通訊員制度。我們在相關行業單位中選定了一批特約通訊員,除了不定期把他們請上來進行新聞宣傳方面的培訓,也形成了初步的信息對接機制,接下來,我們也希望在學會會員中擴大通訊員隊伍,給他們提要求,定任務,初步達成覆蓋全省各級組織的會刊工作網絡。
2、努力發現、挖掘較高水平的撰稿人和優質稿源。優質稿件對辦好會刊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我們認真在這方面下功夫,積極和撰稿人經常保持溝通和聯系,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撰稿人隊伍。希望能獲得大家的踴躍推薦。
3、努力提高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新時期對會刊編輯人員的知識面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不僅要有較高的行業認知和責任意識,還要有較強的文字綜合能力和聯系溝通能力,這樣就需要加強學習、深入學習,不斷積累和掌握編輯工作的實際經驗和本領,使刊物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刊物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4、完善編校流程,嚴肅編輯考核制度。
四、重新打造發行體系
發行是紙媒的生產線,發行是一種市場銷售行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發行面對的是讀者市場,是支持廣告市場的基礎,是報紙產業銷售的終端。因此,必須把發行工作上升到關系媒體生死存亡的高度來重視:
·良好的發行服務是穩定讀者的基礎
·優質的發行服務可以擴大媒體的影響力
《廣東造船》只有增加訂閱發行數量,才能逐漸緩解雜志出版方面的成本壓力,為雜志進一步的發展提供空間和時間的緩沖。
1、建立一整套嚴格的發行服務監督體系,同時配合較為嚴格的獎懲措施進行監督。加大發行獎勵機制,積極鼓勵訂閱發行。
2、通過相關海事船舶院校等,打入公立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拓展雜志在這一塊的影響力
3、開發區域范圍內的船舶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
4、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尋找發行合作伙伴,通過利益共享的模式,彌補目前發行人手不足、發行團隊弱小的短板。
5、拓展贈閱對象。海事船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上級協會、同級協會、科研院所的贈閱,將對雜志本身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
6、開展全行業征訂活動;
五、持續開發合作伙伴
雜志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了一批老客戶,在目前的行業氛圍中,廣告業務的開拓,存在著很大困難。有鑒于此,將會積極探索新的廣告服務模式,同時加大提成比例,鼓勵廣告業務的開拓。
1、積極開展協辦、欄目冠名、贊助單位等非《廣東造船》傳統廣告業務。
2、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展會,積極協辦、主辦各種活動,通過廣泛的接觸來拓展雜志溝通渠道,搞活行業,也為雜志增加收入。
六、謹慎引入新元素
雜志發展模式在新興媒體和社交工具的沖擊下,其重要性會逐漸退化。面對新的挑戰,雜志既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逆潮流而動;也不能盲目附和,人云我云。實體雜志和虛擬平臺應該是一個互為補充的整體,雜志由于經濟水平和認知上的關系,不可能一撮而就,但是可以在實體雜志發展的階段中,逐步引入新的元素。
1、電子刊物。對于很多人而言,這已經不是新興事物,黃船的刊物也電子化了,雜志將要推出的電子刊,并不是簡單的網上瀏覽,將根據部分讀者年齡偏大、時間匆忙的需求,開發出融合聽、索引、內容下載等多種功能的電子刊物。
2、APP功能。
3、其他功能(略)
后記:作為一個已經有30多年歷史的老牌雜志,在時代的變遷中一步一步地走過來,在這個過程中,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心血,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功績,這個過程值得尊敬。這份雜志,在新時代的風雷激蕩中,要如何前行?并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鑒,或者說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有太多的經驗卻無法借鑒,只能凝聚這一代編輯部的力量,凝結學會的力量,整合資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雜志社滿是敦敦長者,溫溫君子,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相信,在《廣東造船》新時期的轉折點上,通過大家的一起努力,一定能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