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93年12月28日我國第一條沉管法隧道“廣州珠江隧道”建成通車到現在,已經有6條同類型的隧道投入使用。該方法能在短短的十幾年內有如此迅速如此規模的應用,足見沉管法隧道施工技術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并且會在未來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江河隧道工程中。沉管隧道所采用的一套成熟、完善、科學的施工技術,將會被更多的業內人士所接受。本文以廣州洲頭咀隧道為例,介紹沉管隧道沉放對接安裝施工的技術工藝過程。
關鍵詞:重力錨塊;導向裝置;垂直千斤頂;拉合千斤頂;控制塔;吊駁
中圖分類號:U455.4 文獻標識碼:A
1 概況
我國目前建成通車的江河沉管法隧道有:1993年通車的廣州珠江隧道;1996年通車的寧波甬江隧道;2002年通車的寧波常洪隧道;2003年通車的上海外環隧道;2010年通車的廣州侖頭隧道和廣州大學城隧道共計6條。正在建設中的有廣州洲頭咀隧道、天津海河隧道、佛山東平隧道、浙江舟山隧道及港珠澳隧道。可以看出未來我國江河隧道將廣泛應用沉管法隧道方法施工,沉管法隧道已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施工技術方法。
洲頭咀隧道采用沉管法隧道作業施工,江中沉管段全長340m,共分四節管段及一段水中接頭,管段名稱及長度:E1=85m;E2=85m;E3=79.5m;E4-1=3.5m;E4-2=85m。管段名稱及寬度:E1=39.36~31.4m(44.445m漸變段);E2=31.4m;E3=31.4m;E4-1=31.4m;E4-2=37.82~31.4m(41.734m漸變段)。管段高9.68m。管段對接采用水力壓接法,從兩側岸上段向中間沉放,最終接頭設在水下E4-1與E4-2管段之間,采用水下管內澆注形成,長度為2m。管段縱斷面見圖1。
2 管段沉放對接
管段先在干塢內預制成密封的鋼筋混凝土隧道沉箱,浮運到選定位置寄放,當管段沉放位置的基槽檢驗完成后,利用工程駁船將管段絞移至沉放區,在沉管面上吊裝控制塔A和控制塔B(盡量選擇在寄放區完成);然后安裝管段的縱橫調節系統,使沉管在沉放區系泊定位;隨后安裝吊駁1和吊駁2并與管段面上的四個吊點連接,待命沉放對接,見圖2。
2.1 施工流程
1)管段沉放對接前必須完成的工作有:支承墊塊安裝;沉放區系泊系統設置;管段二次舾裝;管段浮運至沉放區。當管段沉放對接后,緊跟著進行管段基礎處理以及管段鎖定、回填,之后是接頭處理和管內施工等分項工程。
2)管段沉放對接施工工藝流程見圖3。
2.6.1 安裝管段的系泊和縱、橫調節系統
1)縱、橫調節系統可滿足管段沉放對接時的橫向和縱向微調節,達到毫米級的誤差范圍要求。
2)用錨艇將4條橫向調節系泊纜帶上管段,通過導纜鉗后連接至管面的4個橫向調節動滑車組;縱向調節系泊纜帶上管段,通過導纜鉗后連接至管面的縱向調節動滑車組,通過測量控制塔上的絞車收緊各滑車組,并將管段定位于設計安裝軸線上。管段的系泊系統完成后,連接吊駁與沉管面上的4個吊點。
2.6.2 初步對接
在測量定位系統的嚴格監控及潛水員水下檢測配合下,操作管段的吊駁及管段的縱、橫調節系統,將管段逐級進行沉放,并適時調整管段的縱坡,當管段底部離設計標高為0.5m時,進行管段的初步對接:將管段絞前距對接面0.6m位置;在測量系統的嚴格監控下,調整管段的軸線偏差;潛水員檢查GINA帶狀況,清除雜物,并詳細檢查測量兩條管段的相對位置,報告給控制室;沉放管段至設計標高,使其首部鼻托上的上部導向裝置與已裝管段尾部(暗埋段)端面鼻托上的下部導向裝置結合,然后伸出垂直千斤頂的推桿,使管段尾部通過垂直千斤頂支承在臨時支承墊塊上,并承受半負荷;測量系統及潛水員檢查報告;潛水員安裝拉合裝置,并將高壓油管接到控制塔A絞車平臺上的液壓控制站;操作拉合千斤頂的控制站,進行管段拉合作業,使GINA帶初步壓接,見圖5。
2.6.3 水力壓接
1)水力壓接:是兩條管段封門之間通過GINA帶形成一個相對水密空間之后,將端封門之間的水排出去,利用壓差,管段尾部的水壓力將正在安裝管段向已裝管段方向壓接。
2)具體操作:在拉合千斤頂拉合管段完成后,潛水員全面檢查GINA帶的壓接情況,并測量兩條管段之間的距離,所有的實際情況與設計要求相符合時,進行放水壓接作業:在安裝管段內,打開端封門上預先設置的排氣閥和排水閥門,將端封門之間的水(接頭水)排到安裝管段的水箱內。在排水總閥前安裝壓力表,當表壓下降打開水泵抽接頭水并排盡。在整個放水壓接過程中,潛水員在水下不斷測量兩條管段之間的距離,隨著放水的進行,距離越來越小,當所測距離與設計大致符合時,放水壓接完成。
2.6.4 檢測驗收
管段沉放對接完成后,先將管段封門上的水密門打開,從已裝管段內引線到沉放管段,利用測量儀器進行準確測量,主要是檢測沉放管段的軸線偏差及調整管段尾部標高。管段安裝對接控制標準:軸線偏差±35mm,高程偏差±35mm。
2.6.5 管段穩定壓載
管段對接完成經測量驗收復核無誤后,在管內操作壓載系統往壓載水箱增加壓載水,進行管段穩定壓載。按設計要求,壓載量至管節的抗浮安全系數為1.05。
3 結束語
管段沉放對接施工是沉管法隧道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節點工程,沉放區定位、調節壓載水、下沉、調坡度、鼻托搭接、垂直千斤頂落座、拉合千斤頂初拉合、水力壓接、檢驗、穩定壓載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完善的技術方案實施,只有這樣方能保證管段成功對接。
參考文獻
[1] 港口工程技術規范1987(JTJ 214-87)[S].
[2] 起重吊裝技術手冊[M].
[3] 現行建筑施工規范大全(ISBN: 9787112111947)[S].
[4] 機械設計手冊(新編軟件版)2008[M].
[5] 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S257-2008)[S].
[6] 土質學與土力學 2005(科學出版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