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游艇與游艇環境研究所專家指出:中國游艇業為什么還是以出口加工為主的產業狀況?并不是說中國沒有能力來消費,但是事實上涉及到一個環境建設問題。中國的航海文化在明代已經割裂,禁運出海后,海洋的內容基本面向內部,造成了中國對海洋本質上來說還是大陸的文化。
一.什么是游艇文化
游艇的價值不僅在于實用,還在于文化。游艇文化是集休閑文化、運動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水文化于一體的新型文化形態,它代表了符合時代精神的先進文化,它比原有的休閑娛樂方式更具深層次意義,它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歷經審美的、道德的、創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港口文化“進取、冒險、自由、活潑”的精神素質、海洋文化獨有的包容性、休閑文化提倡的舒適態度、運動文化蘊含的競技理念以及水文化多變而靈動的形態,都是游艇文化的重要因子。
二.中外游艇文化差異
游艇展會:
西方國家的游艇展并不是簡單的游艇展示和銷售,除了大大小小數百艘的游艇帆船外,更有許多游玩節目,有為了供兒童們學習潛水而臨時搭建的巨大的室內的水池,甚至用人造風洞產生風力供人們練習體會風帆的樂趣。中國的游艇展大多則是游艇展示和銷售,筆者曾參觀過海口和廣東兩地的游艇展,在其中除了商業合作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活動。
文化培養:
游艇是一種文化,需要時間來培養。
在西方歐美國家,許多人從小就受到了游艇文化的熏陶。SUNQUEST公司的設計師,John.Bennett先生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游艇設計大師。9歲生日時,他收到了一艘一米多長的帆船玩具,自此與游艇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雖已70多歲,但仍對游艇充滿熱情。
而在中國,更多父母則是渴望孩子能夠讀書上學考研考公,走一條平穩的道路,最初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踏上游艇這條充滿“冒險性”的道路。
游艇用途:
國外游艇愛好者一次出海,經常會一去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一些擁有游艇的歐美人,他們絕對不是富豪,但揚帆出海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中國現在很大部分游艇還只是用于商務接待、生意接洽,數小時后即回岸停靠。
三.培養游艇文化
游艇產業的發展就是海洋文化的普及,其在中國的培養需要多少年,誰也不敢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有的人說三年五年,有的人說三十年、五十年,因為這需要培養海洋文化和海洋情結,其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游艇文化應該要符合中國特色。
加強媒體宣傳
發展游艇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媒體宣傳。對于游艇這一公認的朝陽產業,各類媒體要熱衷于宣傳,拓展游艇產業的氛圍,弘揚游艇文化,同樣要引導大家正面、全面了解游艇及其相關產業,慎重對待游艇業的投資和游艇購買。
中外合資
現在中國的制造游艇企業很多,將來的中國游艇企業一定會像汽車一樣,走合資之路,就是把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先進設計方式,與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結合,像奔馳、寶馬一樣,利用國外的技術生產出適合中國市場、中國人習慣的產品,這是必由之路。
游艇文化平民化
對不同的消費者來說,可以采取不同的游艇玩法:高端玩家可以自己擁有游艇;有條件的家庭或企業可以租用游艇、泊位和專業水手;而更多普通人群則可以乘坐游艇,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旅游線路中。
如何能讓中國游艇產業的發展更加生動、細膩,擺脫“粗獷”,逐漸走向行業成熟,直至培育出擁有代表我們民族特點、特色的自主游艇品牌、游艇文化。會是一代游艇人的共同理想和為之奮斗的目標!